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中午,励志品牌“趁早”创始人王潇女士于微博发表了一篇关于行动派社群发起人及行动派的“声明”。对此“声明”,琦琦有话说。
●●●
我一直在试图让自己以稍微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但不得不承认,我内心的波动和我所面对的波澜,要远大于我的想象。
一
在论坛举办一年多之后,突然收到这样的质疑让我很意外,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沟通和处世中有太多需要改善的空间。第一届女性论坛的是我们参与策划的论坛品牌中口碑和影响力都非常出彩的一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多位优秀的女性嘉宾出席演讲,也创造了海西女性企业家参会人数最多的记录,这次论坛带来的启发和触动至今仍保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因为我和团队第一次举办这样千人的女性论坛,当时整个团队只有5个人,无论是在沟通上在对接上还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都是跌跌撞撞摸索前行。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能在中国打造出优质的、有意义、有内容的论坛品牌。
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潇洒姐,她是优秀、理性且独立的女性代表,我一直很欣赏她,也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潇洒姐提倡的精神和理念与更多的伙伴分享。至今我们仍非常感谢她应邀前来,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整个论坛我们的对象是透过商会、协会邀请到的企业家,以及合作伙伴的客户,原本没有对外。在对接初期,我们与嘉宾方也说明了此次论坛为公益性质的活动。
之后的插曲是,因为网上的朋友对论坛的期望很高,都希望能够到现场学习,我们在权衡之下将论坛临时变更到更大更好的会场,并将二楼的座位以280元的价格提供给需要来学习的热心网友,费用主要用于平摊因会场变更而新增加的会务费用。这个部分我们在微博上都有告知大家,同时我们针对每一位买票的朋友,都赠送了潇洒姐的签名书作为礼物,此事有提前与嘉宾方说明,并得到了其微信的推广支持。
由于1楼的票务以企业家申领为主(为了让收到的人更加重视,也体现论坛的价值,我们按照行业经验特地印制了票面价),这其中,有个别有心人士故意在网上将申领的票转售,造成了嘉宾方的误解。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发出通知,提醒大家不要买这样的高价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尽力沟通,已取得嘉宾们的理解。但没想到的是,这个误会被重提,可见我们的沟通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深刻反省。
在电话与嘉宾方对接人沟通后,我们又在嘉宾提前一天到达厦门的时间里立即进行了当面说明和沟通。整个论坛过程我们承担了嘉宾及经纪人的往返机票与五星级酒店费用,以及一万七千元的购书款。此款项非嘉宾方的要求,而是我们主动提出,也是基于我们对嘉宾的欣赏,并希望尽可能多地传播嘉宾方提倡的精神理念。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也在晚上一起聚餐庆功。尽管论坛最终的支出远远地超过了活动的收入,但我们深知论坛品牌是需要深耕培养的。在论坛结束后,我们收到了嘉宾方在微博上发的反馈和感谢,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论坛之后,我们与嘉宾方经纪人一直保持友好的联络,在我们举办的一些分享会中,我们与很多趁早的小伙伴相互支持和鼓励,这一点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有很多人一路见证了这份友情。
二
出于对分享的热爱,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办分享会,有了团队以后我们也组织了大量的公益分享,这些在过去的两年里,很多伙伴都有看到。
这里面的成本,嘉宾邀约,现场细节的安排等等,无论大小事都并非大家想象的容易,在偶尔几场规模较大的分享会中,我们有事先说明情况,并收取一点分摊成本的费用,尽管如此每期都有近500多位观众从各地如期相约,学习,分享和成长。
在我的看法里,免费和收费只是两种选择,没有对错。如果分享会的内容本身很好,也值得用户付费。在“免费”风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会坚持好的论坛和分享会是收费的,这份受益其实是双方的,听众因为付费更珍惜,同时更准时更学到东西,主办方因为收费而有机会生存发展,并做出更好的活动。而同时,我们一年几十场的分享会中,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我们也一直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带来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并没有利用任何嘉宾方和论坛的名义,在嘉宾方读者和趁早的读书会中销售课程、讲座和旅行产品。目前为止我们除了有承办深圳和厦门场李欣频老师的创意课意外,并无任何课程产品及旅行产品。我个人热爱学习,有好的课程我会在微博上分享给大家,这其中无任何商业上的获利,更没有在任何一场趁早读书会中为此做过推广。
