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来伦敦读书时,大部分朋友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有人觉得我疯了,他们的反应是:
“你竟然不去创业!读书有什么用?”
“你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为什么要白花那么多钱?”
“你难道不应该考虑生孩子了吗?”
“……”
人们总是寻求一种自认为安全的或者说保险的生活轨迹,以为那就是稳定。
我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只身一人来到了伦敦,看起来很任性很酷,但所有光鲜的背后到处都是要自己一个人面对的困境和麻烦,每每那个时候便是我最需要力量的时候。
有天晚上我在回家路上坐过站,伦敦冬天天气很诡异,突然下雨起风,我就在车上抹眼泪。
我们都知道要同时应对多件事是最难的,当我得知我的同行Didi 也重返校园读书时,我觉得比起她我实在没有理由脆弱,隔着那么远她却给我传递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 离开舒适的生活环境,Didi 带着一双儿女在纽约读常青藤名校,是智力与体力的挑战。
我想到一句诗:“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to do list,对于很多女人来说,读书与思考简直排在了最后一位。对于不甘心的人,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排在末尾又意义重大的to do list。
Didi 有一儿一女,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需要花掉一套房子首付的钱到美国读书。产后瘦身、皮肤保养、投资理财、相夫教子,这些难道不是更实际?可是就有人选择不做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摘下插在背后的翅膀,与真实的自我匍匐前进。
▼
选择探索世界需要克服障碍,但却无比重要。就像没有人能看出她进过两次产房,这背后的代价是两个月的晚饭她没有吃过任何碳水化合物。
上学更是不易。每天早晨八点半送走孩子后返校或去实习,晚间七八点才能回家。往返路途大概一个半小时,破旧的地铁里没信号,她就利用路上的时间一目十行地浏览课本。
母亲来纽约帮忙照顾小孩,但不太懂英语,只好由Didi 负责买菜,放学后去市场,鸡鸭鱼肉装了满满一个书包,常常把肩膀勒出两道红印来。
晚上回家后先给孩子们洗澡,吃过饭以后辅导儿子功课,回复他们学校的信件,然后和大家聊聊天,给孩子们讲一小段故事。晚上九点半家人入睡,她才能开始学习,直到十二点半休息。
周末没有懒觉,而是除去学生身份之外,成为真正的纽约客。
周六她一定和家人在一起,提前安排预定纽约丰富的活动和演出。周日她总出现在东亚图书馆的窗边,或者阅读,或者写下自己在纽约的故事,零碎的时间偶与好友相聚,或者去健身房。
纽约是一个不够温柔的城市,大都会特有的矛盾复杂迷人气质,让人无法自拔。这里既有一切夺目的精彩,又有冰冷与无情;既纸醉金迷,又有老鼠流窜的地下铁;既居住着全球的富人,也有裹着破布睡在马路上的流浪汉。
现实不是只有霓虹灯闪烁的上东区,更多的是同样不够温柔的鸡零狗碎。迈出曼哈顿新古典主义的旋转门,回家面对的可能就是厨房漏水,如果遇到母亲抱恙,第二天又偏偏要考试,那就更会雪上加霜。
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无论你是谁,你都要面对如今一个现实的世界。没有三头六臂,没有与生俱来的高智商,我们能做的就是赢得这场与自我较量的战役。
在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分钟都可以摧毁你之前建立的自信和优越感,很难没有置于繁华却孑然一身的那种惶恐,每个人都有无助的时刻。
▼
我们不是毫无选择,我们不是逃避现实才躲进学校。名校的学历和纽约的生活也许并不能赐给你一家新的公司,也不会从此让你成为人中龙凤,更不会给你铺好一条充满阳光的捷径。
它更多给予你的是磨难,让你与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竞争,让你在充满诱惑的五光十色中做出选择,在犬牙交错中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给你体验最深刻最复杂的感受。
可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投入,带着燃烧到死的激情。
也正因如此,Didi 得以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去了解一个现实的世界。切断了根系,离开救援和熟悉的环境,有时甚至扔掉面子,完全靠自我的意志前行,踉踉跄跄才能勉强不跌倒。
完全没有胜利可言,只希望自己能在异乡站稳,就像Sinatra 唱的,“如我能在这里成功,我便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成功啊……”
回到学校,像重新变成了婴儿,吸收不曾拥有的知识,了解一个新世界的规则,在另一种文明的冲击下重新思考。如果能赢得这场挑战,以后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把自己置身于挑战中,这也是一种宿命。就像Didi 有一个难辨男女的姓名,父母给的,仿佛注定了这辈子勇往直前,从不因性别设限。自小就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打球,翻墙逃学,不懂娇羞,不惧矜持,没有人教过她如何利用女性的魅力,也没有爱情的苦恼,她可以是率先表白的那个,也可以是决然离去的那个。
没有哪一种身份是需要你以牺牲自我为前提的,只要你愿意为之付出。
我喜欢Didi 这样的女性,长得美却没有傲气,有超越女性的理想却不用虚掩着,视角多元且独特,是可以跟你有精神交流的人,而不是只会讨论化妆品高跟鞋的女人,是可以赢得男人和女人尊重的人。
▼
顺手的生活就像一座老房子,虽然能为你遮风挡雨,却不免沉闷。远不如自己撸起袖子去盖房子,去粉刷它、装饰它来得痛快。
如果有时间去应对不喜欢的生活,不如用这笔时间去创造和体验全新的生活,经历比得到更重要。
内心富足的人总可以在粗糙中感受到细腻,在冷漠人群中找到温暖。比如窗外一株梨树和小小的游乐场;邻居窗户里读书的灯光;洗衣房的韩国伙计记得每个顾客的名字和住址;中餐馆的老板娘经常给她的顾客赊账;孩子们爱去附近的超市,因为经理总带他们制作面包和点心;图书管理员照看在儿童阅读室里读书的女儿;异国他乡的冬天,推门进家,有碗自家的热汤等着。
当身处焦灼、愤怒、吵闹的纽约城,跟不同肤色种族的人一起追逐着各自的梦想,Didi 把自己置身于新的挑战中,脆弱是真实的,也会发现自己身上从未知道的强健。
每天醒来一切都是新的,全新的太阳,全新的自我。比起小小的浮名和身份,不断前行才更加有吸引力,明天还有无数种可能性。日后想来,定会感谢这样的时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