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央视辞职,他开了家“不欢迎所有人”的咖啡馆,却撩到无数妹子。酷似张震的他终成北京最古怪的老板



“从央视辞职开咖啡店,是因为情怀吗?”

“当然是为了赚钱。”


“那为什么把店开在这么难找的地方?”

“不想不投缘的客人来。”



说这话的是Clark,他在北京开了一家同名咖啡馆:Cafe Clark。


“Cafe Clark”颇有名气,我第一次听说时,觉得店主实在是有趣。这么矛盾的回答,却又那么耿直。



他留着长发,常年戴一顶帽子,围着粗布围裙,躲在吧台的后面,为客人手冲一杯又一杯的咖啡。


之所以坚持不选择偏僻的地段,因为Clark相信肯为了一杯咖啡,多走几条巷子的客人,一定是真正懂得并珍惜咖啡的人,不然人家也不屑来。


看大家都听呆了,他也会自嘲,自己还经常赶走客人,确实是一个坏脾气的怪老板。



但五年过去了,咖啡馆不但没有关门,反而靠着口碑的宣传,成了北京必去的精品咖啡馆之一。


我猜,不是因为店面的日式风,也不是所谓的情怀,靠的不过是用心做好每一杯咖啡。



你肯定想不到,Clark以前是从不喝咖啡的一个人。


“咖啡太苦了,感觉是熬夜才要喝的东西。”而咖啡馆在Clark的最初印象里,是大叔们谈公事、相亲的地方。


直到29岁那年,Clark辞掉了在央视设计的工作,去日本闯一闯。因为“职业病”,被咖啡馆的装修美学吸引了进去。



日本咖啡馆通常小而精致,店主热情的招待每一位客人。有店主得知他是中国人后,还特意播放了中文的音乐。


这一切,都和眼前的那一杯热咖啡一样,让Clark感到温暖。如果一开始是被咖啡馆的氛围吸引了,慢慢的,他是真的喜欢上了喝咖啡。


后来他跟着世界咖啡师大赛的中国区评委,系统学习了整整两年。



起初根本喝不出每款豆子的区别,师父也不肯拿资料让他背,就让他一杯一杯的接着喝。


因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自己的味蕾产生记忆。


Clark只能每天硬喝。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Clark的舌头敏感了起来,非洲、亚洲或是南美产区的豆子里,藏着风味的细微区别,忽然清晰了起来。



2011年,Clark在下了地铁,还要走20分钟的地方,开了这家咖啡馆——Cafe Clark。


用的是自己的英文名,自然不敢辜负。80平米不到的店里,只摆了八张桌子,每个角落却舒服的刚刚好。




店里的灯具、古董椅,甚至是水龙头、门把手,都是爱旧物的他,亲自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


藏着故事的旧门板往墙上一靠,就是最好的装饰品。




更别提最重要的咖啡豆了,每次尝到好的豆子,Clark都会将它带回国“养”起来,等到它风味最佳的时候,才放心拿出来给客人品一品;



店里的菜单只有简单的一页纸,上面却写满了英文。那些生僻的豆子就算写的是中文,都看不太明白,更别提还是英文。


有人说这也未免太装逼了,Clark却很高兴,“这样大家就不会盯着菜单,而会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了~”


原来他最喜欢面对面点单,哪怕是千篇一律的拿铁,每一个客人拿到手里的,都是不一样的心意。




招牌“小猫拿铁”,更是只有他一个人会做。


他拿出以前学美术的功底,再加上百次的练习,才拉的出可爱又复杂的图案,还能在咖啡端上桌时,温度刚刚好。



如果你喝得惯,一定要点一杯手冲咖啡,这可是Clark最擅长的。



不同于使用水粉笔、金杯、测试仪等等专业的工具,他说自己做手冲的秘诀:只靠手和鼻子。


说得简单,让自己的身体脱离工具,有了惯性的记忆,他花了近8年的时间。



Clark说在日本的独立咖啡店,每一家的手冲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对味道的理解都不一样,咖啡酸、苦、甜,都需要自己体会。


而老板只是将自己认为最好喝的那个味道,分享给大家。




当年精品咖啡并不流行,大家最多也就是去星巴克坐一坐。Clark却希望让更多人喜欢上咖啡,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活中很美好的一件小事。


很多人都不看好,再加上Cafe Clark实在太难找了,但是对的人,总是会相逢。


再没有任何宣传下的情况下,仅过了半年,全北京的咖啡爱好者都知道了,有一家认真在做咖啡的店——叫“Cafe Clark”。


原来只要你用心了,客人自然懂得。




虽然Clark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强迫症的金牛座,很多客人却想拜他为师。


我第一次听说,竟然有老板会因为对方颜值太高,直接拒绝了......“长得好看的人,太容易得到,怕她不会付出。”


▲颜值真的都很高


对方也有心,辞了职每天跑来咖啡馆,一坐就是一整天。


Clark被打动,收她当徒弟后,教对方的第一件事,却是洗杯子和拖地。



“要把心带到职人境界里,简单机械的工作也是一种修炼,如果身体能够适应,那才是真的懂了。”


▲学生围着这个“严师”


现在,Cafe Clark已经走过了第五个年头。北京最值得去的咖啡馆,总是会有它的名字。我第一次知道它,就是朋友冲我咆哮:“我用生命推荐你一定要去!”


大家都把Clark当成“男神”,他却还是老样子,留着长发,爱戴一顶帽子,最喜欢的还是守在吧台前做手冲咖啡。



有客人知道他收藏了五十多顶帽子后,好奇地问他怎么会这么喜欢?


他说一开始是因为职业需要。后来慢慢发现,只要一戴上帽子,身体就自然有了一种反应,那是一种“我是咖啡师”的使命感。


听起来,还蛮燃的。


▲好像张震啊!!


除了守在店里,Clark每年都要去全世界各地“偷师”。别人旅行是去散心看风景,他是打着飞的去喝咖啡。


藏在巷子里的咖啡大师,甚至只是街头的流动摊位,他都要停下来,好好喝上一杯。




现在的Cafe Clark,客人都彼此熟悉,他们坐在几乎固定的座位上。


推开木门,店员不再说:“欢迎光临”,而是抬起头,笑笑:“你来了”。如果客人出远门了,还会特意过来说一声。


我忽然想起Clark说过,他希望这家咖啡馆,是客人们自家书房和客厅的外延,大家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舒服、自在。


很显然,他真的做到了。




对了,朋友告诉我,店里还有一个"忘了时间的钟",一直停在下午三点半的时间。


Clark一直对人讲,那是爱丽丝和兔子与疯帽匠吃下午茶的最佳时间,所以店里的时间就停在了那里。


“希望大家能从这里拾起对生活的爱,找到‘美中无用’中的有用,过的慢一点,好一点。”


▲图片来自@Cafe_Clark,版权归其所有


一 END 一

编辑 | 苏晓

校稿 | 流云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