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真的很难吗?





导语:行动君为大家算一笔账:如果每天我们早起2.5小时,一周就是17.5小时,一个月就是70个小时,一年就有840个小时,相当于我们一年中比被别人整整多了35天有效时间。吃惊吗?那么...是时候早起了。


某位高中同学的QQ签名很有意思:“早睡早起,方能养生!”当时第一次看到这句哲言,没有太大感触。随着时间推移,结束了中学时代、读大学、后来毕了业,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触。


早睡早起,说到底是一种习惯。关于“习惯”,在张德芬的身心灵三部曲书籍中,以及《零极限》系列书籍里,都有或多或少对于习惯的探讨。众所周知,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习惯是一种大脑思维的持续性轨迹,是惯性行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惯性的,这点却鲜为人知。习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改变。所谓"脱胎换骨",虽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自律者自信
自律者才有真正的自由


中国有“若问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外国有“我们生而自由,却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穷极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而自由是什么,怎样实现自由?


明白自律是什么,并且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锻炼自控力,逐渐提高自律的程度。这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自律,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周国平在《走进一座圣殿》中,为《要塞》一书写序言,里面这样介绍道:“沙漠和要塞是书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沙漠是无边的荒凉,游牧部落在沙漠上建筑要塞,在要塞的围墙之内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在宇宙的沙漠中,我们人类不正是这样一个游牧部落?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建筑要塞。没有要塞,就没有生活,只有沙漠。不要去追究要塞之外那无尽的黑暗。”


“没有要塞,就没有生活,只有沙漠”。“要塞”的意象,与我们生活的界限有异曲同工之妙。


脱离小学、中学时代的学校各种限制,大多数的人,在获得自由发展的同时,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了吗?想到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的规律作息,不禁陷入思考,为什么中学时代以后,早睡早起就成了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一、学校相对严格《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起了很大的监督制约作用。二、小学、中学规律固定的课程表安排,课程学习进度基本上跟着老师走,学校自由可支配时间少。


不难发现,步入成年后,相比孩提时代,总是更晚睡。尤其是步入21世纪,面对愈加飞速发展的科技、不断涌来的信息,人们迎来大数据时代,电子产品的更新,使人们掉进了“时间黑洞”——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无益时间的浪费与睡眠时间的占据。


在成年人世界里,早睡的概念是10:00-11:00之间,而孩子早睡的概念,大概在8:30-9:30之间。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能坚持10:00-11:00之间休息,就是很棒的事情了。中学时代以后,可支配时间成倍增加,时间安排更为灵活,活动空间范围扩大,交际圈子更加广泛,伴随个性进一步自由发展而来的,是大部分人也开始找不到生活的界限。其中的一条界限,就是关于“健康作息”的界限。


如果连“健康作息”的界限都没有掌握好,失去基本界限的生活,如何谈得上是获得真正的自由?

早睡早起
获得真正自由的第一步


回首中学时代结束后的几年生活,因大量熬夜,身体素质变差。时间一久,整个人昏沉没有精神,情绪持续低落,抵抗力差,思维迟缓,失眠多梦。失眠严重时,凌晨四点还在醒着,就翻些书来看——大多是矫情和鸡汤励志、伤春悲秋的诗词,回望过去,书籍选择也多少反映了心理状态。


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迫使人踏上早睡早起之路。巧的是正好找了份工作,晨七点半打卡签到更改着我的作息。刚开始晚上依旧睡不着,早起也痛苦,一个星期后逐渐适应,紧接着精神状态大有好转,讲话逻辑也条理起来;两个星期后,六点左右起床变得不那么难。


要感谢这份工作,在一个月左右时,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而从决心早睡早起,到今日已有差不多三个月,近几年的作息习惯已发生改变。

故写下关于早睡早起的小经验,在此分享出来。


如何早睡?


