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听一场分享?




主动关注一些主题技能,你会发现这些学习的信息就会主动从每天的知识碎片中凸显出来。


■   ■   ■


你知道我现在用来做斜杠青年的技能都是谁教给我的么?(严肃脸)


是我听分享得来的:


  • 我的知识管理技能是听苏州@张然的《你的知识管理》分享开始研习的;

  • 我的高效阅读是听了苏州拆书帮分舵舵主@河马的《王者速读》的分享开始学习的;

  • 我的时间管理是听了@易仁永澄的《掌控每一天》的分享课才开始练习的;

  • 我最近的个人品牌专业化生存规划是听了@萧秋水的《个人品牌》分享课而开始的;

  • ··· ···


那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大家都在听,你能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而我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这是因为我有一套内功心法,可以吸取天下武功之精华,化为己用。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心法:

如何高效听一场分享

使用知识管理高效学习


01 从为什么开始


① 我们想喝口水,结果被水枪射了一脸


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信息的状态,我们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但是多得却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比如现在朋友圈里面各式各样的分享,以至于听课都听得筋疲力尽。所以选择听这场分享之前,要明确你听这次分享的原因和目标。


如果仅仅是看到朋友圈有很多人在的转发就跟风“XXX,我报名参加!”,那你就是中了组织方的营销小把戏而已(很多活动都要求参与者报名后,分享活动链接到朋友圈方可免费参与)。

② 主动寻找,信息会送上门


主动去获取信息可以利用色彩浴心理。


这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说,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就像你买了一辆别克车,然后你发现满世界都是别克;再比如你看下面的图片的时候,先告诉自己说,我要看到红色,那你就会发现红色会率先出现在你的眼前。


主动关注一些主题技能,你会发现这些学习的信息就会主动从每天的知识碎片中凸显出来。


02 收集


① 收集步骤


a.听课前:明确主题和框架分享报名链接都会告诉你分享嘉宾是谁,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在听课前搞清楚内容框架就像我们读一本实用类书籍之前看他的目录一样。


b.听课中:视觉化记录。


我们要分享分两种:

  • 一种是逻辑推演的,也就是串行的方式;

  • 一种是金字塔结构,总分总的形式来呈现,第二种居多,因为第一种往往对分享者和参与者的要求都很高。


② 收集内容


收集内容的时候,要快,要方便,要随时随地,悄无声息。所以手机是绝对的神器。


a.录音

不要吝啬自己的手机内容,除非明确禁止,否则录下声音和照片是后期反复咀嚼的很好的方式。


b.PPT\图片\照片

同上。


c.别人的问题

现场别人提了哪些有意思的话题,记录下来,后面当你在做练习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d.笔记

别人在活动结束后分享的笔记和自己的笔记都可以保存下来,拍照,讨论群收集都可以。这里要特别强调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能够让你的笔记结构清晰,可以跟着讲师的思路延展和收回。



e.收集分享者的文章、书籍

如果前面都是碎片化的获取,那通过分享者的专栏和书籍就能系统的了解他分享的主题了。


他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他在这个主题上参考过哪些书。



如果你听完分享产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咦如果这样我也能做到,那就赶紧行动,继续深挖。


你越深挖,越能找到惊喜。


③ 收集工具


通过云笔记,来收集资料是一很方便的方式。比如我用的是印象笔记,你只需要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就可以实现将微信端的各种信息全部保存下来。


Android的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同步助手,来同步保存微信群中的分享语音和文

字。



03 整理


整理的过程是将分享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一次。


分享者为了让听众能够接受,往往把一个主题分解为一个一个分支来讲解。而你在整理的时候,你需要重现逆向工程,从收集的碎片中重建作者的主题。比如我参加了一次视觉化呈现的课程之后,我从收集的内容中,整理出一个课程叫:周末两天学会POP。(没有发布,仅仅自己学习)



04 分享


① 不止分享你的笔记,也分享你的感悟。


  • 讲了什么内容(很多小伙伴的听课笔记做到了这一步,但是这应该只是开始);

  • 我的感受到了什么;

  •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去研究;

  • 我准备怎么做。


② 做有质量的传播


全能扫描王扫描可以让你的笔记更加清晰,电子脑图会让你的成果更加容易传播;


05 利用


① 变成长期记忆


要想让信息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就需要我们对信息进行过滤,实践,然后更新。


一句话解释,学完不去用,然并卵。

②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个新的知识能被我们吸收利用到什么程度,在于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


你现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产生的链接越多,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利用越强大。


比如我在听萧秋水老师的《建立个人品牌》的分享课之前,我已经进行了一次个人品牌主题阅读,写下了两篇文章,做了两次分享,所以当我去听她的分享的时候,我对她分享的新知就很敏感,也能更快的理解,并转化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06 反复练习


受限制于篇幅,以上讲得都是方法的引子。就像你听一场分享,不可能在1个小时里面获取整个体系的知识。所以我今天只开一个头,如果你对哪方面刚兴趣,我可以接着写。但是即使是方法引子,你一样可以找机会多加练习。


① TED


TED演讲一般都会控制在15分钟,所以,这种短小精悍的分享主题,很适合我们做短时间的知识转化练习。



② 在线分享课


红点,朝夕日历,千聊是现在比较活跃的几个在线分享平台,你能在上面找到很多免费的大神分享。


不要守着直播也可以实现收听。



07 小结:


知识管理说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套路:


① 收集;

② 整理;

③ 分享;

④ 利用。


但是这个套路如果勤于练习,就会成为小无相功,天下武功皆为我所用,内化成为自己的技能的一个部分。


你要不要试试?


推荐阅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书》。


■   ■   ■


PS:昨天头篇文章《如何从零开始,计划一场经济实惠的境外旅行》,作者原文标题是《月薪不到3000的我,如何做到3年时间去5个国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