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局中活出全新的生命—李欣频深度创意课笔记(八千字完整版)


@行动派琦琦2014年12月


“在距离2015年只有12天的时候参加了李欣频的创意课,对我来说真是一个特别棒的选择,在欣频海量的内容里我找到了自己需要清理的部分,也找到了对2015年更丰满的构想。两天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大,我在此仅罗列自己有重点标注的部分。因为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在听,在吸收,在感受,完全随自己的心走,当感应到内心说这个要记下来,我就马上记录下关键字。我也很推荐大家用这个方法,因为好的学习也是一次非常棒的身心能量补给,跟着心来记录重点,往往是你正需要或者鼓励你可以再加强的内容。以下主要是记录我自己的学习启发和解读。



一、建立阅读架构


记录这一点是因为我极其认同。读书于我而言是最高效获取答案的方法,也是最快、性价比最高的学习工具。这几年我比较多的阅读是放在身心灵和方法论上,2014年我的阅读架构主要在互联网和商业观察,2015年后我给自己设定的新的阅读架构是艺术、历史、天文和美学,还有欧洲文学。


内容看起来很多,但经过之前相当一段长时间在内心和工作上的积累,接下来我大致可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内容了,有了相对的自由可以去选择。


所以我的阅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自由阅读:

什么都读,只要自己喜欢。


2、工具阅读:

身心灵以及工作需要以及成长类居多,知道自己缺什么于是补什么,大量阅读需要的内容。


3、兴趣阅读:

有了相对的时间和事业自由后,开始正式地涉猎自己的兴趣。


欣频老师说,我们要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读,建立自己的读书脉络,因为每一个脉络都支持我们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欣频所说的:“读书可以找回我们对问题的解答权。”


读书可以找回我们对问题的解答权。


这一点我尤其认同。创业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做公关活动,就去买很多公关策划的书一本本研究,一年拿奖也在预料之中;为了解决月光和获得更多旅游基金,于是买了大量关于理财的书金钱的书,最后找到根源竟然是观念,于是不仅小有盈余买房也顺理成章了;为了能够跟上互联网商业的步伐,于是买了大量互联网思维的书,不仅思维跳跃到新的维度,公司和团队也踏上了小风口,有了新的开始……无论感情的,生活的,旅行的,厨艺的,各种类型,只要你愿意去书里找答案,早一天看,你就少一阵的迷惘。


很多问题确实不需要问人,因为答案在书里。在问问题之前,你为了找这个答案除了到处找人问以外,还做过什么努力呢?不要把自己人生的迷惘建立在四处找人问的捷径上。不是别人冷漠,只是你不够努力。


最后欣频老师提到,未来是美学竞争的时代,建议大家多看美学、艺术和心灵的书。



二、做一件关键的事


欣频老师说到以前在为诚品书店写文案的时候,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时候给书店写文案和给房地产公司写文案是完全不同的时间和报酬,尽管看起来收入与时间精力的分配完全不对等,但欣频还是一直都给诚品写,因为在她看来那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后来有一年欣频想出书的时候,本来给出版社看的是另一个题材,结果因为带了给诚品写的作品集,没想到出版社立马觉得改变方向把文案集给出版了,结果成了畅销书,也成为欣频顺利出书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正因为出书这件事情,为欣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机会。她考上研究所的时候,在分数均等的情况下,因为她有作品,因而面试得到了高分,顺利实现自己想要深造的愿望;也因为出书这件事,给了她在行业很好的地位,得到了很多的肯定,交流和学习;又因为出书的事情,她得到了旅行社的青睐,有了后来的迪拜梦想之行,还有了后续的很多关于旅行的书……数不胜数。


欣频总结说,我们一定要找到生活中那件“关键”的事情,然后竭尽全力去完成它。因为只要做对一件关键的事情,就可以撬动我们的生活出现大的好的转折。


我当初因为做对了“把金投赏引进厦门”这件关键的事情,让自己在行业有了名气也吸引了资本,因而有现在很好的发展;泉州的行动派“念念回想”因为做对了“在研习社好好记笔记”这件事,从而令自己从泉州的自媒体一下子站到全国舞台上,从而打开了创业的格局……


很多很多人的转折都是得益于这样一件“关键”的事。那么,你呢?


