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6 月7 日,我在天坛公园门口准备买票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外正在竭力地比画着,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看售票员不大能够理解,便上前帮忙沟通。于是,我和老外J 便搭伙,边走边聊。
他告诉我,他来自纽约,是纽约音乐学院的老师。他这次来中国交流,还有一个下午的空闲,便来参观天坛。
我作为一名拥有英文导游证却从未带过英文团的准导游,便通过向他讲解天坛历史,承担起了促进中美友谊的工作。
这个下午我们聊得很开心,我帮他叫到出租车时,他递给了我一张名片。我和J 的联系就此中断,也渐渐地忘记了此事。毕竟,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
一年后的6 月7 日,当我回顾去年今日的日记时,和J一起度过的下午便又浮现在脑海。于是我给J写了一封邮件,大致意思是:
时光飞逝,一年前的今天我们在北京游天坛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欢迎他再来中国,也希望他能够记得天坛的历史。
结果第二天,我收到了J的回复,对于我还记得一年前今天的经历,他非常惊喜,高兴地说下次来中国一定请我听音乐会。
我很高兴,在万里之遥的纽约,有人会惦记着请我听音乐会。
这个经历也教会了我一件事——回顾,让我们能够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惊喜。
▼
然而,回顾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回顾是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
换句话说:回顾,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让我们今天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日子在未来的时刻变得动人而有启发。
比如,回顾两年前自己一次谈判的失误,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在工作流程中调整一个环节,这样就能规避很多风险。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回顾的时候常常发生。
事实上,我发现: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过往看似平淡的日子,因为时间的力量,因为空间的变化,因为心境的改变,因为自己的成长,回头看的时候,就产生了新的意义。
这种回头重新面对过去的做法,让我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自己,也更好地理解现在的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未来的自己以启发。
我常常感慨,如果不是养成记录和回顾的习惯,我的生命经历会少多少惊喜、触动和启发!更重要的是,回顾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反思经验的局限,拓展我们的视界,看到更加本质的规律。
这样的感受,在我坚持记录反思两年以后,越来越深。
▼
最初,我养成记录反思的习惯后,常常惊喜于自己从一天的生活中学到了新的经验。然而慢慢地,我发现很多当时以为周全、正确的决策,时间过得越久,自己越能看到其实它们还有不足的地方。
因为我们的经验往往是对事件本身的得失层面做出“正确反应”,而这个决定很可能在更大的层面上是“错误的决定”。
比如,项目进度很紧张的时候,你要不要招聘一个虽然不符合公司要求,但是如果招聘来就能够快速完成项目的人?
再比如,你的两个下属因为一个问题争执不下,你选择自己做一个决定让他们不要再讨论了,还是让他们继续讨论?
我们的生活都是由一个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拼接而成的。
有些答案是与时间做朋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产生价值;而有些答案是与时间做敌人的,时间过去越久,越被动。
但是,我们常常只能看到和感受到眼前的压力和困难,无法超出自己的认识边界做出
决定。
对这一点的感悟,让我慢慢地理解了为什么稻盛和夫会说: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思考,比如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
遵循这些简单原则做决定,虽然看起来会让当时的自己更加窘困,但是这些答案的影响却是在与时间做朋友。
所以,很多人嘴上在说“吃亏是福”,可是遇到具体利益冲突的时候锱铢必较。为什么?因为“吃亏是福”的福,要很久才能感到,才能收获回报;而这个“亏”却是要立即吃的。
而回顾,加入了时间的力量,让我们在审视自己的过往时,有可能超越短期反思经验的局限:
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当时的锱铢必较不吃亏好像很有收益,那么后来呢?
当时坚持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做出了貌似很傻的决定,后来呢?
有了这些思考,自己慢慢地在一些基础而重要的概念上就有了更深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又进一步让我们建立了正确的认知基础,从而能够理解下一个层级的知识。所以,回顾对自己学习的意义格外重要。
▼
那么,回顾工作具体要怎么做呢?我将回顾分为三个层次:
● 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
●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在每周或每月回顾时,我会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我会问自己:
1. 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2. 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3. 为什么?
•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
•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
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4. 总结经验。
•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
• 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这个思考模板,你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此外,在月度回顾中,我还会做一个工作: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
●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年度回顾并不是说在年底做年终总结,而是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当持续反思记录之后,年度回顾会有点像大数据分析。关于这一点,网上有一篇文章介绍林彪在辽沈战役期间的决策案例,给了我很大启发。
辽沈战役期间,林彪每天都要回顾当天战斗中缴获武器、车辆、军官军阶的统计信息。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参谋例行公事汇报完当天的数据准备走的时候,林彪发现这次战斗的统计数据中缴获高级别武器的比例和俘虏军官人员的比例都比平时要高。
他敏锐地判断:这是敌军指挥部的部队。于是林彪迅速调集部队追击,果然实现了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
从日常的记录和分析中,林彪总结出了战斗中的规律,从而能够通过战报统计来指导作战。
这很像有人通过统计方便面的销量来推测中国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或者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纸质包装箱的销量来推测制造业经营情况。
我们的年度回顾,也常常能从日常记录里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我们会发现我们过去用过的好办法现在早就忘记了。而我们过去遇到的问题,现在还会换一个马甲出现。就像有句话说的:“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而年度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如果我们站在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回顾审视自己的生活,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可是怎么回顾这么长时间的内容?有一个方法:
时间线(time line)回顾法。这个方法分为三步:
1. 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2. 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 年的关键事件。
•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 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虽然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却能够让我们发现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一些基本规律,在10 年的跨度中始终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因为当时看起来无解就真的不存在了。
例如,我对自己过去10 年的经历进行时间线梳理时发现,对我今天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思考方式包括:
➀ 我们在收入匮乏的时候,由于缺乏安全感,没有勇气投资到虽然认为正确,但是可能结果不确定的领域。我过去错失的机会和抓住的机会,均印证了投资在基本规律正确的事情上,长期看必然会带来回报。
这一思考方式对我影响重大,让我在收入匮乏时有信心投资到确定的不确定性上;也让我们在收入有一定安全空间时,愿意更多地投资到这样的事情上,更有耐心等待时间的积累。
➁ 生命中给我极大帮助的贵人,都不是因为我帮助了他们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如何帮助别人。
而我之所以投入那么大的热情去帮助别人,只是因为这是我喜欢的事情,不去计较有没有回报。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有热情和勇气坚持做超越自身利益的事情时,世界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给你回报。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从10 年以上的跨度回顾审视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超越简单的经验学习,看到更加基础而重要的规律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回顾,其实是发现很多“短期正确、长期错误”方法的工具。如果我们把回顾这个工具运用好,对我们提升学习能力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选自《好好学习》
在评论里分享
“你做过哪些事
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我们将会从留言里
选出点赞最高的5位伙伴
送出新书一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