我们威扬成朋以打造优质、精品的论坛为己任,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创造中国的TED、达沃斯……虽然这样的想法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还很遥远,但我一直相信,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总得为梦想去努力。
三
除了工作,我也有生活的梦想,我渴望实现梦想,并立即行动。行动是个人生活的宣言,基于共同理念的信仰,身边认同和践行立即行动理念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在一起相互鼓励,就形成了行动派,这是我通过自己的自媒体无意中基于生活梦想发展起来的社群,之前受李欣频老师的影响我开始用梦想清单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实践之后我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很多的逆转。我觉得很好,就一直在分享,而梦想清单的关键点除了需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梦想,更需要付诸行动。
我提倡“分享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并在去年把自己的微博名从厦门琦琦改为了行动派琦琦,这其实原本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鼓励和标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喜欢这个理念,有很多人把名字改为行动派,也有很多人开始积极地做一个行动派。无论你对他的定义是什么,这个理念确实鼓励了一大部分人。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行动派的社群在我的自媒体和大家的推动中,开始慢慢发酵,并有了一点点的影响力。我们鼓励大家学习,阅读,为梦想清单努力;鼓励大家分享,记笔记,并且尽可能地带动身边朋友一起学习;关于读书会的部分,我多年一直坚持和闺蜜一起办,读书会于我们内心而言,是一种同修。这个小小的读书会虽然到现在仍然只有8个人,但我们也影响了很多人,乃至最早趁早读书会的源头厦门站和福州站。
行动派是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型社群,面对着泛80后90后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我们不是组织,我们更多的是价值理念,是一种共同的追求梦想的标签。目前我们还在学习和成长阶段,没有产品,只有一群一直跟我们在一起,实践行动派精神的年轻人。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欢迎各种组织和社群成员大家一起参与,我们没有边界,更愿意推动大家一起支持好活动好理念,一起把美好的事物传递下去。
今年行动派社群开始推行全国校园种子计划,帮助大学生在校园期间通过举办高质量的分享会与这个世界的新思维接轨,我们在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有为学生展示了我在过去策划的活动中邀请过的嘉宾,我们只是告知大家这些是行动派认可的榜样库,我们会在未来有机会的时候再次邀请嘉宾们参与,并走入校园中来,仅此而已,别无他意。更不存在所谓将嘉宾贴上行动派的标签,也不存在所谓的将嘉宾纳入什么计划。
在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特别利用其中嘉宾的知名度进行引导,如果在这个部分引起了潇洒姐的误会,我们会删除相关内容,并表示诚挚地道歉,在今后更加谨言慎行,杜绝这样的问题。
四
面对趁早的官方声明,我更多的是反省。
这次的事件也给了我一个警醒,好的沟通也是一种尊重,而我显然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对于今天造成误解的局面,我愿意负绝大多数的责任,如此事给潇洒姐及趁早品牌带来误会或困扰,我愿意表示诚挚地道歉,并希望有机会大家能够互相了解,化解误会。
对于此事给我身边的朋友以及各地行动派小伙伴造成的压力和困扰,我表示抱歉。
感谢威扬集团予以的理解,感谢凤凰网厦门曾经对第一届女性精英影响力论坛给予的媒体支持,并为此事承担的压力,谢谢大家的支持,也谢谢大家的不易。希望各方对这样的扶持能予以更多的包容。
感恩今日发生的一切,这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重要的一课。
@行动派琦琦
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