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辞职奥美总监,她开出不卖咖啡的咖啡馆,却让李宗盛竖起大拇指


王小波书里说过:一生很短,要做有趣的事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Nicole,就是这么一个特别无法忍受自己人生平淡无奇的人。



Nicole开在上海的这家小店,就是折腾出来的。几乎每一个走进去的人都大呼受骗~明明写着CAFE,里边却不是卖咖啡,而是……它们……



十年前的Nicole一路向上,坐到台湾奥美广告的业务副总监的位置。在旁人眼里,Nicole冷静、果断、能力超强。


多少人羡慕和夸奖啊,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迷茫和无措正在逐渐侵蚀她。


对,她事业很成功,可是一点都填不满内心那一处空缺——对艺术的渴望。



Nicole喜爱美术,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艺术家。


当初选择广告专业的一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它与创意和艺术有关系,而如今广告的那一点点的艺术性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她对艺术的向往了。


艺术这条路何其难走,她在广告界已经做得这么好,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一种要不得的做法。


怎么就要不得了?Nicole偏要走走看。



2005年,她只身飞到德国,没有去接受正规的美术培训,而是和一群艺术家一起创作,这种艺术的氛围另Nicole陶醉。

 

回台湾后,她把狭小的台北公寓改造成画室,白天上班,晚上画画。



彻底放弃广告行业是在2007年来到上海后,她被公司外派到这里,一边工作一边艰难的进行艺术追求。


给予她颇多灵感和支持的邓永兴导演说:“你一定要全力投入才能开花结果,不然哪个身份都做不好。”


有些道理不论多简单,不到机缘巧合的时候你就是不明白。


这次她下定决心离开了广告公司,之后随着邓导创建了梅子画廊,开始了全心追求艺术的生活。



不仅画画,Nicole还开始接触陶艺。



如所有30岁的单身女生一样,她会在陌生都市的夜晚品尝一个人的孤独。孤独里掺杂着一点失恋的伤感,一点离家的乡愁,一点对未来的迷惘。


Nicole初到上海时,住房窗外


她的满腹心事都映在了创作上。


Nicole初期作品,面目悲伤的黑陶土


艺术有着抚慰孤独的力量,她忘情的投入到陶艺中。


一天,Nicole突然发现她的笔下出现了笑脸,像是它们故意要逗她开心,Nicole笑了。



她开始描绘越来越多的笑脸。


每画出一个笑脸她就开心得不行


Nicole想让笑脸遍布人们的生活,在咖啡杯的底部,碗的内壁,盘子的中央。


疲惫的人们在喝完一杯咖啡后,

会看到一个笑脸

        捧在手里,感受食器的温度

餐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一件值得用心描绘


Nicole的笔停不下来了,仿佛有东西执着她的手往下画,一个个生动而独特的笑脸,在她手里流出。




如今店里聚集了一整面的笑脸墙,常常有人在这面墙前驻足,反反复复的看。


这面墙,真的想站很久…


曾有一对来上海蜜月旅行的夫妇在笑脸墙前驻足了很久,买单时Nicole惊呆了,这笑脸简直就是他俩儿啊。


Nicole说她实在是太享受这种共鸣了!


有客人拿着照片来定制脸杯,她拒绝了,自己并不是肖像画家,脸杯只是内心最自然的表达。



2013年圣诞节,诚品书店邀请她设计圣诞礼物,温暖又实用的脸杯毫无疑问的入选了。


那一年全台湾省的诚品,都摆着这些可爱的笑脸杯。


为台湾诚品书店制作的笑脸杯


如果说脸杯是陪她度过那段孤独时光的患难之交的话,那收集旧物是Nicole一直以来的一个心头爱。


她收藏了大量的旧座椅,那些油漆脱落、外皮皲裂、骨架破损不堪的旧座椅,另她着迷。


她觉得旧物不应该被那么轻易的遗弃,这不符合她环保的理念。况且这些旧物多么富有魅力,可以想一些方式使这些旧物开启一段新的生命旅程。



有一次她在打扫画廊,无意间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架在某张旧沙发上。


一转身她惊呆了,那个沙发居然在瞪她!


