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倒推法,真的可行吗?


■   ■   ■


曾经在网上流传这样一篇文章《人生目标倒推法》,一个19岁的美国女孩,在休斯敦太空曙实验室工作,却因为怀揣着音乐的梦想,几乎把除了工作以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音乐创作上。


一天,这个小女孩被她的朋友Valerie Johnson邀请到德克萨斯州的乡下参观他们家的牧场,期间,这个朋友Johnson突然冒出一句“想想五年后你在做什么?”


小女孩愣了一下。Johnson紧接着:


"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


小女孩犹豫了一下,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很受欢迎的唱片在市场上发行,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要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这个时候Johnson一本正经地开始了对小女孩目标的分解:


如果第五年,你要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发行,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编曲,排练后你自己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那么你第一周就知道你该做什么了......


在听了她朋友Johnson的一番慷慨激昂的目标实现法后,小女孩毅然辞去了太空曙的工作,而且还真的,在辞去工作的第六年,她的唱片开始畅销起来,一天24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你是不是也看得慷慨激昂,觉得目标如此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里面好像有问题。难道大家没有发现,这样的目标实现过程,是不是太过于顺利和平坦了,平坦到好像在播电影。


还有,辞职后这五年,小女孩靠什么维持生活......



 01   我到底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像他那样


人们总是会对未来不确定的事情产生恐惧,焦虑,觉得未来的事情最好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然当下的生活很难过下去。


于是,他们总会去找人咨询,我应该如何去做未来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或者他们自己也会对未来某个时间点的自己产生幻觉:我要在第三年当上这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五年后晋升为总监,人生的第七年出任CEO,七年之痒,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自己出来打天下。


还有一些人是以某个特定行业的领先人物为参照物,视作奋斗目标。但是他们在一开始努力的时候,就必定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基础这样,我到底要努力多久才能达到像他一样的高度,我需要牺牲掉我多少个人的时间,才能在这个领域上有所建树,然后他就仿似看到了一条不归路。


目标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


而一旦感到这个目标好像遥不可及,人就会立马生出焦虑的情绪,感觉到必须把当下的每一分钟的利用起来,我才能快点达到那个设想的目标。


其实目标的达成真是这样的吗?难道我就一定要跟他一样的高度?难道我不能自己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非要和那个目标人物去挤独木桥?


 02  倒推目标:限制思维、无视机会


假设我现在有一个目标,五年之后成为广告界的创意大师,那么按照上述小女孩的倒推逻辑,我应该先辞掉现在稳定的工作,这是第一步,这时候就断了经济来源。


我还要跑到北京、上海或深圳,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广告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广告人才最多的地方;然后接下来,我需要找一家靠谱的广告公司,接着,我需要每天看广告类的书籍,看广告界的视频。


其他的一切业余活动我都感觉到在浪费时间,因为我的目标是五年后成为创意大师,五年时间太短了,而且北京上海竞争这么激烈,我一定要挤占我所有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但是我感觉,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其实也没那么喜欢广告。


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倒推过程中,会有多少其他的机会横着给到我们面前,我们会视而不见。比如我们能够凭着自己掌握的一些文案技巧给淘宝卖家写下文案赚点钱,比如我们能够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分享我们的创意;但是这些机会都在我们追求那个金字塔式的目标当中,被忽视掉了。


而且只看广告类的书籍,永远也成不了创意大师。


广告行业其实是多门学科综合作用的结果。学广告之前必定得先懂消费者心理、懂营销、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单单心理学和营销学,就够我们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去学,而这一切,在目标倒推法的逻辑下,是不可能执行的,因为跟目标呈弱相关关系,浪费时间。


 03   计划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以美国小女孩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可能让她倒推着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假若放在今天的时代,别说五年,两三年整个音乐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我们那时还在崇拜周杰伦陈奕迅的时候,有一批网络歌手迅速地就抢占了音乐市场很大的份额,挑战了传统歌王的权威;而当网络歌手正红时,新兴崛起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在颠覆着传统乐坛。


那些几年前还耳熟能详的歌手,如今互联网世界的冲击下,是否还能维持着他们乐坛的地位,亦或者是转战其他行业,不得而知。


这个时代总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制定太长远的计划,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


而很多这个时代崛起的个人,都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但是假如他们自身没有一定的沉淀积累,没有先前打基础的阶段,哪怕真是站在风口上,他们也成不了猪。


 04   日拱一卒,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有一句鸡汤名言“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放在这里同样合适。


很多人都在制定长远计划,然后分解步骤,但是最开始的那一步却始终没有迈出去。为什么不尝试着先迈出那一步呢?难道我们的理想生活真的靠想就能想出来的吗?


如果你今天喜欢广告学,那么就去学,随着自己的内心去走。


在翻阅广告学的书籍中,在接触到一些广告之后,你肯定会心生疑问,这样的广告创意是怎么来的,它背后除了广告学的原理之外,还有没有其他。


比如李叫兽的文案分析里面,关于王老吉的广告营销分析,就能读出这里面还涉及到产品定位,竞争对手定位,消费者对于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心理解读。带着问题,就会去进一步地寻找,相似的例子有哪些,产品有哪几种定位(消费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等)。


与目标倒推法不同,它没有时间压迫,没有步骤分解,更没有那个潜在的竞争对手(那个行业高手)。相反的,当你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去学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不止一条路可以走,你在通过学习广告学的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学、了解了营销学和社会学,你知道想要真正学好广告、做好广告,这些跨界学科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你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出发,而不需要去问别人,我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再者,即便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广告不是你的优势,或者在这个行业你很难做到最佳,那么可以考虑那些相关学科和行业,你不需要再从头开始一头雾水,这些学科在你学习广告学的过程中已经触及到了。


当你揣着对广告的分析见解以及撰写的优秀文案作品发布在互联网上,这个时候还需要辞职去大城市拼命找工作吗?


永远还是那句,机会只垂青给有准备的人。



结语


很多人会问,那究竟这样学,要多久才能学好?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例子可以回答:



“从一个原点出发,如果终点已知,那么它只能有一种结果,形成一条直线;但是如果从一个原点出发,没有终点,那么结果可能是无限多种,从原点散发出无穷多条射线。它有可能得到山顶才成功,而有些在半山腰就已经成功了,甚至有些,在山底下它就抓住了机会,成了。”



所以,没有答案,追随着自己的内心,也许那个彼岸离你已经不远了。


■   ■   ■


来源 | 小伙伴原创


作者:李澍聪

公众号:聚点子(ID: Ju_idea)

简介:聚合好的点子和干货,告诉你不知道的事





7月精选,点击标题查看文章:


干货 | 避免这10种做法,你可以过得更幸福

干货 | 这3个技巧,帮你节省50%的工作学习时间

观点 | 最累的人,是什么也不做的人

观点 | 为什么你会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

观点 | 哈佛美女坦言出国才知中国好:我们享受着不自知的安全感

职场 | 年薪百万的本科生是怎样生活的?

职场 | 为什么说互联网时代升职加薪一点都不重要?

生活 | 我被这些坚持的朋友萌到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