对我来说也是一样,2015年的关键事,我们都做起来。



三、亲爱的,你本来就很美


在这次课上欣频给我们看了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视频,有潘婷的,有LTLA,有多芬女孩画像,每一个视频播放之后都能听到不同角落的人都抽搐着流眼泪,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画面中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


特别是多芬女孩画像,视频中,一位画肖像的先生为一群参加实验的女子作画。除了参加实验的女子,同行的还有她们的朋友。每位女子在画师背后描述关于自己的形象,以及她们的朋友在画师背后描述关于女子的形象,最后惊讶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想得很不完美,而在外界看来,其实我们本来就很美。


那么女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我否定自己的呢?


还有一个视频也是多芬的系列。朋友们想要偷偷给女子拍照,无论是女孩、女人还是老人,每一位一看到镜头都是往后躲,每个人都惊讶地想要躲开镜头,肢体语言所带来的内容都是:我现在不好看,不要拍我。而我们的记忆里,可有不惧怕镜头、在镜头前自信的时候呢?


有。视频45秒的地方,画面拉回到我们的小时候,我们穿着小裙子,穿着睡衣,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一看到镜头就快乐地哈哈大笑,摆出各种想要展现的姿态,活蹦乱跳美不胜收。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觉得自己不美了呢?


大家可以在优酷上搜索几个视频的关键字


潘婷俄罗斯

多芬女孩


多芬拍照


这个部分,交由大家自己体会。(拥抱)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笔记中篇


“这次去上欣频老师的创意课,于我而言是超出期待的,课前我跟着欣频老师一起走了一周“日本安腾建筑美学之旅”,看到许多具有宇宙观的作品,每一天都感觉眼界在被刷新,提高的不仅是审美,格局,还有丰沛的能量。


因而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欣频走完日本和南极的旅程后,我就听到她的课,带着两地行走而看到与得到的大体会,自然也给我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目前还有济南和杭州两场,作为2015年的新开始,值得大家去听。


接着上篇,继续来分享我的笔记。


四、让未来的你来帮助现在的你


这一段欣频在公众号里有过分享:“在电影《星际穿越》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境是“未来的”库克向“现在的”库克和她的女儿墨菲传递信息,这并不是科幻,虽然人类目前可以感知的是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然而,多种证据表明: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更高维的宇宙中,只是人类目前科技探测不到。即使现在的我们看不到虫洞的存在,我们依然可以用这里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地球生活。


这个练习在《人生创意课》中有简单提过,现在再详细阐述:如果现在遇到问题,不要第一时间就去问身边的人,因为你目前身边的人都是旧的你所吸引过来的,他们的意见很难帮助你跳到新的点上去看旧问题。所以你得假想一个已经轻松解决好问题的你,从那个你回去看,并回答你现在的问题,透过未来的眼睛看自己,你会发现答案很快就会跑出来。


就像是你现在回头去看过去那个“快走不出来,当时差点灭了自己”的旧自己,或是回想六岁时的自己害怕上学考试,十六岁失恋想死……现在看起来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早已云淡风轻,一点都不需要大呼小叫,也没那么致命。


借用“已完成的自己”的经验,或是向“未来的自己”求救,这是十年前一位艺术家Lin教我的方法:他在自己最低潮的时候想自杀,身边无人可以帮他,他只好躺在床上,想象如果真的有一个“已经顺利度过低潮期的自己”在未来,他想跟“未来的他”联结上,请“他”过来帮忙,于是他真的就从那一次“虚拟联结”中得到莫名的信心与勇气。现在的他非常好,他的艺术事业非常成功,上次见到他时,他非常开心与稳定,我也非常感激他教了我这个方法,当时我完全没有任何“平行世界”的概念。



五、把视野升高到宇宙视野


宇宙视野这个词我真正开始有体会是在前不久“特斯拉东南行”上余晨分享拍摄《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与全球互联网大咖交流的体会,听到他总结的思路时我和团队的小朋友都有很多的感动。因为我们的创业并不仅仅是商业追求,更重要的原因是源于我们内心有理想,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自我成长后能带动更多人去行动,去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新的可能性”。


