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大神采铜 | 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采铜

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在书里,采铜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炼,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他也是知乎第41161号用户,至今为止,他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538530个赞同、124534次感谢。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振聋发聩,引来上万人的喝彩。



上周,行动派为大家请到了“知乎大神”采铜,在红点APP进行了一次线上分享。这次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本期分享录音!


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需要从从哪些方面来做?分享初,老师便开宗明义给出了答案。他结合个人的经历,觉得知识,技能,作品,环境这四个方面是年轻人需要花时间去努力的方向。


Part1


知识+技能+作品+环境 


▌知识

汲取知识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专精,又要博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获取信息没有门槛儿,关键是如何去筛选信息为自己所用。


当前,收藏信息的松鼠症患者不计其数,只收不用,这样一来,除了浪费空间时间,对自己根本没什么帮助。


所以,采铜老师说要聚焦,要有一个专精的领域,那么,如何专精?


专精基本原则是: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主旨问题方法使用的同时需要结合随机漫步法。就是说头脑中要有一个或者几个大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在短期内可能无法解决,需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每天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去解决。


这样,每天的学习和思考就会跟这个问题产生关联,如此一来,前期所学的如散珠一般的知识可能会因为这个主旨问题而被串联起来,从而融会贯通。


但是,长时间用主旨问题来筛选信息也会产生副作用,比如视野的窄化。所以,在用主旨问题的方法之时,还需要结合随机漫步法更加多元化地去采集信息,如看杂志,能够开阔眼界等。


民国时期的大师王云五先生说过一句话“为学当如群山式,一峰凸起众峰环。”王先生用这句话来形容通才的知识结构。


▌技能


知识与技能之所以分开讲,是因为知识是很多细节的信息的累积,需要一定的量。


但是技能是反复打磨的东西,贵在精益求精,需要反复训练,它们两者是有区别的。以下五种技能只要精通任何一项,都可以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1. 中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 英文:阅读+口头表达

  3. 数学

  4. 编程

  5. 设计:创意,审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智能机器人无法代替的


▌作品


作品,可以让世界认识你。学校里强调的是“学”,但是商业社会强调的是你能快速拿出你自己的东西。输出本身就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你学习的时候,信息的输入只是一种存储。只有你真正去提取这个信息的时候,它才能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个时候,头脑中沉睡的那些信息才会被激发成活的东西。


一个好的学习者会平衡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既不要一味地输入,也不要一味地输出,在大量输入的情况下,也要有一定量的输出,才能形成一个最优的循环。


当你拿出作品的时候,会得到别人的反馈,你的作品不一定要是完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在作品中,阐明道理固然重要,但是同时也要能给出可操作性的东西,让人知道怎么做,大家都会比较喜欢能够立即上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鸡汤。


拿出你的作品相当于拿出你的个人品牌。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个人品牌,综合竞争力就会比别人低。作品可以在别人的反馈和不断的修改中进行完善。


▌环境


远离不良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就自己创造环境。抓住机会,主动积极去接近比自己厉害的人,注重与高手交流,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个经验积累。


Part 2


采铜的成长经历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老师会进行知识学习的调整,这对老师知识系统的多元化是个很好的补充,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对后面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老师不喜欢华为的环境就离开,把研究经历和在企业里面解决现实问题的经历,所积累的知识、能力还有思维方式都整合到写作中。


同时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所以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去进行创作,自由的环境可以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出书对老师来说,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是精神上的回报,是一种肯定。


结合老师前面讲的,每个人都可以对自我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从而可以规划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如何做提升,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加清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Part3


把事情做好的几个建议


当我们知道想做什么事的时候,如何把事情做好?


  1. 看中事情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不要一味追求外在的回报,因为当一件事有个内在驱动力的时候,不需要意志力来鞭策你,你自动就会去做这件事了。


  2. 把消费性兴趣升级为生产性兴趣:娱乐过程所产生的启发。


  3. 享受过程,不要一味想赢,这样会错过很多过程中的美好。


  4. 容忍轻度拖延,不一味追求完美,比如写作是个需要不断修改,迭代,上升的过程。一点一滴地持续进步就是成长。


Part4


问答环节


做一件事如何坚持?而不是周而复始,被打回原形?

答:设立一个总目标,然后把总目标分解成多个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可以设得小一点,这样努力一下就可以达成,就会有成就感,寻求反馈。同时给自己相应的奖励,如此一来,便可以很愉快地努力做事了。


怎样对抗拖延症和懒癌,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

答:对抗拖延,推荐使用番茄工作法。随身携带书本,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看,哪怕一次只读5—10页,一点一点累积。


必须靠不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如何挤出时间给真正的梦想?

答:梦想钟,每天挪出固定的时间做与梦想有关的事儿,每天坚持,不断积累。


网上信息庞杂,怎样才能快速辨别该信息是否值得留意?

答:用主旨问题来筛选信息。探寻信息的源头,并判断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例如你想寻找关于商业的信息可以看哈佛商业评论,想学写小说就去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而不是三流作家的青春流行小说。公众号的信息可以开阔眼界,但如果想扎实深入的学习,还是需要看书。


❺ 有人说让你觉得难熬的事一定会让你成长很多,花时间在这些看似很有挑战但和我的喜好无关的事情上真的值得吗?

答:走出舒适区,去做有挑战性的事儿,但是挑战性在一开始也不要太高,只要比现有的水平高一点的就可以,不然容易失败并产生挫败感。例如看英文原版小说,可以先易后难。


❻ 加班狗想考证,比如说司考证,怎么规划出大块时间学习?

答:梦想钟,每天挪出固定时间学习。学习不用刻意规划出大块的时间,学习在于持续性,分散学习时间,并长期坚持,学习效果就会更扎实。


 如何在下班后合理的安排娱乐和继续学习的时间?

答:娱乐是每个人生活所需的调剂,可以选择不会那么上瘾的娱乐,适当克制自己。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采铜老师觉得如何均衡这两者?

答:这两者其实不冲突,旅行途中你也可以看书,况且一般而言你不会一年到头都在外面旅行。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实是互补的,可以借鉴读书的方法来解读一个城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也可以从不同的程度来解读,都是相通的。


PS:特别感谢此次整理笔记的小伙伴@正无穷11



点击“阅读原文”,可收听录音

欢迎关注采铜新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