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离“有趣”的人远一点

声音资源加载中...
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E4%BD%A0%E5%BE%97%E7%A6%BB%E2%80%9C%E6%9C%89%E8%B6%A3%E2%80%9D%E7%9A%84%E4%BA%BA%E8%BF%9C%E4%B8%80%E7%82%B9'),author: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NzgxMzQzMF8yNjU0MTYzNzY2',pic:'http://h.chuansong.me/xingdongpai77.jpg'}}); mv0.init();

主播 | 牟晨

配乐 | 金志文&费玉清-唱一遍一遍



“这年头,盛行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你是一个有趣的人。”



比美丽更有内涵,比学术更多风趣。我也一度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为此,尝试去上了瑜伽课,去体验烘焙,去练习摄影,去走了很多的国家。


照片发在朋友圈里,似乎终于获得想要的肯定:你好有趣啊。


1


当“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前段时间,公司出于高品质考虑,聘请了一位英国顶尖豪宅设计大师Matthew。

 

两周前来上海考察项目,出于工作需要,我兼任了他的贴身翻译。

 

在工作闲暇时,我便和Matthew闲聊起来。

 

“你不工作的时候,会做哪些事情呢?”我特别好奇大师的日常。


Matthew想了一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工作的时候可能陪家人多一些。”


“会去尝试一下旅行?或者健身?”大师生活怎么可能这么单调,我不甘心地追问。


“比较少,去其他国家往往主要也是工作需要。”Matthew的回答让我很意外。

 

一来二往中我发现,在他的生活当中似乎除了工作便是家人,既没有走出世界去看看,也没有过多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这,这不是个无趣的人吗?

 

而“有趣”不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吗?

 

我有点犹疑,因为内心当中依然抵挡不住想要将我个人最高的评价给予他。

 

并不因为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而是他对于专业无限的认真投入,是他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更是他对每个人的礼貌谦逊。

 

内心不禁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做个“有趣”的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2

有趣从来都不是

评判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王小波曾经在《三十而立》中写过母女间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我爸爸这本书无聊之极,叫她懊悔当初怎么挑了这么一本书看。

 

而这句话,后来被演变成为传遍朋友圈的语录:一辈子那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这句话使得千万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有趣”二字,无比崇高。



朋友Lydia曾经激动地告诉我,她在参加一次行业领袖论坛时候,遇上了心目中的“男神”。

 

这个男生谈得上有趣:不仅开口能跟你谈得了艺术政治,还能定期跑个马拉松,去过的国家更是不少。

 

Lydia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爱:这么有趣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一定会很精彩。

 

这样的美好,确实持续了一段时间,常会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他们最近又到哪里旅行。

 

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Lydia便抱怨起来:宁愿瘫在办公室的座位上休息,也不想回家见“男神”。不用一辈子那么长,才一年都已腻烦。



有趣的两个人都失去了新鲜感后,暴露出来更多的是人本性的无聊和缺点。

 

毕竟,再怎么有趣的人,都是有额度的。

 

依靠“有趣”,的确可以迅速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然而这种吸引更多的是一时的新鲜感。

 

新鲜感永远只是短暂的,相处到最后会发现人和人其实相差无几。

 

使两个人长远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有趣”二字能做到的。

 

意外的惊喜固然可以产生瞬间的荷尔蒙,但是一个人的认真、有责任感等品质,不比“有趣”更重要吗?

 


3


警惕“伪有趣”

真正的有趣都是有所沉淀

 


“有趣”,在继“文艺青年”、“情商高”等之后,成为下一个被玩坏的词语。


社交网络中时常见到,身边有太多的人已经将“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作为自己的签名。


在有这些人中,不乏今天在朋友圈健个身做了不怎么标准的二十个深蹲;明天体验做咖啡拉了什么都看不清的图案;后天买了乌克丽丽,幻想秒拍中自己美丽的自弹自唱。


满满都是对自己已然成为“有趣”的人自信感。




你所谓的有趣不是一种丰富,仅仅是一种热闹罢了。

 

当“有趣”成为一种评判标准,太多人换上了“伪有趣症”。

 

 “伪有趣”空有一副看似有趣的皮囊,没有撑得住的大梁。

 

就像是家长们为了面子,多交些钱送孩子出国混上个留学生的名号,回国以后发现该没有的能力一样没有。

 

面子上的好看永远是器物表面最薄的那层金子,徒落了个装饰的虚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