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车子、结婚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声音资源加载中...
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E8%BD%A6%E5%AD%90%E3%80%81%E6%88%BF%E5%AD%90%E3%80%81%E7%BB%93%E5%A9%9A%E5%B0%B1%E9%82%A3%E4%B9%88%E9%87%8D%E8%A6%81%E5%90%97'),author: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NzgxMzQzMF8yNjU0MTYxNjA0',pic:'http://h.chuansong.me/xingdongpai77.jpg'}}); mv0.init();

主播 | 韩生

配乐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大学毕业后的职场五年,大多数人的核心问题,似乎都逃不开这三个关键词:房子、车子、结婚。

 

好像这三件事才算事,好像把这三件解决了,其它的都不叫事。因为在父母和长辈眼里,房子、车子、结婚组成了一个植根于他们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意味着不用操心。

 

稳定也曾是我过去生活的主题:当年大学毕业,我在家乡事业单位上班,父母给我出钱买了房和车。有房有车工作体面,这种情况下他们唯一操心的,就是催着我赶紧找个不错的对象,结婚生子。

 

可谁会想到,两年半前我卖了房子,给老爸留下车子,辞职来到香港,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一路打拼。

 

如今,站在三十岁的路口,回看这些年的职场转型,人生起伏,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小城镇到大都市,从月薪几千到年入几百万 —— 整个世界观、金钱观、爱情观、人生观,即便不能说被彻底颠覆,却也真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借这篇文章,想谈谈现在这个年纪的我,对房子,车子,结婚这几件大事的理解。




房子:一些人的资产, 另一些人的束缚


估计未来几年中国M2的货币增速还是目前的“效率”,只要中国的核心资源依然在北上广深,和被辐射的周边地区;未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人口净流入量,还是向超级城市体迈进,那么一二线城市的住房,依然会是比较优质的保值增值资产。


至于限购措施和短暂的降价,那都是楼市的俯卧撑而已。而且在香港这几年,你对比香港楼价,就会觉得大陆一线楼市还有不少上涨的空间。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买房,而是有没有资格成为房奴。


房子是资产,没错,但要警惕的是,房子也是束缚。


很多人结婚之后,有小孩后,做事风格就会偏保守稳定。其实房子也是一样的,觉得自己有了房子就安定在这座城市了,然后每月想的更多的事情就是还房贷,这样容易陷入打工者思维,求旱涝保收,不敢有太冒险或太激进的想法。


但是对于年轻人,过早的因为房贷的事而狭隘了思维的格局,真不是什么好事。


前天在上海出差,车上和本地司机闲聊。我说上海房价这么高,中位数收入应该一年有50 万了吧。他笑笑说你想多了,上海中产阶级的平均收入也就二三十万吧。

 

我有点惊讶,问上海物价这么高,收入怎么跟得上?

 

他说是呀,一个月收入两三万,本来生活可以很滋润,可有了房贷,就舍不得其它消费了,日子还是紧巴巴。


其实舍不得消费是不对的,钱都给了房贷,就舍不得投资自己,尤其在自我成长方面的投资,花在成为Better Me的钱,不要嫌多,不要嫌贵。


所以换个角度,年轻人在大城市,一开始买不起房,也不是坏事,挣来的钱都花出去,花的有水平,花的值,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倍数收入,才有可能买得起房。


当年轻人坐在创业咖啡店,张口闭口谈股权、谈融资、谈上市、谈泡沫、谈商业模式、知识付费与分享经济时,一个月不到几万收入,却谈着千万的deal,配上他们认真的表情,眼神里闪着亮光。真的,不管靠不靠谱,我都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因为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左手焦虑,右手兴奋,我发现城市,并没有偷走我们的梦想。



车子:没结婚,买什么车!


三四线城市,道路不拥堵,出门没那么多出租,买辆车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买什么车?

 

从经济角度,油钱加保险费加车子损耗,绝对抵得上天天出门坐专车,不划算。何况开车如果不是为了装逼把妹,真是一件特别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

 

比如现在的我关于买车,思考的便是:如果我不能在买车的同时,雇一个司机,那我干嘛要买车?

 

尤其在共享经济的春风下,你可以坐更好的车子,拥有更好的专车司机,享受更好的出行服务,为什么我们还要花时间自己做司机呢?

 

每当在香港在街头打不到车子时,我就特别怀念大陆这边的一键叫车,感慨互联网真好。车子如今于我而言,更像一个移动的办公室,在车里打call,和伙伴谈工作,甚至累了在车里打个盹,都挺好。

 

非要买车的话,还是等结婚或有小孩了吧!为了一家人方便出行,到时候买辆车,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结婚:没结婚,因为不懂爱,更因为不懂自己


有读者后台问我,说我写了好多职场犀利的文章,可不可以写一些关于两性方面的话题。


爱和婚姻的主题,是我一直不敢碰的主题。

 

鸡汤文告诉你最好的两性关系是动态平衡,畅销书告诉你三十岁前别结婚,公号文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各种明星情感问题 …… 


年轻的时候,我会对着文章点头称赞,可现在每每看到这些问题,却无法苟同。

 

情感终归是极私人的事,周瑜打黄盖,作为第三方,谁都没资格去评判,究竟是打的人不对,还是挨的人有病。

 

早结婚未必幸福,晚结婚未必不幸。婚姻是等候,因为美好的人,都值得等待;婚姻是妥协,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娶到最想娶的那个人,或嫁给过去那个对的他。

 

认命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么?

 

对于年龄大了却还没结婚的我们,或许是因为不懂爱,可或许,更是因为我们不懂自己。

 

城市里的人为什么结婚晚?


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流动性很高,城市里每个人都很不稳定 —— 不稳定是城市的主题,但不稳定却是婚姻的头号风险。

 

我不敢现在找个人结婚安定下来,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明年、后年,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怕后悔,也怕辜负。

 

不要太贪,也不要太妥协,或许这才是婚姻的正确打开方式。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是他一边搞文艺,一边走商业,诗也写了,钱也挣了,什么都没落下。

 

房子、车子、结婚,这些当然是我们人生最核心的几个主题,撇开这些谈所谓梦想和情怀,在我看来,自是脆弱而无力。


Be The Master, Not The Slave Of Them.



PS: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 ID:spenserandhk ),作者:Spenser,混迹金融与创投圈,Linkedln专栏作者,新书《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




本周话题


毛姆曾经说过,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当阅读成为一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它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会影响你对生命的塑造。


这周和我们分享一下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原因”


微信后台发送“分享+你的留言”


行动君将会从留言中选出幸运的小伙伴

送出以下书籍一本





■   ■   ■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行动派热情测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