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瘦肉
配乐 | The cure -lady gaga
对每个人而言,要坦诚地说出“我自卑”这三个字真的太难了。我太笨了、我腿太粗不敢穿裙子、我家庭环境不好……
有时候自卑还会让人变得自傲,因为太胆怯了,怕只要自己一出声,穷酸相就会暴露无遗,于是只好摆出完全不稀罕的架势。正如有一句话所说,你嘴里常常强调什么,其实就是最缺什么。
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小自卑”,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小编苏晓
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总觉得自己不快乐”;
当我问“你为什么你总觉得不快乐?”时,收获的最多回答是:“大概是因为我自卑吧”。
以前做一档电视节目,一个女孩向我诉说她的苦恼。
她30岁,非常漂亮,受过良好教育,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令很多人羡慕不已。但她却终日活在紧张和焦虑中。
其实这个女孩8岁时,妈妈就去世了。
从8岁起,她就独自一人在这个世界摸索、前行,内心一直特别恐惧。
我特别害怕别人否定我。因为在我看来,否定我就是讨厌我;讨厌我就会攻击我。
没有人会站出来保护我。
所以,我每天都在想怎么能够让老师喜欢我:我必须要努力上进,学习成绩好。
我也在想怎么能够让同学们不欺负我:我必须得让他们觉得,可以从我这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委屈了?是不是对谁愤怒了?......这些,她完全不敢表达。
恩里克特说,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生存的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自体。真实的你,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
渐渐的,真实的那一部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委屈和愤怒占据了我们的心。这种情感会伴随并影响我们的一生。
长大后的个体就是极为不自信的。
如果你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那生活会怎样呢?
你会永远战战兢兢活在一张面具之下,草木皆兵,唯恐别人发现面具下你的样子。
心,最终会疲惫至极。
一旦触碰一件新的事情,
我就会惹麻烦
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能完成已经熟悉的事情,还包括对自己没有从事过的事情的一种预估。
这种对于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它也形成于小时候。
▶️ 当你第一次自己想要用勺子吃东西时:
一拿起勺子,结果洒了一身。妈妈看不下去了,“你怎么这么笨呢?唉呀,别弄了,我又得给你洗衣服,我喂你吧。”
妈妈这样说,会让你觉得,尝试新东西时犯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会给她添麻烦。
▶️ 你第一次系鞋带,没系好:
妈妈说,“马上要迟到了,怎么这么磨蹭呀?我帮你穿!”
......
在你的尝试被一次次打断之后,自我效能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这个如诅咒般的句子已经被铭心刺骨地镌刻进你的皮肉里:“一旦去触碰一个我并不熟悉的新事物,那么,我就会惹麻烦。”
所以自卑的人会固步自封,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我认识一个女人,找的第一任丈夫非常强势,对她很不尊重。后来她离婚了,又找了一个对他吆三喝六的人。当然又分手了,然后找了一个对她整天数落挑剔的人。
她对我说:“我为什么就是命不好?”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她是因为自卑,所以才找那些对她不好的人。
其实,自卑只是一种表现。实质上,她一直在“强迫性重复”。
弗洛伊德说:
如果我们儿时有一种固定模式,会希望自己在成年时重建和还原那个场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创伤的一个修复。
为什么这个女人总是找伤害她的人呢?
原来,她的爸爸妈妈对这个独生女有特别强烈的期待,因此从小对她要求特别严苛。
此时一个幼小孩子的内心非常委屈,但却无助。长大后,她就会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能够去修正别人对她不恰当的评价。
如果她带着这样的一个模式进入婚姻,她一定得先找一个对她不接纳的人。然后,把这个人对她“不接纳”,修正成对她的“接纳”。
若你觉察到,自己的人生总是在某一个模式中轮回,你要看一看是否有一些认知或者创伤没有得到修复。
如果不去打破这个强迫性重复的轮回魔咒,你就会永远深陷其中,只不过是换了事件换了人而已。
“从自卑到自信,要做到这一点!”
