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温柔
电台/微信:荔枝FM1923090、CY950422
简介:95后暖心萌妹,爱音乐爱生活
想去看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01
你最想成为哪部电影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如果你没有任何束缚——孩子、金钱、爱人、工作等,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往前看一下你的人生,你觉得什么能给予你最大的成就感?什么能让你得到最大的满足?
如果你是王宝强,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成功离婚但损失最小?
你最渴望的冒险是怎样的?你有没有做到或者做到部分?未来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尝试?
02
这让我想起了李欣频写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一个增加人生阅历的方法:多去设身处地地思考。 比如看一部电影,去假设如果自己是主角,会怎么处理中途的情感关系和同事纠纷?如何去像大人物一样做决定? 如果自己是反派,如何去让主角败得一塌涂地? 又比如看到朋友遇到问题,先去想想他的背景原因,然后分析自己如果在这样的场景下可以怎么让损失变得最小? …… 这样思考的好处是短暂离开舒适区,置身于各种磨难中,不断去假设和回答。 而当真正离开舒适区后,便有备无患。 而即使这些假设都没有成真,但至少让生活多了一些趣味,告别单线程,分支出各种细流,在假设中丰富人生。03
当然,这种意识很容易在实践中不断衰减,最终“我觉得很重要但臣妾做不到”。
那就换个方式,多做复盘。复盘这个词最近被多次提及,其实本质上就是回顾和总结。 2年前我有个朋友在求职季的时候收获了一堆Offer,郁郁不得志的人纷纷过来取经。他也没有保留,答案很简单:就是平时的总结。但他的总结不一样。 比如策划一场活动,普通人的总结就是我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可以做怎样的提升。 而他的总结则是,整个活动的流程如何,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团队里每个人都做了什么,有哪些可以提高。 你应该也感觉到了差异点:他是站在Leader的角度思考全局,复盘整个过程。 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他总有很多话可说,而且说出来的道理还真是那么一回事。纵然只是个参与者,但其思维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 听完他说的道理后,其他人都默默走了。毕竟复盘一般需要两个条件:1、第一是及时
完成的当天或当周最好,毕竟记忆还深刻,提炼的内容还比较全面。
2、第二是协助
最好是跟团队其他人聊,不同的人关注点不同,得到的观点也不同,通过把不同的角度总结到一起,得到的收获经常远远超过自己纯粹的假象。
04
当然,除了复盘,还有一种就是基于工作本身的假设。 我有个同事叫张蓉蓉,也是个厉害的人物,之前已多次提及。 她有个习惯就是经常做一些“看起来没用的准备”。 比如某天下班前事情做完了,有点空余时间,她会去整理一些资料。我问她:好像目前没有这些事啊? 她说: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生,那就先准备着吧。 所以在其他人疑惑她做事效率高的时候,我知道,她早在之前做了功课。 这也源于她是两个女孩的妈妈,不能太频繁的加班,通过这种预判,成功地将任务提前处理,最终实现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 ■
来源 | 授权转载
作者:曹将
公众号:曹将(ID:CJPPTAO)
简介:曹将的生活笔记和PPT
今日分享
文章里的一个问题很有意思
“你最想成为哪部电影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在微信后台发送“分享+你的留言”即可
精选留言将在本周日展示
幸运儿会获得书籍《逆向管理》
(学会先行动再思考,高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