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变好,要比我一个人容易得多




一周自我挑战报告 1

作者:木安

 

某次和雄雄聊天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于是提议,不如我们一起做个为期一周的自我挑战吧。

 

雄雄问我怎么个玩儿法。我说,比如你平时的读书习惯是一周两本,那这周就定三本。挑战一下比以前难度更大的事儿。  她说,好啊,正好手上有一套《三体》想读完呢。  于是一拍即合,我们从当天就开始了行动。

 

之所以想做这件事,是因为在这半年里每当我跳出舒适区做一些超出习惯范围的事情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是发现身上冒出了一根新芽只等着我继续浇灌开花一样,实在是一件非常好玩儿的事儿。

 

因为中间有两天要去送朋友,我把挑战时间延长了几天,然后给自己定了目标:

 

  1. 完成《外国文学史(下册)》剩下的150 页 + 《中国文学史(卷一)》前 140 页的内容并做笔记 + 《庄子》前两章 + 《源氏物语》前 30 %


  2. 每天读完书后去读书群里做分享


  3. 保持一周健身 5 次、每次 1 h 、每周两篇稿件的撰写/编排的固定日程


  挑战从 8.18 开始,和雄雄聊完就立即坐在桌子上打开了文学史。

 

❖ 


第一天下来读了 50 页,并做了详细的笔记,但这个速度很慢,让我不得不停下来调整方法。

 

我读文学史的速度一向慢得出奇,上一本至多做到每天 50 页。而为了顺利完成挑战,此次我至少需要每天完成 70 页。于是我重新捋了文学史的叙述脉络,把内容划分成:略读、详读、读两遍等不同部分。


隔天继续读时速度明显快了,不仅顺利完成了 70 页,还留出了时间健身 1 h 。


那天健身后状态不错,便继续改稿子,一直改到凌晨 1:30,改完摊在床上的时候竟不觉得累,而是有种奇异的期待感,于是毫不犹豫地设好了隔天 6:40 的闹铃。

 

后面的 3 天也顺利地完成了目标,且能时不时地做饭、陪妈妈。


当然过程也没这么轻描淡写,有时候上午状态不好,下午任务就堆成了山,拼命赶也完不成,便只好一边熬夜一边对自己说 “ 让你拖沓,活该,熬夜吧!” 


若放在以前我很有可能会把完不成的任务放到第二天,可此次一想到另一边的雄雄也在拼命做事,便觉得不逼自己一把,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雄雄。


尤其是看到雄雄发状态说,“ 去参加婚礼,大喇叭特别吵,但想着和木安的约定便努力静下来读书了 ” 的时候。带着这股力量,即使天天都睡不够 6 小时,我还是会坚持把任务做完。


 ❖ 


神奇的是,越到后来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就越容易。挑战结束后我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超额读了一本《双城记》。这意味着通过这次挑战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罗胖在某期的《罗辑思维》里说,心理学界把人的学习分成了 3 个区,最近的是舒适区,最远的是恐慌区,中间的才是真正的学习区,又名【脱离舒适区】。因而,真正有效地学习意味着不断地脱离舒适区,做自我挑战的事情。

 

这个概念完全戳中了我做挑战的初衷。此外我也从不小看人的创造力。记得之前在线上读书会的群里听了姗姗分享的一本书,里面有一点印象深刻,即,遇到困境时要调动所有的潜能去创造解决方法,而不是陷入自我妥协的境地中,要永远相信人的创造性。


不仅如此,我意识到创造力在困境中更容易滋生,当我给自己设定了超越习惯范围的任务时,为了能够越来越轻松的完成任务,我会不知不觉地逼着自己创造方法。时间久了,非舒适区就变成了舒适区。

 

此外,由于我一直喜欢和价值观相似的人一起做事,于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都会带着兴奋感不惜力地完成。这次也是一样。

 

前不久有人给我留言说:“ 好喜欢你和雄雄,每次看看她的微博,再看看你的,自己也会充满力量,想要和你们一起变得更好 ~ ”

 

读到留言后我迫不及待地分享给了雄雄。当意识到自己坚持的事情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力量,还能影响其他人时,就算累一点也更加想要继续下去。于是我立即和雄雄定了新一周的挑战任务,并约定把挑战一直继续下去。“一起”是一个神奇的词汇,只是念一念,都会让单薄的力量变得丰厚。

 

和你一起变好,要比我一个人容易得多,也快乐得多啊!

