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接到一个关于情感危机的个案,觉得蛮有代表性的,就分享出来。
G小姐,已婚,最近和伴侣频繁吵架,现在搬回娘家住,但还是受对方的影响,经常会接收到对方对自己的评判,很多时候都是带着攻击性的话语,而G小姐从反击再到慢慢认同了对方的评判,也感觉自己不够好,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深陷其中很受折磨。于是来求助。
当我了解到他们开始的相识相爱时也是很甜美的,他对G小姐嘘寒问暖,极尽温柔,用G小姐的话来说:“他比我大好几岁,开始时,我觉得他可以在事业上给我很多的指引,在生活上给我很多的照顾,他会烧菜做饭,很愿意照顾我,让我感觉很有安全感,本来以为我们一定会很幸福的生活下去的,可是没想到他变化后来那么大,不像也不愿意照顾我了,还会因为我不会做家务对我略有微词,以前他那么宠我,怎么说变就变了…”
曾看到一本书将亲密关系分成四个阶段:蜜月期、斗争期、死亡期和伙伴期。
看来A小姐他们的关系已经由蜜月期到争吵期,再到现在的死亡期。因为他们没有孩子——不需要为家庭共同承担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时,相对其他家庭也不需要因为外在的压力勉强维持关系,目前来看他们没能过渡到第四阶段“伙伴期”。
在亲密关系中,不难发现很多人不经意带着大人的身体小孩的状态在寻找“爸爸”和“妈妈”,期待着自己小时候缺失的部分,没有被满足的部分,长大后在关系中可以在另外一个人这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希望他的另一半是可以填补自己内在的那个空洞,是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期待的。
从A小姐身上不难看出她寻找的像是“爸爸”式的另一半,而处于这种状态的自己,反而就成了依赖者,像藤蔓一样的依附在对方身上,对方开心藤蔓开心,对方不开心藤蔓就不开心,如果对方离开,藤蔓就没有了生命力,感觉整个世界坍塌了,因为藤蔓是没有稳固的根基的。
而在关系中,比较好的状态应该是像两棵树,他们独立着存在着,有各自的空间极富生命力,同时在根部又是相连的,相遇的时候他们可以彼此分享、彼此陪伴、彼此滋养,这样的关系即独立又有连接,这是成人式的状态。
爱,需要学习,进入一段关系前,先学习了解自己,敬重自己,学习如何和自己独处,学习如何关照到自己的需求,如何满足到自己的需求。
当你和自己的关系是美好的,当你会爱你自己时,你就会爱别人。不然当自己内在匮乏时,很容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端着个漏洞的杯子不停的向外索取,不停的抱怨不够不够,在关系中失去自我。
关系的本质是学习和成长,另一半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你成长,因为在关系中,你所爱的人能深深的影响你,他们的一言一行能触及你的心灵,他们像镜子一样会映照出你内在,会推动着你更了解自己。
当在蜜月期好爱的时候去爱,这很容易,如果在斗争期不好爱的时候还能够去了解对方,去爱对方,那就是真正的爱,有成长的爱。
本文作者黄婷(被行动君们亲切地成为婷婷姐~)将于7月中旬于厦门开展首场个人大型分享会,与大家分享她作为企业教练、心理咨询师和财务总监的人生感悟与干货!详细活动信息请持续关注行动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