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罗玄
经常觉得,虽然世界上处处有机会,可有些人需要挤到头破血流,有些人却好像啥也没做,就被机会的大饼砸到。
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我身边人的故事,也许能给你一丝启发。
第一个故事:分享
住在洛杉矶的夏天,我认识了一个台湾女生Ginger。
和她相识也是有缘。我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选了一门空中瑜伽,从此开始了爬绳子的奇妙生活。
空中瑜伽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滴
毕业离开校园以后,我在Hollywood找到了一家“杂技团”,虽说练不了高难度的杂技,好歹可以继续上课。
第一节课上,小白的我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周围的众女神,其中有一个中国长相的姑娘吸引了我的注意。
她姿态特别优美,高难度的动作也做得很棒,简直是 strong and elegant 的完美呈现。
下了课我跟她聊天,才知道她是台湾人,几年前搬来洛杉矶。我们互加了脸书,约着下次再一起玩。果然没过几天,Ginger 就给我发消息:这周末我在 Chino Hills 教 aerial hoop 的入门课,你来上课吧,免费!
课上我见到了她的众多好友,大家都被她的热情感染,来尝试这项还算小众的运动。
我原本以为只有姑娘们会来,没想到课上还有两个台湾男生,虽说没有妹子们灵活,但做起力量训练来还是占了不少上风。课后Ginger把照片和视频发在脸书上,tag了我,“ 很高兴你今天能来!”
多少汉子都做不了这个动作...
我忍不住去看她的脸书时间线(相当于翻朋友圈),原来她几年前还在日本教过滑雪,酷爱各种户外运动,还是Cosplay玩家,生活经历超级丰富。
难怪她刚认识我就对我说:“我觉得我俩能玩得来!” 大概也是看出了我身上疯疯癫癫啥都敢尝试的气质,哈哈。
之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看到她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动态。几周前她迷上了精油,便开始隔三差五地聊一些关于精油的话题。
没想到短短几天后,她便被邀请去参加某精油品牌在犹他州的展览会。她在脸书上说“Life is full of surprise!”
原来是她的一个脸书好友在这间公司工作,看到她分享自己使用精油的心得,便主动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展览会上,她又结识了许多精油达人,对这个行业的兴趣更浓了。
她也有一个博客,从好几年前开始写,从滑雪的心得到尝试钢管舞的经历,她都娓娓道来。很多人大概会羡慕她这样随心所欲的生活,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还总能在过程中收获惊喜。
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分享的力量。
但凡她的所学和兴趣,她都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分享出来,自然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对于刚刚认识的陌生人我,她也主动和我分享她的生活。将你所擅长和热爱的事物和这个世界分享,你会突然发现:
原来还有这么多同道中人!
他们中有些人比你段数高,会促使你进步;有些人可能不如你,会向你请教;也有一些人,手上有着现成的信息和资源,正需要找你这样的达人。
当你的分享达到了一定数量和质量,机会便会主动找上门来。
Share your passions with the world .
和全世界分享你的热情。
第二个故事:创造
几年前去波士顿参加一个会议,见到一个日本男生Sho。注意到他是因为跟另外一个东京姑娘聊天时,她告诉我:“那边那个男生中文说的巨好呢!”
真的吗?出国这么多年我对老外说中文这事儿,还是不太有信心。
没想到他还真是百分百的流利,一点口音都没有。原来他在东京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一个巨牛的国际关系项目,在国立首尔大学、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学习(简直是集齐亚洲所有名校啊有没有…)
如果说当时我还只是觉得他口语不错,过了几个月,我看他在脸书上po出了在北大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才真是被震撼到了。
反正我是写不出来...
跟他聊天,他说起自己创建的社团BizJapan,旨在帮助日本学生发现创业机会,鼓励大学生们去创业。
Sho告诉我:
“ 我在新加坡交流的时候,接触了许多当地的创业公司。新加坡的大学生们都很热衷于科技发展和创新,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
相反,日本的顶尖大学生们都希望在毕业后进入政府或者财团,鲜有人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我希望改变日本大学生们的心态,让更多人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创业和创新,所以才创建了这个组织。”
我俩参加的会议,其中一项主题就是Entrepreneurship创业精神,所以他作为嘉宾被邀请来参加。
创办BizJapan的几年里,他亲手培养了上百名成员,去了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除了给无数日本大学生带来了创业机会,自己也收获了极大的成长。
再秀下Sho的考卷
原来我写字还不如外国人...
大多数人的心态都是:我愿意努力,可是没有机会。却少有人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能不能给自己和他人创造机会?这件事没有人做,我能不能去做?
主动创造的价值往往大于被动接受。
Normal people take opportunities,
great people creat them.
平凡的人接受机会,
伟大的人创造机会。
第三个故事:帮助
Jason是我的大学同学中相当神奇的一位。他有两个极大的特点,说实话,让我琢磨了很久。
一是他特别特别地助人为乐。
没车的朋友需要去超市,他总是主动提供司机服务。路上遇到乞讨的人,他一定会掏出几块钱来。他还定期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我也经常麻烦他帮我办事,但凡他能做到的,他总是一句“没问题,包我身上!”我常打趣他:一直当好人,累不累呀?
二是他好像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机会眷顾。
从南美洲到欧洲再到北美,这家伙到哪都有朋友,虽然他不爱更新朋友圈,但聊起来你会发现,他又在世界各地的某个小角落度假了。他的朋友里有创业大咖,金融大鳄,科技人才…
本来他跟我同届,五月份就该毕业了,结果他受到邀请,帮一家跨国企业推广中国市场,不光推迟了毕业时间,这学期也不回来上了。朋友问我“Jason找工作了吗?”我总是笑答 “他哪要找工作,机会都是自己找到他的。”
后来我明白了,主动帮助他人,不斤斤计较成本,不时刻算计自己是不是吃亏了,会让你拥有朋友圈里最好的声誉。而声誉,就是让你得到机会最大的一张牌。
我想起,大二的暑假,在我没有经验找不到实习的时候,一位校友帮助了我,用他在香港的network帮我找到了第一份实习。
他当时对我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永远不要犹豫是否应该帮助别人。你永远不知道,也许哪一天,他们就会成为拉你一把的那个人。”
To help others is to help ourselves.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分享 + 创造 + 帮助 = 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