因而在发展中我们也有很多的迷惘和不解,但是通过余晨的分享,我们突然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棒的公司也是这么想,并且在创造着奇迹,无论这个公司起步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他们都有着很强的普世情怀,看到自己做的有可能会改变世界。而我们也正是这么想的,我们不求去做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我们也执着地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团队的努力,而有很美好的改变。而互联网时代,这些愿望都有着实现和影响的可能。余晨说这样的想法也是一家好公司的基因,虽然我们很小,但总算找到了给自己的鼓励。


说回欣频的课,宇宙观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影响世界影响宇宙,而是你看事情的高度更加的立体。因为宇宙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你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你对人生会有全新的认识。


在地视野

(总是比较我们和周围的人)


全球视野

(开始看到我们的人生其实是不设限的,你可以到世界上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宇宙视野

(你可以全然地活出自己,你的人生没有框架,不设限,你的发展没有边界)


你会发现宇宙观其实也是你自己蜕变的一个过程,只是大多数人蜕变到全球视野的时候就以为那是最好的自己了,其实你,还可以更好


对我来说,当我们尽可能去看世界,去打开自己的视野格局,去了解天文,物理,量子力学,去了解神秘的宇宙,我们自己看事物的眼光也会发生全然的转变。因为以前的你是在迷宫里努力,而后你爬到了迷宫的墙上,发现自己对人生有了掌握,而宇宙观是相当于你站在迷宫之上。


对我们很多纠结的想不开的放不下的,宇宙观都会给到我们全新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所以你看到很多伟大的人经历了很多磨难或是悲欢离合,仍然可以处事不惊并清然淡定,你也可以看到无论他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活出全新的自己,甚至还可以为人类留下很多的美好和贡献,这些人能够这样走过,有一个高格局的宇宙观是必然的。所以我们烦恼的甚至纠结多年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不过人生一粒小尘埃。


虽然我们还只是平凡人一个,但是我们愿意去了解,愿意去拥抱这样的世界观,也可以很多好地帮我们处理当下面对的烦恼。就像欣频说的,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我们的水平面太低了,如果我们把我们看事情的高度拉高,就像海水把水平面拉高一样,主要水位够高,崎岖就不再有,我们就可以没有阻挡地去到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海平面太低,崎岖就会阻碍你

把海平面(水位、水平、高度)拉高

只要水位够高,崎岖就不会让船触礁

以海量容,碎石在底。以海纳波,浪为一时。



六、不冒险就不要相信人生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


最近有两个老师都给了我一些新一年的预言。


依娜老师说,今年一直持续到2015年中旬,宇宙的能量都是颠覆的变动的,在充满颠覆的能量中,最好的状态是让自己的稳下来,想清楚自己的方向;另外,最近整个宇宙在经历的关键词是“翻篇”,意味着过去已过去,不再回头。


之后我遇到梁SIR,他给我算生命密码的时候跟我说,接下来的2015年的情绪关键词是“压力”,这个大情绪环境会一直持续到2015年9月份,整个世界会有很多变局和颠覆,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性,如何让自己在变局中处乱不惊,是一门很重要的学习。


这堂课上,欣频也提到了这样的观点。这两年来,我们看到和听到了很多极端性的例子,世界在大幅度地变动,你会发现一个人的发展速度有时候只是瞬间,一瞬间全国皆知,一瞬间全国千夫所指,一瞬间估值以亿增长,一瞬间破产跑路如平常消息,这些传播和变化的速度有时候快如光速,而这些都是我们在2014年看到的其实很常态的情况。


很多人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进程都很快,一天一年转眼就过去,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事物新知识需要我们去消化,这样的快速其实也是一种极端,所以我们要从适应极端乐在极端,把人生这个考场(每一次经历都像一次考试,迷惘-煎熬-考试完成)过到像在剧场(把属于我们的每一个角色都扮演好),最后要过到像是在游乐场(把每一个经历当做是玩乐,工作中玩,当父母过程中玩,在困难在玩,在挑战里玩)。


