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断的方式是礼貌的,态度是对所讲内容显露兴趣的,讲者都会高兴才对。
尽管也有人不爱聊吃的。
如果想在说话方面力求表现,千万别忽略:可以在“听”的能力上力求表现,而不是一味在“说”的能力上力求表现。说话说的漂亮,那是绽放在空中的烟火;而比较无人注意的倾听能力,则像是透明的空气。虽然烟火绽放时,没有人会去注意空气,但如果没有空气,烟火无论如何都点不燃,更不可能绽放。
交换名片时念一下对方名字显示了你对面前这个人“感兴趣”。没知识,没见解,没幽默感,这些也许都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改进。可是对生命中出现的人,事,物怀抱热情,深感兴趣,这是你一念之间就能改变的。
当我们要求别人给一个理由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感情上需要一个回应,而不是理性上需要一个解答。
每个人都有既定的立场,但通常也仍留有被引导的空间。顾客走进服装店想找红色,有亮片的长袖洋装,店员说要找红色洋装吗,还取了一件,等顾客表达说要有亮片的,店员就取来一件有亮片的黑色洋装,顾客说有没有长袖的,店员说没有长袖的耶,但有很好看的红色披肩,搭起来很好看。这样把客户的要求拆开成不同的组合,再试着在各种组合中找出客户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异中求同,找到双方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请举个例”。
主人介绍客人时除了名字之外,多一两句话的介绍从而能引起别人继续探究的兴趣才算完成任务。
固执地相信肤浅的表象,遇到任何事情都只用一种逻辑,或者以为大家都这样说就一定有道理,以上都是使人言语乏味的根本原因。与其花力气去固守那些使你和别人一样的事,还不如花力气去寻找那些能使你不一样的事吧!
示弱并不丢脸,只是取巧而已。撒娇就是沟通时的取巧之术。
我们向人致谢的时候,只是一直说谢谢,却不说我们感谢对方的原因,那也不是有力量的致谢。有来有往,才叫人情。
“男人做到你这个地步,根本是窝囊废。”我们都常犯错,可以责备我们的错误,但骂出这样的话来,就是把对方骂到悬崖边了,后面就没有路了。
避免做全面的否定或肯定。
掌控全局的人,会对自己说的音量有自觉。
如果对别人有期待,可以试着以无情绪的中性态度,明确提出要求,而不是一律先以“世界真烂”的抱怨句型开始讲话。
你用呆板的说法,就会得到呆板的反应。你用比较有滋味的说法,就可能得到比较有滋味的反应。
永远都应该让事情在比较不顺利的地方开始,然后一步一步迈向顺利。所有涉及其中的人都会因此心情越来越好。
“下星期三可不可以陪我去相亲?”“呃。。。我看看哦。。。下星期三,我本来已经约了我妈妈一起去按摩耶,而且我最近精神好差,每天晚上都好容易就困了哦。。。”
倾诉往往不是说给对方听,而是说给自己听。我们常常替自己找到各种借口,把我们的内心包裹成一个密不透风的茧。要抽丝剥茧就需要一个旋转的线轴,供你把丝绕上去。线轴一边转,裹住茧的丝就随之越抽越少,终于你才搞清楚自己的内心。
如题
尽管说话一定涉及别人,就像在路上开车一样,但不能因为别人乱开车,我们就也跟着豁出去乱开。我们必须把说话归到我们自己的责任范围,没有别人能替我们把话说好。把责任推给别人比较轻松,但还是有些事,是我们必须交给自己的,比方说:“说话”这件事,当然还有你的人生。
“有些事,是我们必须交给自己的,比方说:‘说话’这件事,当然还有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