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来就是微小的个体,但是每一次践行的背后所累积的“愿”和力,总会成为你人生质变的起点。小编在现场倾听加措的发言时,从一开始的无法理解,到后来的深感震撼。当天现场的星光海洋里,伴随梵音,加措也为每一个人的梦想加持。
由行动派与启达创业联合举办的——2017行动派梦想盛典嘉宾笔记第一弹:加措活佛。演讲主题《微力不可思议》| 笔记整理:喵儿。
▼
这是一个微尘的世界,微妙的世界。所有的年轻人都是从微小的心灵、微小的个体、微小的村庄而来,微小的存在是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出身的地方只有五户人,非常偏僻,没有学校没有工业工具,我出生还没有认知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
我母亲要带五个孩子,我们藏族人全民信仰佛教,都有愿力。国人对于梦想就好比佛教徒对于愿,我的梦想就是造福母亲,照顾母亲。所以从3、4岁开始我的愿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我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希望母亲过的更好。但是到我9岁的那年,我的母亲生病了,村里的医生说去医院要走很远很远。当时在我们西部峡谷的地方才有这个医院,冬天下雪,路很难走,当我们来到峡谷的时候,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才40多岁母亲已经不行了。
尽管所有人都给我力量,鼓励我说母亲会好起来的。但是我的内心非常清楚,我的感知告诉我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了。
于是我们请了一个高僧念西藏度亡经,这是临终的关怀,那一刻我比任何人都难过同时也比任何人都平静。我对死亡的认知不多,但还是可以跟随念诵度亡经的。
大概7天后,母亲离开了,那之后的我每天都会念度亡经、超度、放生。但同时我也被迫去思考未来怎么办?前9年梦想的支点已经坍塌了。
那时候高僧对我说:加措,不要伤心,伤心是没用的,你要行动起来去修行,超越时空找到她。
我问:那她在哪里?
高僧说:当你有足够的能量,你会知道她在哪里。
我相信了高僧,所以我试图通过自己的能量去寻找。
这位高僧是改变我最重要的一个人,他说:肉体是会灭亡的,但是灵魂永远会存在。所以你不要担心,你去寻找她。她的灵魂可能更完美,更爱你,离你很近。
度亡经有讲到:离开我们的人其实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只是我们的纬度看不到他们。所以当高僧告诉我母亲是可以看到我的时候。我就觉得母亲可以看到我,那我要做一个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也非常认真、努力、友善,因为我知道每时每刻母亲关照着我,所以我必须要这样。
❖
这也推动我树立了第二个愿:寻找信仰的路、超越时空的路、修行的路。
我的母亲跟大家的母亲其实有些不同,第一和大家都一样,母亲生育了我们,第二她在我9岁离开了我,第三她度化了我。这些不同看似很微小,却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13岁就跟随师傅来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最多的时候,师兄弟超过3万多。在这修习的路途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力量,都是因为那些小小的愿力和梦想让我明白逆境是改变我们最好的一个机遇。
我所说的微力不可思议、不可思量也是来自佛经。佛祖的每一句话都不会说太满,比如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但是佛祖会说众缘和合。
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我们众缘和合才会相聚到这里。不可思议有时是褒义词,有时是贬义词,但我们没有悟透这个词,其实是因为人的思想有限,人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这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量。
今天我再同大家分享一些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微商业
近年非常火的一个词叫“轻资产”,就是说未来你的资产越重你的负担就越重。你的员工越多你的压力就越大。比如说你有很多的酒店,但你可能忙到睡不着,因为所有的酒店需要管理。
佛祖讲无即是有,这句话很多人听了会笑一笑,觉得信的人是傻瓜,但今天的一切都是从无中来,原来不存在的、不可想象的,到今天经过人类不断的发展都出现了,所以无即是有。
所以我们行动的微力不一定要有很多东西。如果真的无,反而可能更让你方便。
当你身上没有压力,你可以去度假、养老。但是你开了一个几万人的工厂,那你会过的非常累,所以未来商业可以做轻的方向,做微小的方向。包括“微商”,当然不是说我们微信里开一个店就叫微商,所有的商业都是越轻巧越方便的。
第二个关键词:微社群
社交也是一样的,我现在就不太喜欢那些很大的微信群。
500人以上的群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从来不看,也没办法看,只是礼貌性地加着。但是如果是4-6人,10人的群我们都会聊聊看。所以社群不一定弄得越大就越好,而是打造的越轻巧越私密、场景越少越好。
佛祖是第一个提出场景概念的,包括今天的张小龙、乔布斯做的都是场景。佛祖提出轮回、生死概念的时候,只有5个场景互通非常简单,但到今天我们依然感受得到。