而我们也要把自己的角色从赢家(什么都希望自己能赢能胜能比过别人)到演员(把每个身份都当做是角色榜样,做到演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有范儿,摆脱固有的框架,找到生活和工作的乐趣),最后到玩家(无论做什么都享受其中,享受每一个困难,享受每一段挑战,享受每一段修炼,充满好奇,充满欢喜心)。


适应极端 → 乐在极端

考场 → 剧场 → 游乐场

赢家 → 演员 → 玩家

应考极端 → 接受极端 → 享受极端


总之,当世界的能量每天都在急剧变化的时候,你想固执地保持原地踏步,或者天真地想象现在一切都不会有变化,把生活和工作圈定在一个看似安逸的环境里是不可能的,我们唯有把变化看做“常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并且争取自己能够玩在其中,跟随变化而及时变化,就像冲浪的人跟随海浪变化但却可以凌驾于海浪之上,反而让海浪成为自己的助推器一样,我们才有真正变化中的“稳定”。




So,想做什么现在起就为之努力吧,冒险的人生才有快意,才有源源不绝的灵感和机会。这个时代就是属于冒险者的,因为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发现没有什么不可能,而且这个时代就是最注重“人”的时代,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是否有背景,实际上都已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有什么特质,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样的行动。


忽然想起去年邀请金融大鳄Jim Rogers先生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句话:“愿你勇敢冒险,勇往直前”。嗯,将这句深深影响我的话,与大家共勉。





笔记下篇















































“整个两天的时间,欣频的课程信息量是巨大的,我在上篇和中篇所分享的都只是冰山一角,所以笔记更加需要,可以帮助我将两天所收获的知识做一个梳理和回顾。在这里也要谢谢很多坚持写长篇,写笔记的行动派们,你们比我积极,而我也被感染了。


继续分享最后两点。





七、身体的好坏源自于内心的质变


这个部分应该是我在两天课程里最震撼的部分,虽然我很早就深信我们疾病的根源其实是和内心的状态有关,之前依娜姐也跟我说过癌症跟内心的状态有关,但当我看到科学家在经过严禁的观察和论证后也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还是觉得很惊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心态对人生命的影响。


PPS视频《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学给我们的启示》


视频中的教授Bruce Lipton是精神学方面蜚声国际的权威,新生物学的领军人物。曾在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胞生物学,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开拓性研究。2009年,因在生物学上的突出贡献,利普顿获得世界性的Goi Peace Award奖。


印象中Bruce Lipton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生物学信奉的基因决定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细胞生命的特质,不论在单一细胞里或是组织、脏腑的一群细胞中,或者是整个人体里,都是取决于构成它物质的“能量”。因此,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源自于它的基因。”


这里面提到的环境,除了大环境空气、水源的污染、雨林的破坏、人为的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环境,特别是我们应对外部压力的方式。这个观点简直太赞了!


记得之前我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就患癌症的妻子在最后的几个月时光里,加入为她找了一名心理医生疏导她的情绪,在聊天中妻子跟医生说起她对她对生活的向往,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白色的房子里,外面有大的草坪,先生有很多时间陪伴自己。后来医生在和妻子的交流中发现妻子对婆媳关系的相处有很多年的压力,她一直压抑自己,时间久了内心抑郁,没有想到就身患癌症。而医生惊讶地发现她所希望的生活就是以她“想要”的方式出现的,她的病房就是一座洁白的房间,病房外面就是大大的绿色草坪,而她的先生放下了很多工作专注地陪伴她,婆婆偶尔过来他们有了很多独处的时间。而这一切,竟然是以她的病症为代价,甚至付出生命。


Bruce Lipton的研究实际上是证实了这样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必然性,我们身体的细胞发生的病变更多的是源于我们在心灵和外部的环境,所以很多中医师和心灵导师都建议在生病的第一课去检视自己的内心,是否心内有压力或抑郁,当这些压力和抑郁过多的时候,就会引起内部基因发生质的转变。因此我们也时常听到很多人因为心态的问题,结果在医生下了不治宣判后竟然会奇迹般好转或者依然平安健在的故事,事实上这并不是奇迹,是目前已经证实的科学观察。


