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但幸福的感受却可以是一样的。就像妙霞菇凉说的:“我不是公主,但我的人生并不比公主差,我有我的滋味。”
■ ■ ■
我从小就知道我不是公主,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也没有钱去装扮自己。当然,我更不认为我是丑小鸭,无论变不变得了白天鹅。在我眼里,我是在路边为公主、王子鼓掌的普通人。
没有公主病或许是因为家里比较穷,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公主”坐在妈妈怀里撒娇时,也许我正在学着洗全家的衣服了。说没有羡慕绝对是假的,但只是羡慕而非嫉妒。会想着,“如果我也像她一样那么美丽聪颖就好了。”会想着,“如果我也像她一样弹得一手好钢琴就好了。”而事实上,我的成绩并不差,只是努力的比较多。事实上,我直到高中音乐课,连钢琴都不曾真正碰过。
说实话,年幼时的自己是比较自卑的,总陷在自己各种不如人的阴影里,之后阴差阳错、磕磕碰碰地学了各方面的知识,造成了现在的自己,勉强算个多才多艺,虽然博而不精。除却那份羡慕和小自卑,我一直都在学着享受我的生活,并且努力地为改善自己的人生付诸行动,尽管这条路走的并不算顺畅。
初中是个多事的时间段,我曾想过,如果有哪几件事没发生过,会不会我的人生就要走向不一样的道路。
那个时候,不少学生都是敏感忧郁,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更有在青春期的伊始,在逐渐懂事,却倍感迷茫的不安。我就有很是不安的表现,比如强迫症,比如人类接触厌恶症。每回上课,必定用纸巾擦拭一遍桌椅;每当有人拍到或碰到我的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拂去那块或许并不存在的灰尘。直到有同学提醒“这样的动作太伤人了。”我才意识到,自己不经意的举动已经造成了伤害甚至隔阂。于是,开始下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当同学牵我的手,或者拍拍肩膀时,开始强硬地暗示自己,“忍着,不准动。”即便,全身的肌肤一阵紧张,心里像蚂蚁噬咬般疼痒难耐。不知不觉中,这种接触排斥就不那么明显了,只要不是恶意地或太过陌生的人。
初中,家里的危房改建了,父母为了生存更辛苦地劳作着。最亲的爷爷病逝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弟弟摔折了手,大伯母为了点自己的利益恶意挑衅着,我前三的成绩掉下来了,然后跌跌撞撞地进了一中,我的初中就在这三言两语中结束了。
有时想来,真正影响到现在的自己的还是初中生涯。大部分的国内外名著是初中看的,文思最敏捷的时候是初中,考虑人生生死亦是初中......不是一夜长大,但到底是成长了不少。14岁,我已经能洗全家的衣服,做好一日三餐,再去挑水浇菜......有时也和同学开玩笑,“一放假回家,我就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一元钱还得计算着怎么当十元钱花,全家才能尽量吃得营养均衡。”当初,家里最穷的时候,是喝了一个月的白粥,间或几顿面条。那些说喜欢白粥,健康清淡的人,怕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经历吧。
我并不认为我过得多不好,相反我觉得自己挺幸福。虽然经济上不给力,但家里从不会重男轻女,弟弟吃的,我也有一份,穿的买不起贵的,干净整洁也足够了,买不起肉,有爸爸亲手捕获的鱼虾蟹。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但幸福的感受却可以是一样的,我并不认为我过得比别人差。
大一的学费是借的,这让我一直耿介于怀,不因别的,只为又让父母添了负担。于是我开始找各种兼职,家教、服务生、发传单、商演......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不再向家里拿生活费;从大二开始,自己交学费。
你若问:不苦吗?
苦。
在最忙的时候,一天三份工,从早上出门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得以回宿舍休息。最穷的时候,每顿一元八毛钱,连着好几天不碰肉。然而,当你慢慢调整好自己的节奏,你就能品味到自力更生的快乐,你就能体会用自己的工资给家人买礼物的喜悦。
我不是公主,但我的人生并不比公主差,我有我的滋味。每个女孩都或多或少地有过公主梦,我不例外。但是,有人说:“要想当公主,必须先修炼出公主的气质。”公主并不只是花瓶,要有能力,有涵养。我在努力成为自己的公主。有一天,爸妈可以不再早出晚归地干活,可以在夕阳下散散步,有闲情时小小旅游一回;有一天,我的房间里的藏书能摆满一面墙的书架;有一天,我可以带着一家老小品尝天下美食;有一天,我能帮助到许多和我一样奋斗的女孩。
或许这时,我的“公主梦”就实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