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活出人家几辈子,美女记者+王牌主持+明星投资人+女版高晓松…她说,没有好奇心的人生不值得过!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开头写道:“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最后时光带走了许多年轻的渴望但我们的主人公,今年44岁丰富的人生经历比别人几辈子想要的还多!



是的,她就是张泉灵,在她身后有许多blingbling的称谓:最美记者、金牌主持、明星投资人、“女版高晓松”……


她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求知欲,敢说!




1


张泉灵从小就有很强的表达欲,生在上海弄堂的她,50多天就被父母送到托儿所,6个月时她就第一次开口说话。


托儿所阿姨听到她说的是:吃,好吃,还要吃!


高中毕业,她的梦想是当律师,但阴差阳错被北大德语系录取。


“难道我要当一个翻译吗?”她带着这样的问题上了大学


大三时,央视《中华文明之光》节目,在北大公开选学生主持,张泉灵用口才征服了评委,第一次站在了摄像机前。


跟着央视节目组走遍大江南北张泉灵弄懂了自己想要什么:


我总是渴望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经历别人没有经历的事情,见别人没有见过的人,和他们谈那些别人不知道的人生经验。


毕业后,张泉灵自己考进央视,最开始是在海外专题部,她只用了三年,就坐到了最好栏目中最好的位置。



28岁,她加入《东方时空》,职业生涯就像坐了火箭:


2001年,报道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


2002年,去阿富汗战场、穿越罗布泊


2003年,深入“非典”一线


2005年,连战、宋楚瑜大陆行


2008年,跟随奥运圣火上珠峰


之后立即赶到汶川震中


2010年,现场报道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


……



记者的一辈子像别人的几辈子,为了专访神七,张泉灵提前读的资料叠起来有1米高;


在汶川震中,她险些与亲人生死相隔,看到遇难的母亲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时,她失控地躲进帐篷里痛哭;


把所有的难受哭出去,再擦干眼泪站在镜头前,镇定地告诉全世界观众:别担心,灾区人民很坚强,能挺住!



网友评她为“震区最美记者”,李长春赞她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越来越多的荣誉向张泉灵涌来: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中国职场女性榜样、“金话筒奖”主持人……


37岁,她获得了新闻人的最高荣誉:


“长江韬奋奖”



但互联网时代到来时,张泉灵却困扰了。


她发现就算是最能适应变化的记者思维也跟不上这样的改变。


2015年初,她频繁咳嗽,不能继续直播,这个关头她开始思考:是不是要再花半辈子,去探知另一个新世界?


7月,张泉灵离开央视创立基金,转型当投资人。


有人善意地劝她:最适合创业的年龄是25岁,而你已经42岁了。


她回应说不害怕失败,更重要的是:没有好奇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投资人张泉灵每天工作18小时,从0开始,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去年年底,她被知名投资机构评为:“年度最佳跨界投资人”


这是一个真正用数字得来的奖,得投出过一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并有足够回报率。





2


张泉灵很“敢说”,但说什么,怎么说,她很有原则。


做主持时,她看过一个展览,有蔡元培、陈寅恪等先生的书籍、影像展板上写道:那些背影,是一个民族的正面。


她说,也许自己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大师的高度,但至少应该做到,当自己也成为背影时,能留下些许新闻职业的正能量。


即使做不到从不为取悦而说话,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只为取悦而说话



她的节目关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医疗、住房、教育、环保、慈善……


她在微博上谈起时事更加犀利,金句频现,她说过:钱要花在对百姓真正有用的地方!



百姓有足够的智慧判断什么对我们有利!



公众对政府失望,新闻人要先反思



新闻发言人是“超薄紧身衣”,遮不住“烂疮”!简直一针见血



但面对真相、说“良心话”,有时也要承担许多无奈



她没有丧气,始终保持着叩问世界的好奇心,通过行动探索出更多可能。



她专门跟踪报道过“两免一补”后,农村孩子交得起学费却买不起字典的问题,引起财政部、教育部的关注,开始免费为农村学生配发《新华字典》;


她学习怎样通过微博发挥影响力,为农村尿毒症小伙筹款治病,“点对点”做慈善;



她关注罕见病患者,发起“冰桶挑战”,点名国家卫计委40分钟后,国家卫计委宣传司长就捐了款。


她为瓷娃娃罕见病中心发起的这次游戏,影响力超过了机构过去6年的宣传,连王思聪都来捐了100万!



前段时间,张泉灵上奇葩说,讨论“向走投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她举出自己的慈善经历,力证:是否“走投有路”不应该作为慈善的评价标准?


更不要因为一时对慈善机构失望,就否决了自己投入的爱心,相信最专业的调查研究方法,才是让钱和善心达到最大效能的手段。



这正戳中了奇葩说的立场:关键不在输赢而是让真正的道理在针锋相对中“越辩越明”。


有观众在看完时说:最神奇的是,张泉灵讲完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双方想传达的价值是一样的。


慈善是个很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才能把总价值发挥到最大。



来到奇葩说,张泉灵仍然像过去镜头前一样,逻辑清晰、思维敏锐,


但轻松的环境,让她犀利言辞背后的柔软与情怀,逐渐展现出来。



奇葩说问:是否应该鼓励朋友不靠谱的梦想?


她说不要随意干预别人的人生,坚持的人难道会不知道梦想很难实现吗?但人生就是在追逐梦想时才有真正的乐趣啊!


辩论结婚是否要办婚礼?她说与其费尽心思去表演一场幸福,更应该关注日常生活里那些小小的仪式感。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不是一场盛大的仪式,而是一起用心维护的婚姻。


▲张泉灵夫妻


“温柔坚定有力量”是奇葩说观众对她的评价。


奇葩说监制牟頔说,当时临时找到张泉灵来“救场”。


一跟她聊就发现,她的话里是有“信息密度”的,观点是有趣的,她不是在表演别人,而是愿意打开真实的自己。





3


职业最风光的时候,张泉灵选择了怀孕生子,从此她在微博上开始晒娃日常



学业、事业堪称人生赢家的她,只想把儿子培养成“正常”的孩子。


“正常”指的是:让孩子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往前走。



许多年轻父母都焦虑:孩子怎么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张泉灵却费尽心机,找一个不那么早教孩子认字的幼儿园。她相信自由成长的空间,才能让孩子有探索世界的兴趣。


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用亲身经历得到的感悟告诉儿子好奇心,求知欲是多么宝贵:


世界这么大,我们能抵达的这么少。时间这么长,我们的生命如此有限。


……


当你关注历史、关注人类如何走到今天的时候,你的世界就是立体的了。


……


在你这个年纪,让世界长大的最好方法是阅读。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你读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


……





世界那么大,许多人年轻时萌生过想多去看看的念头,但黄金时代转瞬即逝,梦想最终可能只化作了青春回忆里一声叹息。


张泉灵也许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去阅读、去经历、去保持好奇,要去看一个更大的世界并没有捷径,得亲自用脚步丈量




 -END- 

编辑 | Mia

校稿 | 流云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没看够?这里还有-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