我之前的台湾医师在业余的时间参与癌症患者的康复和辅导工作,也是运用《零极限》的方法,带大家一起同修,除了必备的康复动作外,每天带大家做自我清理,梳理压力,感受爱的力量,时间一年年过去,除了一位患者因为意外事故离开外,其他病患至今都仍然平安健在。这也是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因而也是我特别推崇《零极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欣频老师自己也分享了她妈妈突然病重的事情,她从情绪方便方面去看待病症的发生,发现妈妈有很多负面的担心,经常说出很负面的话,因而耐心劝告,终于让妈妈尝试一周不说任何负面的话以及有负面的念头,结果一周后身体的指标开始好转,在继续坚持后,现在欣频的妈妈已经健康康复,连医生都大为惊讶。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欣频老师自己身边,也让我们再次看到正念的力量,以及正念对身体的推动。


所以我想我们在新的一年,真的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特别是心灵的部分,因为任你再坚强也难抵压力,与其扛着,不如学会运用能量的方法去化解去放下,开开心心地接受生活。这个部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时间,但是若中间没有重视心灵,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提供一些自己行之有效的小建议:从今天起,不八卦,不论是非,不传播负面消息,凡事多想好的一面,开始看《零极限》、《遇见未知的自己》等心灵方面的读物,少看电视剧多看书,聚会办成读书会,不要议论别人而是把谈论的注意力放回自己和朋友的成长上,多分享好的事物,关注一些正能量的微博微信,有机会有多去听培训和分享会,多想想今日好事,每天感恩。


希望大家都能够看完视频,能够体会这背后与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建议,真心地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分享的朋友,都能让自己的人生,多一点正能量,多一份健康。



八、挖掘更多天赋的方法


欣频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绘图的方式可以看到你生命中的更多潜能。


如图

OK,以我自己举例

(此处由于文字较多,图形做了调整,以上图为准)



这些是我在课堂冥想期间做的一个天赋蓝图,而我惊讶地发现自己除了目前的PR事业之外,竟然还有很多很多的角色和可能性是我还没尝试的!这个发现简直亮瞎了我的眼,瞬间觉得剩下的生命好有价值,因为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可能性等着我去开发呢。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突然觉得生命的意义和梦想清单马上又更清晰了起来,好棒的感觉。


这个部分推荐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放碧昂斯在联合国世界人道日现场演唱的歌曲《I Was Here》,一起找到你内在想做的梦想,以及一起想象梦想实现的美好。这也是我至今非常喜欢的歌曲,在更早时候欣频老师课上带我们规划梦想蓝图的时候,就是这首歌曲在冥想时带我看到了我自己一生的样子,看到了我的老去,看到了自己一生的使命。


碧昂斯《I Was Here》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下这个天赋蓝图。要认真对待,要相信你自己,你很好,你是这个宇宙美好的造物,你值得拥有一切的美好,包括生命中各种精彩的可能性。


最后,这个MV送给大家,动动手去优酷搜索一下吧,你就能感受我的心意了。视频的表演者是Martin Hurkens,他以57岁高龄站上荷兰好声音的舞台,并最终获得冠军。他追求梦想的勇气令人叹服,他优雅的嗓音如天籁般可以洗涤人心。这首《You Raise Me Up》迄今为止已被全球100多位艺人翻唱过,但这位荷兰老先生的街头演唱却以其独特的方式与韵味再次打动人心。这首充满爱的歌曲告诉你,无论你是17、37、还是57岁,都不要停止追求你的梦想,这个世界很有爱,容得下你真挚的追求。


《You Raise Me Up》荷兰好声音



笔记更新到这里了,祝福大家与爱同在,与最好的你同在。祝福每个行动派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谢谢这一路的相伴,感恩,祝福。



李欣频深度创意课笔记结束。


77原创文字,关注行动派微信,输入编号自动回复:


7701 | 第一次给大家写信:)
7702 | 有梦想清单的人生
7703 | 孝顺的误区
7704 | Z律师的二三事
7705 | 相信新的可能性
7706 | 你可以选择更轻松
7707 | 实现大目标的小秘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