当场景弄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这个场景就没用了。我见到中国很多做社群的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累。社群年代,越简单越好,越私密越好,越通透越好。所以这是我提出第二个概念“微社群“。
第三个关键词:微生活
第三个概念是“微生活”,这个非常重要。
有一次我在寺庙里,来了一位信主,问我:师傅我如何修行?顿时把我问懵了。我认真思考告诉他:我很愿意回答如何生活。因为我们现在连生活的品质生活的意义都失去了,还要谈修行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我们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些奇怪,比如2016年大家都在说一件事“机器人打败了人类”。这也是人类特别恐惧、着急的表现,各大媒体和精英阶层的人都撑不住,担心会有非常大的风波。
但我认真思考后认为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地球上即将有70亿人成为智能人,而不是智能机器人。
是,我们现在很智能,我们的情感越来越麻木,过去我们吃一颗棒棒糖会觉得很甜;过去我们见到一个男士一个女士觉得很新鲜;过去一个人发自内心跟你说感谢我们会有感受。现在都没有了!
我们人类的感受越来越麻木,人最根本的是眼耳鼻舌身的感觉,但现在这些感官都在退化,也从根本上反应我们的根本品质在退步。
所以生活好不好,还是要基于你你能否感受到。比如,今天你分手了,你在五星级酒店还是在马路边都没有区别,你分手在马尔代夫,你一生中的噩梦就在那里,再也不想去。
当我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承载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前几年有句话“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就是场景带来的差异,但如果你麻木了,坐在哪也没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没有压力、轻松的生活。就像我很喜欢的一个词“适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度,我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很好的状态去面对一切。
今天互联网时代发展这么快,可回家和我们聊天的不是亲人、孩子,而是一些很陌生的人。我们不再听演讲,而是看朋友圈,有用的没用的统统都看。
今天很多工业设计包括苹果的设计都是受禅宗影响的,就是简单。所以这也是一种微生活,我们不要用复杂来填充生活。
要知道,一个微尘中就有很多个微尘,每一个微尘中就有一个镜子。佛祖2500年前就看到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地球很大;但从宇宙的角度来说地球很小。
其实我们和宇宙的角度一样大,我们不需要改变太多东西,我们只需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工作的态度,让自己有激情有梦想有快乐。梦想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就经常做一些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在西藏佛学院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不呆在佛学院。我说我必须到内地上社会的大学,但是我不会汉语就去了民族大学。老师问:你会念拼音吗?不会。会基本的汉字吗?不会。好,那你跟维族人一起。我就从a、o、e开始学起。
有一次老师说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是上北大。老师说,我非常尊重你,但是不可能。我没有回答,但是我心里暗暗地发愿,我一定要去上北大。
老师让我写作业,我说写作业太难了,我能不能写一首诗。老师说我们现在的人都不会写诗了,你写什么诗?给我好好写作业。
后来我写诗,我的老师非常喜欢我的诗,也变成了我的第一个读者。一首诗,20个字,但是却很优美、很简单。
我22岁才学汉语,后来出了一本书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后来我也确实去了北大研读。但是我的愿望并没有就此结束,我还想去硅谷、斯坦福大学建立一个禅修中心。去年去了第一次,今年第二次,也确实建立起来了第一个斯坦佛大学禅修中心,也有很多的老外学生,所以这就是梦想和愿力推动的。
许愿是很励志、很宏大的做法,这就是愿力的不可思议。只是我们现在常常不知道什么是内心的愿,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累积来的,这些都是过去的,并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最昂贵的是你的愿力、你的念力、你的灵感,这是最有用的。
大数据时代,你找到未来的数据很有用,当下的数据也可以,但是过去的数据没用,因为已经涅槃了、过时了,有可能影响你前进,误判你未来。我们不断在发愿就是培养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点击视频,收看加措活佛演讲回顾)
■ ■ ■
笔记整理 | 喵儿
微博 | @littletree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