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真的信念
让我瞬间充满了喜悦 口满了称谢
可以说我所获得的成就,最初都是阅读带给我的。
我自从15年开始,在阅读上花时间和精力花得足够多,我收获了当初没有想过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当把阅读做到游刃有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如果说阅读是一场自我投资的话,那刚开始一定是不带有任何功利心的,所以这一路上我陆续有所成。
不论是形式上完成了半年前定的出书目标,还是结交了一群良师益友的网络红人,甚至是赚钱把自己进阶成更高的版本。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就会成专家;简单的事情用心去做,就会成为赢家”。而阅读正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再也不会误解
在公众场所阅读的人都在装逼
前几天在乘坐地铁上班的路上,看见一个男士手捧《人类简史》的纸质书在读,如果我有勇气的话应该会上去勾搭一下,毕竟我也喜欢这本书,以书会友嘛。
但换做以前的自己,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所有在地铁上阅读的人都在装逼,其实LOW爆了。
但自从开始阅读后,身边的人但凡看到我入手了几本书,口径基本一致:哇塞,你好爱学习呀。
我突然明白,人有时为了契合自己的主张,难免歪曲事实。
因为自己没有阅读所以一事无成,所以给所有爱读书的人贴标签,把别人习以为常的读书行径冠以“死读书”的名义来为自己开脱。
殊不知,在地铁上阅读不是为了炫耀读书人的品味,而是终结无止境的浪费。
简直就是“内耗自己,外损别人”。
我突然庆幸自己开始阅读,因为阅读之后的世界,让我看积极向上的人,就越觉得自己下沉,所以一直不敢止步不前。
人跟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永远有话聊。
以前和一位朋友闲聊,总是会被聊到哑口无言,被迫切入到新的话题。
不是朋友不会聊天,是他说的话题都是我从未了解过的,即便给我科普我也不敢对真假轻易下判断。
但现在不同,我和任何朋友之间都有话聊。
可以聊韩剧美剧日剧,还可以聊人生哲理甚至在书中看到的小知识点都可以拿来做茶余饭后的聊天资本。
偶尔也会得到朋友称为“有趣”的评价。
就像身边没有一位有趣的人是以"成为有趣的人"为目标,他们都是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收获“有趣”的评价。
毕竟有趣是别人定义你的,而总是喊着自己有趣的人不一定真有趣。
什么样的养料造就什么样的灵魂。连韩剧《太阳的后裔》都开始讲势均力敌的爱情,难道我们仍要停留在傻白甜阶段等待霸道总裁的解救?
阅读之后的聊天,并不是一句话堵死人,为了彰显“我比你牛掰,你好弱智”,而是能和任何层级,任何兴趣爱好的人形成良性的互动。
聊诗词歌赋也好,谈吃喝玩乐也罢,重点是能互动。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总可以聊到共同的兴趣上去。
大一以为自己的爱好是设计,认真的报班去学习后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从前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在设计道路上一路不回头,可阅读让我找到了未来的第二种、第三种可能。
一个人若怀疑自己过去的坚持,开始感到迷茫,不妨去读书,发现自己的可能,才能有所作为。
与其“执着己见”负担太重,不如不断新陈代谢。
15年疯狂读书,读了很多之后是一种内在驱动,让我不由自主地输出。
就顺利的诞生我的第一篇热文《我是如何做到早晨5:30起床的》,被几个百万大号转载,因此有了人生中第一批粉丝。
人生很开阔,你以为的路障,其实通过阅读都可以当成跳板。
如果不是读书,我不可能去尝试更多新奇的事物。哪怕连对自己贴的唯一一个标签“笑哈哈的悲观主义者”都是从书中而来。
如果没有阅读,那至今我的大学生涯如死水一般沉寂,不会像现在这样过的有滋有味。
开始相信仅仅只伺候自己皮囊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喂饱脑袋的人才能成才。读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读过的书都会刻进每个人生活骨子里。
阅读就像空气,沉浸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很难找到一个爱读书的人,生活过得潦草。
尤其是现在接触到更多各个行业的牛人,他们比我更忙,他们比我看的书更多,生活安排的更好。
果然,阅读是能抵御被生活侵蚀的武器。
你就是你自己的媒体,你过去看过了什么书,就在塑造什么样的你;你在读什么样的书,代表着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开始实习的这段时间,我突然就因为自己去年读了百来本书,从而和我的leader打下良好的友谊。
虽然爱读书大部分时间被人误解为“书呆子”,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中比你高几个段位的人绝对会因为你爱读书而心生好感。
人总是会和自己气场相合的人走在一起。
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圈子狭隘的现状,不妨去阅读,读的书多了,容颜不会改变,但气质会变。
当自己犹疑不决怎么改变的时候,不如去阅读,朝着相信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