好有情绪的沙发…


Nicole的脑海里迅速形成了一幅画面,她决心要赋予这些座椅二次生命。


那个时候她才迷上古布,四处收集了不少花色,古布质地扎实、纹路丰富,是用天然的植物材料染成的色彩。


一个小心思又浮上她的心头,何不用古布做座椅的包面呢!古布既使旧座椅摆脱了沉重感,其质地又与其相称,简直是完美拍档嘛。



Nicole找到了黄师傅,他做家具几十年,手艺精湛,不仅对老家具的结构和木料了然于心,还精通缝纫。


借助黄师傅的手艺,Nicole的创意得以实现,这个过程令他们非常兴奋。


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


黄师傅修复座椅,她就在一旁观看,跟椅子“对话”,逐渐“讨论”出这座椅子的模样。


当完成了十几张座椅的时候,Nicole在M50画展办了一场展览,三天之内他们的座椅销售一空。



努力了这么久,这次的一点点成功给了她极大的感动。如果说Nicole之前还属于盲人摸象,那现在,她前面的路清晰了。


从此她正式走上了upcycling之路,并创办了大家今天看到的 brut cake。



有一对在上海工作的外国夫妇,非常喜欢brut cake的座椅,认为它的设计理念既使用了中国传统工艺又表达出时尚且国际化的美学语言。


两年后,他们举家离开上海,许多家具无法带走,却坚持将在brut cake订制的一组椅凳带了回去。


 被客人带回国继续使用的

夫妻对椅和儿童矮凳


座椅的制作周期大概要两周,每把座椅她都会取个名字。


六年,他们做了近千把,她始终认为每件家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


之后受邀到德国参展,也登上了博物馆的殿堂,而Nicole说,她最开心得是这些旧家具重新被人们所接纳、传承。



三年前,她成了一位新手妈妈,女性身体里最柔软的一部分被打开了,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她突然很想制作些专属于她与女儿的一些东西。



一把小花猫座椅与之前的大花猫座椅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和谐!


花猫脸母女沙发 


婴儿床、木马摇椅、复古三轮车,Nicole创意的闸门又关不上了!


 

她和黄师傅甚至做了一顶可供大人和小孩一起玩耍的帐篷,提起这个帐篷,Nicole露出调皮的笑。

 

尖拱的棚顶、带绒球的彩旗,仿佛是进入了哈利波特的世界。



女儿对这件帐篷的喜爱程度超乎Nicole的想象:


看书在里面,玩耍在里面

我就不出去了,咱就在这儿聊吧


心理学研究,帐篷这种比孩子稍微高一点的空间,能带来独特的安全感。


Nicole的设计思路越来越无束缚,一切触动她的东西,都能在她的手里获得新生。


也许是因为眷恋光的温暖和温柔,她对灯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制作了许多别致的灯。



脸蛋陶土烛台,在不开灯的夜晚,与一好友对坐,有什么心事不能消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点着煤油灯的夜晚。



手绘女鬼灯,摆在露台的一角,还以为进入了精灵的世界。


 女鬼灯


女鬼灯都有了,还有什么是Nicole不敢做的,她又大胆尝试了各种非传统的材质来制作灯罩。


皮影灯

陶艺装置灯

不像灯的灯(毛线灯)


无疑,现在的Nicole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策马奔腾了。


台湾初创节的时候,李宗盛逛到brut cake的摊位,看到她的作品惊奇极了,热情地表示自己的喜爱。

 


其实当初取brut cake的名字并非有意误导大家。


Brut为法语,源自19世纪的一个艺术的派别Art Brut(原生艺术),强调原生粗犷;Cake意指幸福,和生活中的一点甜味。


不过Nicole决定了,为了弥补当初brut cake对大家“欺骗”所造成的伤害,她真的要在店里做一些甜品了。



甜品也要搭配笑脸餐盘,Nicole本人也非常喜欢笑。


她的笑,是我见过少有的干净纯粹的笑,没有任何攻击力没有一点杂质。她的笑让你我觉得生活就是该这样简单而有诗意。


感谢Nicole授权使用图片(公众号ID:BrutCake)


虽然生活不总是诗意的,

但没有诗意的生活不值得过。



 -END- 

编辑 | 荧荧

校对 | 流云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