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当你的导师?



导语:行动君突然想起一篇文章提到:在你刚毕业或是初入职场的时候,与其急着部署职业规划,不如先做好技能规划。相对的,与其急着找人生导师,不如先提升自我价值。



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雪莉·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一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章节是关于“如何找到人生导师”。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初入职场,有一个导师非常重要。


过去这一年,很多读者给我留言提出他们的疑惑,其中有一类问题,让我印象深刻,比如:


▶“ 姐姐,可以帮我开个知乎专栏吗?”

▶“ 你可以教我如何做运营吗? ”

▶“ 请问你当时怎样留学美国?”


很多问题,大而宽泛。另外一些问题是:


▶“ 这是我的简历,你可以帮我看看你们公司有合适我的职位嘛?”


对于投简历让雇主帮你挑选合适职位的问题,在我看来输在了第一步。如果不清楚一个公司所招聘的岗位和自己技能的匹配度,说明自己还没有想清楚,或者没有花时间去了解这个公司有哪些机会--通常一个公司的岗位职能和要求在网上都可以明确找到。


大家可以看出,上面列举的问题的出发点都是“获取”


这让我回想到Sheryl在书中举例:每次做完讲座,都有女生走到台前问她 “Sheryl, 你可以做我的导师吗?” 年轻人对职业导师的渴望如同对白马王子的憧憬。 Sheryl提出:“要求一位陌生人做自己的导师,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从“获取”转换为“给予”, What can I help you with? What can I offer? 她多年前面试了一个候选人,对方说的第一句话是“告诉我你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来想想我能怎样帮你解决。” 这个面试者实干、有同理心的思维方式脱颖而出,多年后她成了Sheryl的爱将。


对于渴望成为自己导师的人, 我们一定对她十分感兴趣。 如果是我,我会上网搜索一切和她有关的资料,去听她之前的演讲视频,看她写过的文字, 然后我会问自己,我能为她提供什么? 我和她有什么共同兴趣爱好?(举例中都用了“她”,不限男女)


一天的时间有限,如果一个很忙的人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答复网友问题,他/她如何处理每日工作和维持周边亲人朋友的关系?当我们想靠近一个优秀的人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提供什么? 哪些问题我们是可以从网上查找到的?


比如,我看到过这样的留言:


▶“姐姐,我读了你微信公众号的所有文章,我发现你很喜欢分享有意思的图片和话语。这张图片很温暖,我想和你分享。”


▶“姐姐,我看到你做运营工作,可以给我推荐几个相关的公众号,我自己去阅读吗?对了,这篇讲社交的文章,可能对你有用。”


▶“刚刚看了你的新浪博客,一篇写到你毕业论文时的忙碌,两个月从开始对这个东西感到恐惧,到喝不知多少听红牛,熬过数夜,终于完成了论文,感到心中的喜悦。 现在我正在准备考试,深有感触。怎样做到让学习更快乐一些呢?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三个问题和文章开头问题的不同:


① 他们做了调查,知道对方的兴趣爱好;

② 他们问的是方法(推荐几个和运营相关的公众号),而不是一个大而泛的问题的详细答案;

③ 他们很真诚,比如第三个问题,提醒了我这个问题的共通性,启发我以后写一篇文章去解答,帮助更多学生。


很多人觉得我很“幸运”,在大学的时候找到了导师 — 绿色环保女神Peggy Liu女士,聚思中美清洁能源组织(JUCCCE)的创始人。 我觉得“幸运”只是解释结果,而不是过程。我并没有在大二聚思公益组织实习结束时,去唐突地问Peggy, “你能当我导师吗? ”




在整个暑期实习中,我甚至很少直接给Peggy汇报过。但我心里清楚,我热爱清洁环保事业,加速中国绿色化是我的一个长期愿景。 所以,我默默地去想自己能为聚思做什么,“我有什么资源可以匹配聚思的需求?”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马上联系学校的暑期实习办公室,通过努力把聚思实习列入其中,这样普林斯顿每年都有一个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经费资助来聚思做实习。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在多次合作中磨合出来的, 问一个陌生人“你能当我导师吗?” 并不是获得导师的正确方法。同频道的人在交往一段时间后,是会相互吸引的。同时,当我们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总会吸引到一些人,他们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导师。


今天举的例子,提醒我们审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从“获取”到“给予” 的心态转变。有人问我,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创业者的性格? 我经常会问自己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如下,大家可以尝试问一下自己。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


① 问周围的朋友、导师

② 上百度、知乎找答案或方向


通常一个创业者的答案是B, 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答案和资源。因为很多创业项目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创意的去解决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更愿意帮助一个积极主动,有上进心,努力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态时,才能更顺畅的找到导师。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