a.准备工作

手机临睡前半小时定好闹钟,并把音量调到最大,放到距离床远一点(至少让你起身才能够的到)的地方。


b.培养睡意

提前半小时躺好。不要听太激烈的音乐,避免情绪的较大波动。低声放一点音乐(相关睡前音乐可去音乐软件搜关键字,搜索相关歌单,这里不做推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适当运动,女生:做腿部拉伸/仰卧起坐。男生:俯卧撑/仰卧起坐。微微出汗,使形体稍稍疲惫。


c.做简短冥想

如:平躺—做3-5次深呼吸放松全身—上肢自然摆放—下肢弓起—脚掌贴合床面—想象自己的头部、四肢是一座座山峰—自然地吸气呼气。


想象自己躺在草坪、棉花上,尽可能地构想那幅场景。


d.睡前按摩

  • 双手掌心贴面—脸部画圈式按摩—手掌微微发热、面部微麻(有利于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色)

  • 按摩耳廓、耳后、耳垂——耳朵微微发热(中医理论:固肾)

  • 掌根按压太阳穴——揉按约20次——松开有释放感

  • 做完这些,是不是感觉困意已然袭来了呢?

  • 关掉音乐,安心睡个好觉把,祝你好梦。


上述都不怎么奏效,终极办法:早起,5:00-6:00起床,这一天即使再困都不要补睡、坚持一个星期定有效果。可是终极办法如何实施?这涉及到如何做到早起。


如何早起?


手机闹铃响起—关闭—播放鸡血满满的歌(有助于快速清醒)—离开床及床的周围,也不要坐着(避免再次进入睡眠状态)。


a.找一份早起的工作,对其薪水做次要考虑

效仿中学时代以前十几年有限制、有规章、有制度的生活。

不足:任职工作后,辞职可能不那么容易。


b.寻求朋友或家人亲戚的监督帮助

监督方式:现场、电话,网上发布动态打卡等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不足:可能会给他人造成麻烦;容易泄露隐私。


c.微信社群的互相激励与监督

例如:坚持每日早起/早睡打卡,反思不足,总结收获。

不足:如果出现坚持不下去,易产生挫败感。


d.自我激励

建立积分奖励机制,按完成次数累计积分。达到固定积分,奖励自己礼物。(当你积分到可买一份礼物时,已经值得拥有它了)

不足:需要一定自制力,可能产生动力不足的情况。


小知识:失眠的原因:压力过大、习惯性失眠居多。而压力和失眠呈现正相关关系。压力越大—失眠越严重—失眠进一步严重—压力也随之加大—不断恶性循环。反之,做到早起—习惯性失眠症状减轻—部分压力减轻—睡眠质量提升—早睡早起—打破恶性循环—逐渐建立早熟早起良性生物钟循环—个人状态发生转变—不断循环。


早起后能做些什么?


  • 写晨间日记(可参考书籍《晨间日记的奇迹》)

  • 定下今日计划(参考GTD时间管理法)

  • 出门跑步(推荐书籍:跑步圣经)

  • 开启一段阅读时光

  • ……

做到了早睡早起,对个人带来的实际改变是什么?


早睡早起带来的改变。(亲身体会)


  • 最直接:身体上的舒适、睡眠质量的提升、抵抗力的增强等等等。身体正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

  • 心情转变:持续低落——平和、愉悦。不需要什么医学研究证明,亲自早起早睡几天,就能够有所体会。

  • 最直观:拥有比平常多出两倍的时间(早起vs晚起)。

  • 自制力/自控力显著增强(形成早睡早起——自控力增强——进一步早睡早起——巩固自控力的良性循环)。

  • 更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强的心理素质,更加充满自信(形成自律——自信——自律——自信的良性循环),更加热爱生活。

  • 逻辑思维更加条理、严谨(通过与人对话可获得直接体验),反应速度加快(接受对话信息并及时反馈)。


总之,让早睡早起在成为良性生物钟循环的同时,也成为带动其他各方面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工具”。


形成了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