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天真地认为,找到兴趣和激情就能成功?




01


大概八年前,我给自己写过一封信。里面历数了当年的种种不堪,却也给那时的未来许下过很多美好的希冀。

 

八年后当我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我一面为曾经的呆萌苦笑不已,也感慨欣慰地看到当年的很多愿望已然成真。

 

可是有一项,想来还是有点对不起自己。那时的我对现在的我说:“ 我希望你做着热爱的工作。”

 

可是现状呢?

 

当我为了美国的工作签证杀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早就忘记自己热爱什么。那时候,只有冰冷的数据敲打着我,告诉我留下的希望有多渺茫、前途有多惨淡。

 

可当一切似乎开始尘埃落定的时候,那个问题又如鬼魅般地萦绕在心头。

 

做你喜欢的事情。

 


02


在知乎上讲一个坚持梦想和兴趣并取得最后成功的故事,往往很容易得到一大票的点赞和一大帮人的高呼。


追求自己的兴趣从来都不是一种错误。我也曾经对时运不济的朋友说 “ 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 ” 之类的鸡血。但是后来发现,面对现实的时候,光有兴趣和激情远远不够。


就跟找对象一样,谁不想找一个自己爱的、又同时爱着自己的人幸福美满地结婚。但是当家庭、利益、欲望掺杂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变得艰难。


没有人不愿意每天激情满满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仅赚钱还可以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只是更多人的职业选择,夹杂了无数的迷茫、妥协、放弃等因素。单单拿兴趣或者梦想做文章,变得苍白无力。



03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有个十岁的儿子,天生注意力不集中,被检测出来患有多动症。他在课上骚扰同学,无法单独完成作业,让老师和他头疼不已。但是只要是阅读有关科技类的文章或者是图片,他就能安安静静地看上几个小时。

 

一个孩子况且是这样,作为一个成人,如果能让自己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终究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最近看了《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想跟大家分享。

 

Tina Seeling是神经科学的学生,她从管理咨询行业的先锋,到斯坦福管理风险投资和创业项目的主管,职业经历丰富。她在其中一章节里,分享了如何利用把兴趣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在现实面前,兴趣只是一个“ Start Point” 。除了兴趣之外,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自己的技能和其拥有的市场。

 

A . 当你有兴趣、没技能。

 

  • 就如你很喜欢打篮球,但是你的身高和速度不够


  • 或者你喜欢唱歌,但是你却天生五音不全


你还是可以和朋友打篮球,和朋友去KTV飙歌。但是亲爱的,现实点吧,你最好还是不要指望靠这个吃饭了。

 


B . 当你有兴趣,有技能,没市场。

 

也许你很喜欢冲浪,冲浪的姿势也是英姿飒爽。但是说实话,需要这个技巧的岗位少之又少的。你最终可能还是只能做一个程序员,周末的时候做冲浪教练来赚点零花钱。

 


C . 当你没兴趣,有技能,有市场。

 

不是很喜欢数学的A,做了一名数据分析员。他成天对着屏幕跑数据做表格、跟老板斗智斗勇,情商和技巧都长进了不少。但是,经常面对夕阳西下发呆的他,每天都等着下班去和朋友看一场画展、画一幅素描画。


回想当年考大学的时候,父母硬逼着自己放弃了艺术学院。可是他自己知道,作画才是自己的最爱。数据这些东西,从来都没有真心喜欢过。

 

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04



打小,就被人不停地问:“ 长大后想做什么呀?”很多人的路,从小已经被父母绘制完成,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首先,


01   我们得找到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而找到兴趣的唯一方法,只有尝试。


● 觉得钢琴有趣,就跟着老师去学一学


● 对建模有兴趣,就参加学校的建模社团


● 想学编程,先上一个免费的网上课程


● 想出国,听一个国外免费的公开课看看自己能否适应


● 想写书,先做个公众号试试


...


当然,你要做的尝试并不是仅仅浅尝辄止,你需要有较为深入并且主观地去参与。

 

经过尝试,你才会发现有些东西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有趣,或者觉得的确合自己胃口。如此一来,以后的路才会有可能渐渐清晰。

 

千万不要早早地给自己设限,以为自己的世界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找到兴趣、确定要以为职业后,



02  我们开始从现状和兴趣的共同点中,去寻找可能性。


从自身资源出发,寻找相关的行业或者是交叉行业,或许更加现实。


比如如果你在硬件行业做供应链,但是想转行去时尚行业做市场。你可以先着眼于现在公司里市场部的机会,看能否调到市场部里去进行经验和人脉积累。然后再伺机而动。

 

内森·弗(Nathan Furr)原来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他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本来想毕业做英语教授。但是当大三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市场对英语教授的需求实在是太少了,并且收入也并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他开始转化思维,来延续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兴趣。他发现做管理方面的咨询对他说是可行的一条路。他不仅可以运用上他的搜索技巧,还能不停地通过案例来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去跨入这个行业。

 

他跟有相关经验的教授不断交流,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并且适合。他加入了学校的咨询行业协会,并且通过不停做案例来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他通过校友网络结识了很多在咨询界的大牛,了解了很多实时的行业信息。

 

他最终加入了当年德勤旗下的摩里特咨询公司。


看多了那些跨界成功的人的“成功哲学”,让很多人以为这种硬着陆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以为不追求自己的梦想已然变成了一种罪过。


盲目地追求兴趣或者是按照兴趣转行,有时候是代价很大的。因为,大多数人从来都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


如果能在兴趣和未来职业的道路上找到一个共同点,而它又能让你衣食无忧,养活家庭,那肯定不能太赞。


如果不能,何不先当成一个爱好,业余时间慢慢积累。曲线救国,又何尝不是一种方法。


最后,把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世道艰辛,不仅仅需要有一腔热血。还需有与之匹配的耐心、韧劲和勇气,才能看到渐渐升起的曙光。



今日话题


“分享你的一个兴趣,说说它带给你的变化”

在留言区分享给我们吧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