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有固定模式,少有新鲜事发生,尽管缺少一些新奇和刺激,但是和自己熟悉的一切度过每一天,也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全。
没有好奇心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去过的地方少一点点,朋友少一点点而已。
但其实,没有好奇心会让你的信息库长期处于停止更新状态,失去对生活的激情,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错过很多机会。
保持住你的好奇心,即使你会因它备受煎熬。让我们来看今天的文章。
——今日编辑苏晓
01
上周的《奔跑吧兄弟》,跑男们在义乌撕名牌,我看得触景生情。
我想起我大三的暑假,虽然我本科是生物方向,但对国际贸易极感兴趣,于是潇洒地揣着好奇心,拎着奖学金,决定去义乌见见世面。
我事先在网上联系了几家互有意向的公司,到义乌后直接到外贸公司集中的地段,找家中介带着我租房,看了几处最后定了一间楼下有派出所的单间,与房东谈好短租一个月,当晚便住了下来。
第二天就去面试,刚开始有点命途多舛,要么是公司想把我派驻到非洲,要么是嫌我英语口语不能直接上岗。
不过好事多磨,一家专做罗马尼亚代理的外贸公司收留了我。
到现在,我想起那段时光还会嘴角带笑:
● 会计带着我去银行,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颜色的外钞;
● 后勤带我去物流仓库,我第一次看到集装箱装货;
● 同事拿着教材,手把手地教我罗马尼亚语的发音和高频词汇;
● 陪罗马尼亚客户去采购下单,在无边无际的商贸城中走到腿瘫;
● 跟着报关的同事录入申报材料,超长超多的商品品名差点把我录哭……
我实习的时候,尽力张开每个毛孔吸纳新事物,晚上回到住处,练练罗马尼亚语,看看外贸业务流程。
以前对国际贸易的好奇,变成了眼前诸多环节的串联和并联。
那时带我的前辈,看我整天饶有兴致地问东问西,她评价我是好奇心驱动人格,我还真是。
大学时听室友说当地重男轻女,那年的社会实践我就去调查本市居民的生育观,去路口发放调查问卷,去计生局咨询数据,去医院采访生完孩子的父母。
当时有些同学不理解爱折腾的我,看我打的工又没赚多少钱,看我做的社会实践又不占几个学分,看我参加的科技立项也没什么卵用。
可我超级享受好奇心带来的满足感,与赚钱、学分、用处没多大关系,我就喜欢自己生机勃勃地活成复数的状态啊。
而且现在看来,那些好奇心驱动我做过的事,认识的人,解锁了我的新技能,强化我的工具箱,补足认知中的缺口,让我离理想中的我更进一步。
我对自己,不求精英,但求精彩。
02
我和深圳老友唠嗑,一聊到飞天的房价,我就想起另一个好奇心驱动的人。她的经历简直就像是段子本身。
我在深圳工作时,间接认识一个有志理科女,原先在华为工作,本来有车有房,前途明朗,可是不安分的她,非得打破可预见的人生,于是卖掉房子,外加七八年的存款,开始创业。
她喜欢天马行空、直戳痛点的电子产品,创业时选择做苹果的周边,那时苹果公司才出到iphone 4。
她自行设计并研发了一款造型酷似月牙,外表萌趣,质感讨喜的充电设备,可以把苹果系列的手机、平板电脑和音乐播放器等四五个产品同时挂在月牙上充电,数据还能同步共享,既能节约空间又设计感十足。
她创业初期捷报频传,客户下单并预付订金,工厂生产线顺利谈妥,网上询盘越来越多。
可是iphone 5的面市,让她领略到生活的黑色幽默,iphone 5的充电插口标准变了,之前系列产品的宽大接口突然变狭窄了。
重新设计来不及,资金余额也不足。订单取消,赔付订金,生产线紧急叫停,成品低价处理,赔了不少钱。
我后来见过她,感觉一见如故。别人定义的打击根本没伤到她,她照样一身森女服饰,一眼亮光流转,蹦蹦跳跳地寻找着下次创业的新奇玩意儿。
饭桌上有人调侃她一个姑娘家,不安分失误,能折腾失误,卖房创业更是失误中的失误。
她说: 失误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厌倦。
就算人家“失误”一圈,也总比没有故事的同学缤纷多彩多了。再说人家透过好奇心的滤镜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不是同一个。
03
我为什么喜欢怀着好奇心过生活?因为吃到的甜头多到数不过来。
我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过,做过三份有弱连接的工作,再加上许多兼职和活动,每个身份都卖力出演,每段经验都用心体验。
两年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在网上写文章。
梳理过自己,抨击过现实,分享过经验,再过一两个月,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出书愿望,居然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
对于写文,我最享受的是打着写作的旗号采访牛人,怀着对他们生命轨迹和生活方式的好奇,采访了无政府组织的组织者,作品有灵气的插画师,把想法变现实的创始人,用傲慢迎接偏见的网红,我的认知半径又扩张了。
我的好奇心牵引着我接触到比我想象更广袤更有趣的天地,让我不再囿于琐碎的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把生活修正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果此刻的你,觉得生活浑浑噩噩,总提不起兴趣,那自以为是的我献出2个小锦囊:
珍惜你身边那些创意咕咕往上冒,折腾起来不嫌累,身上有新知有生机的人,另外请对你的工作或兴趣进行垂直深挖。
我历来喜欢勾搭把业务或爱好钻得特透,甚至对行业也有深刻见解的人,与这样的人接触,你会更想体验生活,挖掘潜力。
这当然得在安全边界之内,我记得当时我在学校做社会调查时,需要一些权威数据,我说我想去找有关部门打听,有人劝我别自讨没趣吃闭门羹。
其实,很多时候人都在高估困难,我跑过计生部门、统计局等好几个单位,不仅要到数据,还被热情鼓励。
做到以上2点,你的好奇心,会让生活好起来,因为世界在奖励有好奇心的人:
● 好奇心使人抗老,正如尼采说,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只有灵魂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
● 好奇心使人快乐,心理学家说,主动尝试新事物时大脑会产生多巴胺,但只有当环境安全却陌生时才会产生。多巴胺越多,精神状态越好。
● 好奇心使人丰盛,当别人已经接近主流,充满好奇心的人不想放弃一花一叶无用的快乐,具备沦陷的能力,像个不害怕颗粒无收的少年。
没好奇心的人生,终将浅薄。浩浩荡荡的一生,才够出彩。
-END-
编辑 | 苏晓
校稿 | 流云
图片来源 | 花瓣网
支持行动派新书,参与微博话题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