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瘦肉
配乐 | 时间里的飞人-莫文蔚
你有没有发现,对于自己来说越难开口、越难讲清的话,就越想在微信上说。
明明当面交流可以通过神态、语气来感知对方的反应,这看起来都是有助于沟通的信息,而我们却宁愿放弃它们,用一条条长长的微信来代替。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来自MIT教授、临床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的演讲稿,全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
●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手机,甚至比起当面交流,更喜欢发信息?
● 为什么说“要想获得更有深度的交流,需要先学会独处”?
▼
我的女儿已经是一名20岁的大学生了。她睡觉都抱着她的手机,其实我也是。“科技”让我振奋,但我想要向告诉大家,我们正在放任科技,让它将我们带向歧途。
我们口袋中那些轻巧的电子设备,在心理学上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本身。现在用手机做的一些事情,在几年前还被认为是稀奇的,或被人讨厌,但现在大家就已习以为常。
在公司的会议上用手机回信息或写邮件,聚会里大家一致问wifi密码然后玩手机……甚至有人告诉我一项重要的新技能——发短信时如何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他们说,这虽然难但还是可以做到的。
父母们在吃饭时发短信回邮件,孩子们因此抱怨父母对他们不够关注,但是孩子们之间也很少专心地与彼此相处。我女儿和朋友们在家里玩,她们虽然处在同样的空间却在各自刷脸书,这并不是真正地一起相处。
我的看法是:我们需要别的东西来分散我们的悲伤或者胡思乱想,所以我们需要玩手机。
这样有什么问题吗?我认为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正在为自己挖陷阱,这个陷阱无疑会影响人际关系,同时也会降低我们认识和反省自己的能力。
我们在习惯这种新的相处方式:一起独处(Along Together)。
人们希望待在一起,但也同时希望“不在一起”。人们想要定制他们的生活。比如你虽然知道应该去公司开某个会,但是会议中只有一小部分内容是你感兴趣的,其他时间你就会用手机做其他事,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精力。
有一个18岁的孩子,他几乎任何事情都用发短信解决,他惆怅地跟我说:“总有一天,我要学习一下如何跟人面对面交谈。但现在我还不想。”
为什么不当面说?因为面对面交谈是实时发生的,你没法控制你要说什么。
发短信,写邮件,贴照片发状态,我们可以编辑,可以删除,照片也可以修改和润色,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它不少,也不多,刚刚好。
我的朋友Stephen Colbert问过我一个问题,猝不及防但是非常深刻:“难道简短的在线交流的片段,加在一起不能等同于真正的交谈吗?”我的回答是“不能”。
这种小片段的交流也许可以收集到那些精心修饰过的信息,非常有技巧地表达“我在想你”、“我爱你”,但很难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对方。
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比起说话我更愿意发信息。”
人们如此自欺欺人,已经习惯了逃离真实的交谈,逃向更少更浅的交流,以至于几乎越来越希望躲开别人。有一天,更高版本的Siri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一个当别人都无暇顾及你时,还耐心聆听的挚友。
我们在开发一种“社交机器人”,它们专门被设计用来陪伴老人、孩子,甚至我们每个人。
我们已经对给予彼此关怀毫无信心了吗?要转而依赖机器人?
一天,我走进疗养院,看到一位失去孩子的女士正在对着一个小海豹形状的机器人说话。这个机器人看上去像是在注视着她的眼睛,像是听得懂她说话,它可以就这样给她安慰。
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技术很棒。但是那位女士居然在试图让一个对人类生活毫无感受的机器理解她!机器人只是完成了一场很棒的表演,而我们是如此脆弱,居然会把伪装的同情和共鸣当作是真的。
那位女士沉溺于机器人带给她的伪装的同情,我知道,它不可能真正地同情。它不用面对死亡,它也根本不懂“活着”。
那一刻,真是我这些年的工作里最复杂,最纠结,最不是滋味的时刻。但当我退一步,我感到自己就在这场风暴的冰冷无情的中心。我们对于技术的期望越来越多,对人类的期望却越来越少。我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一面——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如今,我们口袋中的手机正在改变我们的想法和思维,因为它们带来了“我们永远不用独处”的错觉。
当人们独处的时候,即使只有几秒钟,也会变得焦虑,恐慌,坐立难安,马上就摸起自己的手机。想想人们在排队的时候,等红灯的时候,都要把手机拿出来。
“独处”像是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人们试着用“联系别人”的方法解决它。
但是这种联系更像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真正的治疗。
“我分享,故我在”。以前,情况是“我有了某种感受,我想打电话告诉别人”;现在,变成了“我想要有一点感受,所以我发消息给别人”。
问题在于,如果跟别人断了联系,我们就感觉不再是自己了,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所以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也把自己隔绝起来。
为什么隔绝了?因为没有独处的能力——一种可以与外界分离,集中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当我们缺乏独处能力的时候,联系别人仅仅是为了减少焦虑感,或者为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这时候,我们并不真的在欣赏别人,而是把他们当作支撑自己脆弱的“自我感”的备用零件。
数字技术伴随我们长大,所以我们也认为技术已经很成熟。实则不然,它还在起步阶段。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来反思我们应当如何应用它,如何发展它。我并不是说应该扔掉手机,只是建议我们应当建立更有自我意识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开始改变:把独处当做一件好事,为它留出空间。在家里开辟出专门的空间,例如厨房或者客厅,用于和家人交谈。在工作中也可以这样。我们在工作时总是忙于“浅层的”联系,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谈论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真的需要聆听彼此,包括那些无聊的细节。因为正是在我们结巴,迟疑,找不到合适的词的时候,我们才向对方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对于网络和手机的幻想,已经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如今,我们需要找到让科技将我们带回现实生活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回归充满爱的生活。
▼
说到这里,
如果在休息日接到微信好友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
你会及时回复吗?
一 END 一
编辑 | 谭大湿
校稿 | 流云
本期主播
瘦肉 : 90后金牛座女森。有一颗爱美食、爱生活、爱旅游的心。少数人喜欢的,都让我觉得特别。网易云电台:《深夜谈吃》 个人微信:Elsa24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