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脑” 能力在今天依然是必要的,“右脑” 的创造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将越来越能决定谁会蒸蒸日上,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大约50年前,我出生在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时,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对从事重复性工作的劳动力需求激增,这就拓宽了跻身中产阶级的道路。很多美国的男孩子,在中学毕业后,就可以在工厂找到一份工作,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
但是,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常规的体力工作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还有一些工作也由机器取代了人力。试想一下两个人搬运一堆箱子和用叉车运输同样数量的箱子之间的差别!这种转变,也影响了我未来的人生道路。
中学毕业后就在工厂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人生之路再也行不通了,一条新的道路正在慢慢形成。这条新兴之路大致是这样的: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再找一份适应新兴经济格局的好工作,成为一名会计师、律师或工程师,做一份需要全新思维常规认知技能而非常规体力劳动的工作。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看到规则又发生了改变,就像在我童年时发生的那样。今天,成为一个工程师、会计师或律师,已不再是过上稳定生活的不二之选。
如今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去做那些很难外包给低成本供应商的工作,我们需要真正的创新工作,以及为客户提供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然错过的东西。传统的左脑技能依然重要,但现在需要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更重要的能力—— 右脑技能,即艺术感、共情感、创意及全局思维能力。
近百年来,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一直以来都被一种过于简单、着重分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所主导。我们的社会俨然步入了一个“知识工作者”的时代。所谓知识工作者,即受过良好教育的信息操作员和专业人士。由于各种力量的作用,如物质财富的充裕正在深化非物质追求,全球化使白领工作遍布海外,强大的技术将某些工种清除殆尽,现在我们正向一个全新的时代迈进。这个时代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我所说的“高感性”和“高体会”能力。
换句话说,过去几十年属于某些具有特定思维的人,即编写代码的电脑程序员、起草协议的律师和处理各种数据的MBA。然而,事情正在发生改变,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独特思维、与众不同的人,即有创造型思维、共情型思维、模式辨别思维或探寻意义型思维的人。这些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小说家、护理员、咨询师和具有全局意识的人,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社会回报,并享受到极大的快乐。
这一切听起来让人望而却步。事实上,很多读者,我见过的或有邮件来往的,都担心为了培养和磨炼这些新的关键能力要付出大量努力。简单来说,这六种关键能力又来自两种感知:高感性与高体会。
高感性——指的是观察趋势和机会,以创造优美或感动人心的作品,编织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结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转化为新事物的能力。
高体会——则是体察他人情感,熟悉人与人微妙互动,懂得为自己与他人寻找喜乐,以及在繁琐俗务间发掘意义与目的的能力。
在高感性时代,我们必须在左向推理之外,补强六种关键右向能力。它们将协助我们开发新时代不可或缺的全脑新思维。
□ 不只有功能,还重设计。
不光是提供堪用的产品、服务、体验或生活型态,已经不够了。如今无论为赚钱或为成就感,都必须创作出好看、独特,或令人感动的东西。
□ 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
现代人面对过量信息,一昧据理力争是不够的。总有人会找到相反例证来反驳你的说法。想要说服别人、灌输信息,甚至说服自己,都必须具备编织故事的能力。
□ 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
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需要专业和专才,但随着白领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软件取代,与专业相反的才能也开始受到重视:也就是化零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综合──综观大趋势、跨越藩篱、结合独立元素成为新好产品的能力。
□ 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
逻辑思考是人类专属能力之一。不过在一个信息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光靠逻辑是不行的。想在未来继续生存,必须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关系,并展现同理心。
□ 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
太多证据显示多笑、保持愉悦心情、玩游戏和幽默感,对健康与工作都有极大好处。当然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不过太过正经对事业不见得有益,对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时代,无论工作还是居家,都需要玩乐。
□ 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充裕的世界。无数人因此挣脱了营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层的渴望:生命目的、处世意义,以及性灵满足。
全新思维中国也同样如此。中国已经与当时的美国一样,来到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它已开始超越常规的、批量的大规模生产,转而需要更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以及应对复杂工作的能力。
碰巧的是,你的大脑刚好可以说明我所谈及的变化。我们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顺序组合、逻辑思考和分析判断;右半球主要负责非线性思维、直觉判断和综观全局。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别被过分夸大了。当然,即使是最简单的任务,也需要两个大脑半球同时运转。以大脑左右半球的差异作比喻,使我们能够解读现在,展望未来。
上一个时代所标榜的技能,即驱动信息时代的“左脑” 能力,在今天依然是必要的,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们曾经蔑视或认为无足轻重的能力,即“右脑” 的创造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将越来越能决定谁会蒸蒸日上,谁将举步维艰。对任何个人、家庭或机构而言,无论是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还是得到个人的满足,都需要具备全新思维。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文 | 丹尼尔·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