 


一周自我挑战报告 2

作者:雄雄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

 

8.18,周四,我正霸占着木安挤出来的时间热火朝天地聊着时,突然她说想做一个挑战。我说那就做啊,从哪开始呢?当时的我手里拿着《三体》,便想何不从阅读挑战开始。然后她说,那就从今天开始吧。于是我们在短短几分钟里爽快地定下了约定,我挑战的项目是 “一周完成三本书 ” 。

 

约定既成之时,我的计划是一周读完《三体》全集。看着厚厚的三本书,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清楚的知道室友用了两个月清晨的时间才看完,这个挑战近乎不可能,但转念一想,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

 

这天,捧着《三体》,躺着看,趴着看,再怎么烧脑也坚持读,内心极度的紧张。第一本书是最薄的,我计划在周末离开长春之前看完,在已经看了1 / 3的基础上这个计划完成了。

 

事情是这么发展的


8.20



从这一天开始转折。我计划回家两天参加哥哥的婚礼。想着还有挑战在身,于是把《三体·黑暗森林》以及kindle都带在触手可及之地,在车上看看有背景灯的kindle,两个小时的路程把之前剩余的《恶意》看完,故事一直处于高潮,每看一次推理都对作者佩服的五体投地!(But,这点内容并不算在挑战之内。)



8.21

 


一整天都在忙着。但凡闲下来:路上一小时车程,下午休息时,晚上休息时,伴随着轰隆隆的音像和霹雳啪啦的鞭炮(婚礼!你们懂的),我手里毅然拿着那本书,一页一页的啃着那一个个深奥的文字。


内心住着一个约定,此刻也能淡定自若,脑子也能高速运转,我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了以往对于嘈杂的烦躁,没有了以往对于不如意环境的抱怨,甚至没有了以往对琐事的厌恶。



8.23

 


回到家整理好思绪,内心开始有一点点的崩溃,《三体·黑暗森林》一路带着,但到今天只看到了1/3,而且这本书的内容读了那么久还那么的烧脑,我感觉物理都白学了!同一时间善良的木安一点都没给我压力,但我开始不敢和木安聊我的进度……

 


8.24

 

这天外出,一路带着书,下午在一个妇科医院找人,电诊科外,在一堆排号等产检的孕妇旁边站着,等的时间长了想看看书,就硬着头皮坐坐到了一堆孕妇中。果然,刚坐下,前排的大姐就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急忙解释,不要看我们,我们是来等人的……


于是大姐笑呵呵的说,我就说嘛,这么年轻怎么会来做产检……之后我当做没发生一样的继续看书。今天把书看到了2/3,看到这还没有进入高潮,这个铺垫好长好累啊。



8.25



挑战终结的日子,本应该在已经失败的事实下做最后的挣扎,但是8.26我回北京,想把这一天所有时间留给我和男票两个人,我就是这么软弱!挑战就此失败了。我没有勇气找木安聊天,没有勇气说我失败的消息。




事情是这么结束的

 ▼


就这样,到了8.26,在回北京的动车上,我鼓起勇气给木安坦白自己挑战失败了,三体第二本都还差1/3,太烧脑了!请求组织再给我一周的机会。

 

木安告诉我:“没事儿呢,我觉得这个书本来难度就大,看两本已经算是超越了。只要在行动上有突破就算了。”我被这句话感动死了!什么都不多说了,继续在动车上看书。


7天结束了,结果失败了,但是最后的收获却让我感受到拥有了一双隐性的翅膀。

 

回到北京,在室友担心打扰读书的我时,我开始会说没事,现在再吵我都能读书;在汽车上、动车上、医院休息室、地铁里我完全能够沉静舒适的读书;出门在外再也没有只能带通俗读物、闲散小说的思维框架。


对长篇小数有恐惧感的我,难道不是因为这个挑战,在不断的克服自己内心的不舒适感吗?对于长篇,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