多年的咨询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从自卑到自信,其实你只需要做到这一点:学会真实地表达自我。
一个人能不能快乐以及顺利的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基础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镜像。成长初期,这个镜子就是我们的家庭、父母。
你笑的时候,镜子里的人给予你的是微笑,你就是被允许的和真实的;你哭的时候,镜子里的人给予你哭泣或悲伤,你也是允许存在和真实的。
父母是否在成长初期给予孩子情绪的允许和呼应,决定了我们是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有个朋友,每每跟领导见面,一点头一微笑后,就会给自己一个评价:“我怎么那么的趋炎附势啊,我怎么那么没骨气啊?”
因为她的感受是不允许被真实表达出来的,就会转向对内攻击。
人最宝贵的就是真实感。因为它会让你感觉,自己是特别有力量的。
所以能真实表达的人,才会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特别好的接受,那不妨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去重建你自己真实的存在。
分离,是我们一生非常重要的命题。能否很好的分离,代表着你能否去建立真正的自信。
我们要和父母、原生家庭逐渐开始精神上的分离,慢慢融入到这个社会,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状态,再达到完整的分离。
所谓的“我没办法,只能让父母、妻子丈夫好朋友来去帮助我”...这是一种自我合理化的过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残缺的不完美的状态”在这个世界当中存在的。
所以,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于那个不完美的爸妈,那么请问:你在哪里?你的力量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把所有问题都归结给他们,意味着你放弃了你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放弃了你自己的力量,自信又在哪里?
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否定你:“你这个方案做得不够好”、“这个客户谈的不是特别恰当”......
我想让大家看清楚一个真相:这种否定,到底是不是针对你的?不认同你的,到底是别人、还是你自己?
这时,你一定要学会区分“否定”和“投射”。如果发现自己确实经验尚有不足,就要允许你不是神。
当别人给予一些建议,先判断: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有成长空间?这种否定,是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他说的对但表达方式不当,你不舒服,这时你又要看自己有没有完成分离:
你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你是否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还有一种否定的陷阱 —— 投射。
所谓“投射”就是:
我们以为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是“自己内心对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先期的设定”。
而这个设定,我们会以别人的嘴来呈现出来。
实际上,你认为的很多的否定,可能未必是否定,而是内在对于自己不接纳、不满意的一个投射。
如果一个评价导致你不自信,不是因为他人的评价消极,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
所以你会觉得,处处是歧视,哪里都是嘲笑。
有时,甚至可能是你自己“勾引” 别人批评自己。
“如何在否定和质疑中,保持自信?”
A
回顾和检视一下我们早期的重要人际关系:是不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是否有对自己不恰当的评价。
例如,由妈妈的悲伤或者爸爸的焦虑而引发的一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简单粗暴等等。
这些都可能是“在成年后诱发你产生自卑感”的一些隐患。
即觉察一下,你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真实、客观的。
要强调的是,来自朋友和亲人的观察,往往是带有情感和价值偏差的。他们的结论,未必真实客观。
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评,或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你更中立的结论。
● 能力建设
你学的东西越多,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就会越强,你内在对于自我安全感的建设就会越良好。
● 体能建设
如果你连续3天都失眠,那么很可能会因为情绪不稳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决策。
锻炼能让身体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产生类似于多巴胺的东西,让耐心变得更加持久。这使我们在应对他人评价或新的挑战时会有更加平静的状态,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 选择促进自己自信的环境
歌德说:“我生平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折磨,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如果整个外部环境每天都在勾心斗角,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事业和学习发展,而是无谓的人员内耗上的话,再怎么良好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在能促进自己自信的环境当中,才会有很好的自我效能的呈现。
● 心理建设
在面对否定、质疑、挫折、挑战时,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你才有力量去坦然面对。
最后再强调一次,一个人自信的根基就在于:你在做一个真实的你。
本文授权转载自壹心理(onexinli)
心理学,让一部分人先看见自己。
-END-
编辑 | 荧荧
校稿 | 流云
图片 | 花瓣网
-本期主播-
瘦肉:90后金牛座女森。有一颗爱美食、爱生活、爱旅游的心。少数人喜欢的,都让我觉得特别。网易云电台:《深夜谈吃》 个人微信:Elsa2436
-没看够?这里还有-
支持行动派新书,参与微博话题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请回答2017
人工智能,你还陌生么?
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它可以开车、画画、写作
也可以做饭、聊天、翻译
你做好和人工智能竞争的准备吗?
你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吗?
在公众号回复
“分享+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期奖品抽送新书
《人工智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