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些帖子,发现现在的毕业生真是越来越“无畏”了,动辄就是出门远行,走长线环全国,似乎没有走出去就虚度了青春似的。有的不惜花光自己几年的积蓄,还有的沿途乞讨。最让我震惊的,是一个大学生拿了全家辛苦打工供给他上大学的几万块学费,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外游玩花光了学费。他家是农民家庭,两个姐妹都因为上不起学而在家务农。
虽然不怎么看游记,但认识的人多了,总会直接或间接听到些消息,自己也一直关注着走在路上的人。我也看到,有不少人旅行后出了书,成了名,有了艳遇,嫁了老外。大多数人在博客和文章里,要么不停地发美食美图,要么夸张地描述自己的所谓遇险经历。我在旅行初期也干过这些事儿。当然可以尽情张扬自己,但是真的不要过度自我催眠,也不要给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下春药。旅行中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也请原原本本展现出来。
我得说一些找骂的大实话。
首先,旅行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顶多能转移下你的视线。你失恋了,失意了,失业了,即使走到南极,失去的东西都不可能找回来。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解决,真的不要赋予旅行太多想象和希望。出发之前,不妨最后问自己一遍:现在遇到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如果还有一丝希望,请强迫自己直面问题。
其次,旅行是一件透支未来的事情,换言之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你觉得你有足够的资本,那你只管走,你别找家里要旅费,最好结束后回来能自力更生,要么老老实实付出几倍的努力来工作,要么更加辛苦地创业。而且你最好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旅行一年,要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自负盈亏,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你能不能afford?不仅仅是路费啊。别光眼馋出书成名的人:molly漂亮得可以当小明星,拿的香港护照,父亲是电影演员,善于营销自己;安芯学精算,双学位,去之前在南方周末做实习记者;谷岳拿的是美国护照;肥肥鱼努力写东西多年了,文笔和商业头脑都很好;废柴大叔走之前在华为,而且是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最有才华的一个(不是优秀,也不是能力,而是才华。他即使不旅行不出书,也不会被平凡琐碎的生活湮没)。
做一个有趣的人很好,但是支撑你人生的是“有用”,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去追求“有趣”。或者除非你能把你的有趣兑现,让别人愿意为之付费。看看自己,是不是拍得比别人好很多?平时写文章能不能发表?(不是时间顺序,而是轻重主次,有趣和有用也是相辅相成的。
旅行之前,请尽量跟家里人沟通好。我当年瞒着家里出去,深深地伤害了妈妈,让她几个月都夜不能寐。我们从以前的无话不谈,到如今一提出门她就不那么信任我,“你真的是跟朋友在一起吧?”“真的只是去公园吧?”我现在还非常后悔,如果尽早准备、提前沟通一下就好得多了。
当你无法调整自己的时候,你可以暂时抛弃一部分的责任,但是不可能逃避一辈子。可以只谈自由不谈责任吗?当然可以,只要你选择性无视。我在路上的时候,曾经非常反感别人跟我谈责任。因我自己很清楚,只要我还在呼吸,我就对吸进去的那一口空气负有责任。我一路畅行欣赏美景,就连这短暂的自由,都是这世上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已去世和还活着的人,用他们的“不自由”换来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到这一层,可以转换一下:当你在外面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候,父母正忐忑不安地躲避其他人质疑的眼神,也试图努力回答自己:孩子为什么在外面玩?TA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这代人,父母大都是六零后,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中缺乏这方面的思想启蒙,即使文化水平很高,也很难理解我们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图 | Mateusz Nieckarz
文 | 我爱阳光
行动派DreamList微信号:xingdongpai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