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腹之欲,
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写给这家世纪小店
堀井浩二从父亲手里
接过这间店时,
一定没想过,这方寸之地,
竟承载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
街角一隅,没有桌椅,
食客站立吃完匆匆而去,
几平米大的“丸健水产”,
藏身于繁华东京的腹地。
乍看丝毫不起眼,
却顽强生存了60多年。
城市变化如沧海桑田,
小店卖的东西却始终如一:
夜市最普通的关东煮。
店主浩二如今已至中年,
数十年间,眼见周围高楼平地起,
他雷打不动,
每天清晨从筑地市场购入食材,
熬煮汤汁,准时开张。
小店虽小,但却深藏不露。
凭借普通的街头美食,
曾获得日本全国“水产厅最佳奖”。
当红女明星石原里美,
也为小店做过广告。
而小美今天想讲的,
不是它获过什么奖,
也不是一个麻雀小馆如何名声鹊起,
而是这间小店面里,
60年来的人间冷暖。
关东煮被称为“庶民美食”,
热汤就着隆冬入夜的冷风,
满载着普罗大众的故事。
可以充饥果腹,
盛一碗温暖满溢,
一口气下肚,
再多的艰辛也能被消解。
在日本,卖关东煮的店面多如蚂蚁,
丸健水产却依旧很特别。
年代跨度大,
许多食客从孩子吃成了老人。
同时它处在赤羽这个“工厂都市”,
见证了来往的工薪阶层,
日复一日的生活。
小店营业时间从早8点到晚9点,
不像别的店面,傍晚才开始招徕顾客。
每天从清晨起,这里的故事,
就陆续开始上演。
▼
一位穿着西装的大叔,
是一天开张的第一位食客。
配着刚出锅的热食,一个人独自喝酒。
人到中年被裁员,
从事着日夜颠倒的保安工作。
他日初而息,
与热闹的世界背道而驰。
为生活奔忙的每一天,
这间小店是他喘一口气的歇脚点。
▼
而这位88岁的老人,
从店面初立起就开始光顾,
食物和人的感情,
跨越了岁月风雨,
变成了一种恒久的牵连。
年近百岁,
依旧能像年轻人一样站着吃,
老人还打趣,
自己身体硬朗都是托关东煮的福。
▼
这位满脸倦容的年轻人,
通宵保安值班刚结束,
一边听歌,
一边吃着一份关东煮。
他还在演唱会兼职工作,
朋友们都有了稳定职业,
而他为了成为一个歌手,
还在打工努力着。
梦想甚远,累的时候,
还好有关东煮暖暖心。
▼
这位背部轻微佝偻的老奶奶,
打包了一份回家,
准备和儿子分食。
儿子无业,老人打几份工,
扛起家庭的重担。
即使生活已如此不易,
她脸上还是挂着笑容,
坚信自己的儿子会振作起来。
有时一碗热腾腾的煮食并不够,
故事总是配合着酒。
▼
为了让生活的压力得到纾解,
店主特意为食客提供酒食套餐。
店里两种酒价格都很低廉,
一种是灌装酒,
配合5样关东煮,
就成了800日元的随意套餐,
约合人民币48块。
另一种是小山造酒厂的“圆杯子”,
口味辛辣。
时间久了,食客们和老板
还研发了一种新的美味:
酒兑关东煮高汤。
再撒上五香粉,通体温暖。
辛、辣、咸、烫交织,
这杯特调特饮,
是人生的复杂滋味。
小店里的每一个人,
几乎都有不得不喝酒的理由。
而这里却不是买醉的地方。
酒入肝肠,不做停留,
趁着关东煮和酒精
带来的片刻温暖和勇气,
头也不回地上路,
勇敢地面对现实。
小店煮食也有招牌:
鱼肉山芋饼。
沿用开店之初的制作方法
口感既像松糕,
又像蛋白酥皮。
还有永远炖得恰到好处的
牛筋和萝卜,
温润弹牙,简简单单
却有一种说不出口的幸福感。
除了生活苦旅人,
店员们每天迎来送往的,
更多的是幸福百态。
▼
年轻情侣携手前来,
把关东煮作为早餐。
开动前互相问好,满脸都是甜蜜。
▼
结婚七年的丈夫,
陪着妻子来尝儿时的味道,
彼时是妈妈相伴,
如今是爱人在侧,
幸福一路延续。
▼
昔日老同学,
而立之年四散在城市角落,
每年都会约在小时候
常来的地方聚会闲聊。
▼
而这几位老炮儿,
则把这里当成了常规据点,
十几年如一日,
凑在一起抽烟喝酒吹牛,
恍如年轻热血的时候。
▼
还有从巴西万里寻根的日裔,
一家老小品尝这关东煮,
体会着落叶归根的味道。
无论是倦归的游人,
还是亲切的熟客,
店员都会对他们道一句:
"お帰りなさい(欢迎回来)"
每一位到访的都是"家人"
瞬间,心就暖了。
晚上打烊,
食客也会主动帮忙收拾,
人情和温暖,
随着关东煮的热气,
在小店萦绕不散。
每个人的记忆中,
都有念之不忘的路边摊。
它伴你走过悠悠岁月,
满足口腹之欲,
激荡对生活的不竭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