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熟人碰见,我都假装玩手机。 | 你有没有过社交恐惧症?

声音资源加载中...
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你有没有过社交恐惧症?'),author: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NzgxMzQzMF8yNjU0MTY1Mzc1',pic:'http://h.chuansong.me/xingdongpai77.jpg'}}); mv0.init();

主播 | 牟晨

配乐 | 南拳妈妈《初恋粉色系》


有次我走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不打招呼不礼貌,可是打招呼又不知道说什么注定尴尬的“熟人”,无法闪避的刹那,我机智的掏出了手机假装成一个“低头族”没看见。


擦身而过的瞬间,我发现他也是看着空白的手机,假装没看见我。突然又有点因为“默契”而产生的惺惺相惜。


其实今天我们回避见面的“尴尬”真的是因为无话可说么?还是有某些时刻,走在路上我也只想安静的呆着,不想和任何人社交呢?


今天的文章一点一点的告诉你为什么,不再为自己的回避而尴尬,坦然的明白一切。

——“社交恐惧症”达人谭大湿


网易云的《孤独患者》里有一句乐评,“纵有千种风情,也无处诉说。”


我觉得,这是内向者的最真实写照——总是细腻敏感,钟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内心千回百转,到嘴上只剩一句,没什么。


当然,在大环境对外向性格越来越推崇的情况下,内向者常被误解,“你为什么总是不说话”、“为什么总是一脸不高兴”。但他们其实也渴望交流,只是不知道如何与在意的人分享。


因为太清楚,看见春天第一束花开的感动、突然听见淅沥雨声的怅然...这些小情绪只有自己懂。就像看笑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给别人解释笑点的时候,就已经不好笑了。


作为典型的内向性格,我来现身说法给大家描写一个内向者真实的心理环境吧。



1.不喜欢成为人群焦点。


相比起被关注,我们会感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更幸福因为独处才是我们的舒适区,只要站在人群中,总是会被无形的压力束缚。


就像上学时,明明题都会做,但是老师一抽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就会吞吞吐吐语无伦次;


或是聊天时,我总是做观察倾听的一方,因为只要我感受到自己被目光汇聚,就会全身血液都往头上涌,忍不住心跳加速、脸红,然后大脑一片空白。



甚至很多时候会造成误会,让抛梗给我的一方认为自己对他有好感,其实只是因为过于激动和紧张。


很多人认为我们似乎太冷漠、不合群,但安安静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已经能得到足够多的乐趣。


就像白鹤林的诗里形容独处,不是寂寥背影,而是,“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2.更擅长用文字表达情绪。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说西班牙一女子为了避免和别人打招呼,装瞎28年,这条新闻下有一大群人都在高呼,是我本人。


也许这样的例子过于极端,但对于我们而言,没有内容的交流真的特别尴尬。


所以每次走在路上,我总是把手机紧紧揣在手里。这样只要远远发现会和点头之交的人相遇,就可以假装认真玩手机而避开无聊的寒暄。


而且相比起语言交流,其实我们更喜欢用文字沟通。宁愿发半小时信息,也不想打5分钟电话。而且每次打电话之前都要给自己做很久的心理准备工作,然后长吁一口气,再拨通号码。


其实我们不是不爱说话,只是很多时候文字更能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有更多的时间组织语言去阐述。 




3.容易共情,总是害怕伤害别人。


看过一个TED视频,说内向者和外向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说话喜欢绕来绕去,从不会单刀直入地用负面词汇评价对方。


“因为内向者生物上属于“高度敏感”的群体,也就是大脑中接受外界刺激的神经“通道”很宽,所以同样的时间和环境下,内向者所感知到的刺激更多,也就更容易被残忍、不公、不道德的行为困扰。”


即使对方做了过分的事,追究完责任后,还是会默默思考:


“他会不会因为我说重话而伤心?”
“我是不是太过分了?” 


也会在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伤心时,默默忍受而不暴露。因为自己已经很难受了,如果将坏情绪又还给对方,也许他们也会承受相同的痛苦,还是算了吧。所以内向者会安慰很多人,自己却没人安慰。



就像前几天在奇葩说里,颜如晶为内向者发声:


“多少年来我在各种是非里面纠缠,每个人都在是非里面留下一支片语,我全身而退,一个字都没有说过,但是我过得非常不好。一次沉默下去,两次沉默下去,他不是因为什么东西变得更好了,他只是觉得没有希望了,说啥都没用了。”


我们总是害怕自己不经考虑的一句话会伤害到别人,所以宁愿沉默,然后自己消化。 




4.独处是能为自己充电的舒适区。


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更像是一种让自己不要脱离群体的任务,是消耗能量的行为。


所以当我们在聚会中独自坐在角落,不是代表厌恶灯红酒绿,而是需要独处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内向者像一个蓄电池,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索取能量。” 




5.内向并不意味着封闭自己。


其实内向的人也有活泼的一面,只是这一面我们只在亲近的人面前展现。


很多朋友都告诉我,第一次见面总认为我高冷,因为我常保持沉默而面无表情,似乎非常不合群。但其实和我熟络之后,又会发现我其实特别话唠,又爱讲段子,甚至是聚会里最滔滔不绝的一个。



因为内向者往往是慢热型的,我们交朋友时总是要花时间去和对方慢慢相处。等除去了面对陌生人的紧张,我们也能成为烈火,成为海浪。 


所以我们不说话不代表只喜欢沉默,习惯安静不代表不接受热闹,不主动亲近别人不代表不允许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内向不意味着封闭自己,只是我们在交出真心之前的保护色。




6.内向者是否应该改变自己?


其实内向者也常被这种性格所困扰,因为不善言辞,所以常被误解,也常眼睁睁看着别人因为会说话而得到好处。只要一在搜索栏打出内向,出来的联想句全是,如何改变内向的性格。


有一段话对这样的心理形容的很好: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以及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但把时间浪费在自己不擅长又违背本性的事上,就像在躯壳里强塞进不合适的灵魂,假装的事,始终别扭。而且当我们尝试着强迫自己掩埋真实的自我,去做一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人时,往往痛苦,却不敢后退。



我想,一个心眼不坏,又有能力懂礼貌的人,也许比表演出的人格更受热爱。 


还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在关于内向者的TED演讲里的话:


“记住你和别人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而正是你拥有的这些独特行为,才让我们可以更加了解你,也让我们爱上你,而不仅仅是因为你有这些性格特性。”


人性的闪光点,“对有些人来说是聚光灯下的辉煌,对有些人来说是夜深人静里的书灯。”


如果你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浩瀚宇宙。



“你是如何跟内向的人相处的?

评论告诉我们

小编谭大湿会来翻你牌子哟~~


《能说会干:开启高情商的精进之路》

送给留言区点赞第一名的小伙伴~

第二天10:00准时开奖


PS:618赠书活动已经开奖啦,在后台回复“中奖”查看中奖名单哦~


 -END- 

编辑 | Mia

校稿 | 轩轩

图片来源 | 插画师aditya pratama


 -本期主播- 

牟晨我有点无聊但是却古道热肠。我没有太多爱好,只对主持和唱歌执着。我没有大梦想,但是可以稳稳的把握每一个小幸福。我就是我,不一样的东北小伙儿!微信号:muce_006  个人电台:喜马拉雅FM  NJ阿木。


-没看够?这里还有-



支持行动派新书,参与微博话题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