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单是做得更多,还是想得更好

 

1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这也是如今励志故事、鸡汤文盛行的主要根源。每次查看公众号留言,最多的还是“我想要成功,应该怎么办”这种类型。


其实我不反对鸡汤,毕竟这世道大家只关心你赚得多不多,不在意你心情好不好,至少鸡汤文还算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有时候大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鼓励而已。


但我更喜欢的,是研究方法论。


鬼都知道,现实世界里精神胜利法是没用的。任你雄心壮志,也挡不住一日三餐房租衣着的闷压。信心其实很多人都不缺,彻底怀疑自己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打了鸡血之后,最好还是花点时间琢磨下成功的人究竟为何成功。


比如当下很多人喜欢说“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我琢磨了下,发现这并不合理。一不小心,你就被带坑里了。


错在哪儿?错在高看了行动轻视了思考,说得好像成功人士都是不思考的脑残人士似的。其实越成功的人,思考得越多。只是,他们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和大多数人很不一样。


第一个不一样,是普通人思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成功人思考“得到结果的方法论”。


是的,只要确定了要做什么,成功人士想的是“为了达到目标,我需要做哪些事情,应该采取哪些方法、调动哪些资源去提高成功的概率”。他们大脑中,是不存在“失败”这个概念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做好失败的打算)。


而很多人只会担心、疑虑、害怕,还没开始做就怂了。但是等你在思考的时候,连猪都开始起飞了,你说晚不晚?


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要跳槽,却又担心会不会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想要跟老板提加薪,又害怕会不会被拒绝,会不会以后被老板给小鞋穿。看到别人赚得盆满钵满,想要去创业,又害怕创业失败会不会死得很惨,最后连工作都找不到……


想了一大通,最后你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原地,最后甚至完全被担心害怕控制,忘记了为啥自己会想跳槽想创业。

 

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 第一步:想清楚这件事情是不是你真心想要去做的,如果失败,后果你是否能够承担。


如果不能承担,一开始就别动“我要做”的念头。如果可以,意味着你已经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就别去思考“万一失败我该怎么办”之类蛋疼的问题了。它除了让你退缩之外好像没啥任何别的意义。


➤ 第二步:将你的目标拆解成多个小任务,将很难的问题变为多个相对没那么难的小问题,再去思考解决这些小问题的方法。


比如说我做的第一个公众号叫“职场充电宝”,现在已经有100多万粉丝。这个号,主要做免费在线教育。但一开始,我一个能讲课的老师都不认识,什么资源都没有。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去思考,这是一个必然会失败的项目。


但我很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成功都是“反常规”的。


我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这样的:一开始没有老师,那就我来讲。与此同时,通过知乎、豆瓣、微博去寻找讲课老师。等平台慢慢出名后,在公众号开通老师申请的通道,让有兴趣的老师主动找上来。


将看似很难的问题拆分后,其实每个步骤都容易了很多。这个起初很多人都不看好的项目,硬是被我做成了国内最大的微课学习平台。

 


2


第二个不一样,是普通人思考“我应该如何把事情做成”,而成功者思考“我应该找谁和什么资源帮我把事情做成”。


或许生活中有全才,但肯定不是你我。大部分事情,想要做成功是需要多方面能力的。大部分人选择自己死扛,但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找到合适的人来帮自己做得更好。


先梳理清楚达到目的需要的资源、技能、人脉,再想办法去找到它们。有些可能花钱能买到,有些可以朋友介绍,有些可以资源置换。中间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你努力去做,会发现办法永远比问题多。

 


3


认识一位小姑娘,大学还没毕业已经出版了一本书。据她说,在学校她是文学社的成员。社里很多文学爱好者,谁都希望以后能出版书籍成为作家,但到目前为止做到的只有她一个。


不是说她的写作能力一定比其他社员强很多,主要区别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其他人思考的是“我应该怎样提高写作水平,牛逼之后自然而然就出书了”,而她想的是“出版社到底是通过哪些渠道去寻找有潜力的作者的,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去到这些渠道并且被发现”。


一旦找到了这个关键点,真正做到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现在国内很多出版社都通过简书、豆瓣和个人原创公众号等去挖掘新作者。只要你找到这些平台,以及平台里有影响力的人,成功的概率就可以无限提升。


后来我发现不管是简书的签约作者群,还是优质原创公众号作者群,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再加上写的东西本来就不错,成功是迟早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努力固然不可忽略,但平台资源的作用绝对至关重要。

 


4


第三个不一样,是普通人思考解决方案往往只有一个,属于“单线思维”;而成功者面对同一个问题会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属于“多线思维”。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必然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多线思维的好处在于:不同解决方案需要的资源、方法往往是不同的。


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原有解决方案因外界变化而不适用,单线思维者只能因为准备不够而陷入困境,而多线思维者往往能迅速组合出新的解决方案。


坚持并不代表一条道走到黑。凡事多做几手准备,能让我们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至于手足无措。

 


5


所以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问题要比这更加严重,在“想”这个环节已经出了大问题。


假如一个人原本的战斗力是10的话,行动和执行力决定的是有和无的问题。任你战斗力爆表,没有行动也就是一个0。而思考方式则决定了你的战斗力能发挥出多少,好的思维可能是200%的发挥,而不好的思考方式则连一半的效果都达不到。


——选自阿何新书《你总是太相信努力》



在评论里分享

“你深思熟虑后做过的

影响一生的事”


我们将会从留言里

选出点赞最高的5位伙伴

送出新书一本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