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开始过得太舒服,就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舒适圈谁都喜欢,它让你熟悉、安心,当你需要休息疗养的时候,它像一个保温箱,让你很舒服放心的在里面休养,但待太久它会让你失去独立的能力。


然而一旦休息够了之后,还是得走出去接触新世界,让自己能得到成长的养分。


1

舒适圈就像保温箱,

暂时可以,长期却不行。


当你对事情驾轻就熟,觉得工作没有任何挑战,渐渐丧失了热情,可能就是走入了舒适圈。


舒适圈之所以舒服是因为稳定安逸,无须改变,一切皆如预期没有意外,但问题是外界的环境一直在改变,你若还是一成不变的话,可能就会食古不化了。


在职场上,我有好几次走出人人称羡的舒适圈经验,事实告诉我, 改变不见得会更好,但不改变会更糟。 


我的头脑好像有一根天线,只要开始觉得工作太舒服时反而有危机感,告诉我自己该改变了,也许去挑战更艰难的一个专案,也许是换一个职务试试新领域,也可能开创另一个新局面。


2

正因为我不怕改变的心态,

才有机会从一个业务助理走到创业,

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从一个被大家视为没有专业的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科技公司业务助理做起,一直颠覆自己原有的舒适圈,转调过不同的工作,展示中心小姐、电脑讲师、行销企划、广告文案、到公关企划,这个颠覆自己的过程,就是希望更靠近自己嚮往的工作,找出自己的潜力和独特竞争力。 


我也曾在30岁坐上了科技公司国际行销处的经理,这在当年是人人欣羡的工作,我却在两年后因为觉得太舒服没有挑战性,因而辞职走向创业。


创业后虽然挑战很多,但也因为如此反而学习到更多,创业的过程激发我燃烧热情全力以赴,后来公司被并购,自己学习当个称职的专业经理人,与跨国高手切磋让自己能力大幅提升,我的经营管理视野更上层楼。 


直到当了董事长之后几年我毛病又犯了,发现日子开始太舒服了,于是又毅然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将自己归零,开始尝试第三人生,用文章、演讲、教书、当创业导师等,除了鼓励年轻人成长和创新之外,也探讨自己没有头衔人生的可能性。


不断的走出舒适圈,去尝试自己的各种可能性,一直是我有对人生好奇心的所在。到现在我还在人生道路上冒险,我一直相信,生命回馈给我的绝对都值得。


3

钱多事少的工作其实害了你


有学习、成长的机会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听起来好像是大家所嚮往的梦幻工作,但是我觉得年轻就碰到这样的工作才是灾难的开始。


因为这样的工作保证你的学习和成长很缓慢,因为太舒服了,没有任何动力和压力刺激你必须往前行,久了之后你就会像温水煮熟的青蛙,或是断翅的小鸟再也飞不高。


所以对我而言,有学习有成长,会激发我的热情的工作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工作要有点压力,但压力最好超出我的能力一些些,让我有机会可以学习,可以犯错,可以修正。也让我有机会可以成功,让我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对自己有信心。


理想的工作最好可以打开我的视野,所以我偏向可以有机会出国出差的工作,辛苦没关系,但可以与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开会、工作。我也喜欢跟一群人工作,所以必须要和团队在一起,培养默契,建立共识,然后一起打仗。


4

辛不辛苦则不是我考量的重点


工作若能够发挥我的所长,也是我喜欢的工作就太完美。其实想想之前的创业历程以及在公关公司的工作,都算是符合理想中的工作。虽然创业期间没有稳定的收入、漂亮的办公室,但是挑战性极高,每天都在冲刺最大的可能性,把肾上腺素挤压到最极致,将我的潜力完全的发挥出来。那段时间大概是成长最多最快的一个时期吧。


公关顾问的工作也非常符合我冒险又喜欢变化的个性,充满挑战,多变,弹性,没有一定的解答,只有最佳的方案。在客户提出的需求中,要把有许多的不可能,到最后变成可能的去实现,我要动用策略、创意、执行力、团队精神等种种的能力加在一起,当完成时,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我必须承认过程很辛苦,但是辛苦的代价就是,变得更专业,更能承担责任,更有成就感。当有了这些,我很清楚根本不用担心薪水的多寡,因为我在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力,最后只是选择而已。


理想的工作是会激发我乐于学习的动能,会燃烧我的热情,使我乐在其中,它可能会让我废寝忘食,让我忘记时间,让我夙夜匪懈却不以为苦,因为我在享受它。


所以我从不奢求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就算有,我也会拒绝它。如果我还年轻,那绝不是我理想的工作,因为我知道那是让我不再成长的诱饵。


所以,当你对事情驾轻就熟,觉得工作没有任何挑战,渐渐丧失了热情,可能就是走入了舒适圈。 



■   ■   ■


▼长按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收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