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今年过年除了收红包,你还有什么故事?



大家新年好呀,我是行动派DreamList的主编荧荧大人。说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这儿跟大家交流,让我这个永远16岁的少女都不免有点紧脏


话说,大年初二在边啃鸡腿边看后台留言的时候,猛然发现有很多小伙伴想要勾搭我们,还有的干脆就直接表白了!


为了让你们更加爱慕我们......啊不,是了解我们,我们会不定时(有空时)写一写行动派编辑部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过年。


印象中,过年就是我们家里人最齐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在吃年夜饭的那天晚上回到家里一起吃一顿饭,然后饭后大家就在微信群里玩抢红包...


今年过年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年夜饭增加了几双筷子,一起长大的堂哥结婚了,我也升级成姑姑了。


每年过年还有一个例牌就是去拜祠堂,根据辈分按顺序上香,然后会去香火最旺盛的寺庙再上一次香。


现在的年味可能随着时间会越来越淡,但是过年本来就是跟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所以就算做什么也会变得非常有意义不是?



不同城市不同地方的人会有不同的过年习俗/方式,以下是编辑部几位小编的过年故事,看看有没有跟你一样的?





 大湿 

身为全编辑部唯一一个需要经历春运的小编,我当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不过春节嘛,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主题都是一样的。二十出头的年纪大家要面对的三姑六婆也大多相似。无非又是一轮“你怎么还在外面上班啊?”,“不如回家考公务员啦”,“隔壁老王家的女儿还不错诶”的洗礼。


和这些比起来,夜晚的爆竹和烟花声真是一点也不让烦扰。


所以为了躲个清净,也为了在家里当几天“孝子贤孙”,从去年开始我就接过了我爸的围裙,变成了家中新一代的年夜饭掌勺。


要知道,跟着家人一起去菜市场采购过年期间的菜和平时逛超市还真不一样。都是几十斤的几十斤的放进车里,有一种我要开小饭馆的感觉。哈哈哈~


我们家还有风俗就是“拜龙王”,给龙王爷的雕像裹上大红布,然后香案头摆满各种贡品和酒,既期望来年风调雨顺也希望所有人平安健康。



 Olivia 

对于过年,可以说我的观念相当传统。可能是因为从小长在传统的潮汕家庭里,总觉得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不论有没有钱、有没有另一半,总之不管什么样的原因,过年就必须回家。


自打有记忆开始,每年的过年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吃、喝、睡和玩。


唯一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应该是我大潮汕地区的祭拜习俗。从年三十到大年初六这几天时间里,几乎每天一大清早都需要帮着家人准备各种大鱼大肉祭拜祖先。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只要一看到肉,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只想要来碗白粥加点咸菜。而且,在初七这一天还必须吃“七样菜”之后 ,也就是说七种不一样的蔬菜一起煮的一道菜,预示着未来一年顺丰顺水。



 Paul 

一个地道的中国家庭,过年如同打战 —— 鞭炮声、麻将声、三姑六婆的到访声音络绎不绝。


为了一个红包,你可能要准备一套恭维的话术。甚至,遇见大姨妈等长辈级人物,避无可避,你可能需要提前准备好问题的回答:


问:有伴侣了吗?

答:你指哪一个。


问:工资多少?

答:不多不少。


就这样,从年初一到年初七,每天都要置身于一个纷繁的环境之下。虽然气氛使人开心,但杂音使人也累。


这时候,一家人自驾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远离了喧嚣,家人也团聚了,多了更多用心交流的时间;年味有了,宁静也有了,一举两得。


自前年新春开始,固定4天的远足也成了我家庭的一种仪式 —— 这一年珠海,出发。


你也不妨试试。



 苏晓 

因为爸爸在异地工作的原因,平时很难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所以过年期间除了一些推脱不了的聚会,其他时间我都爱宅在家里。


老妈每年过年都会准备很多我们当地的风俗小吃,像“炸虾丸”、“红薯粿”等等,我就在一旁打下手,帮忙切些配料。


吃妈妈做的点心小吃,配壶茶,和兄弟姐妹窝在沙发上看电影,可以说是每年过年的固定节目。我想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所以我们喜欢的影片类型一直都很合拍,经常能Get到同样的笑点,不约而同地捧腹大笑,看到共鸣处也会谈谈自己在上一年遇到的事情。


我们一家人很奇怪,就喜欢“窝”在一块,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几句。


所以我想过年对我最大的意义在于“团圆”,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今年你是怎样过年的呢?


在评论区留言

“你的过年故事/习俗”


点Zan最高的小伙伴

(截止至2月4日 00:00)


将获得价值100元的

“亚马逊礼品卡”一份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