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温柔
音乐 | Lucy Schwartz - I Want The Sky
就事论事听起来是争论中常常需要强调的一句话。但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你害怕的、迷茫的、烦恼的、困惑的事一一列举,再一一制定如何面对的计划。心中的焦虑和不安就会被缓解,无法前进的事情也会慢慢出现转机。
虽然有时候这些“分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欺欺人”,但当我们的心态发生转变,所有的可能又会重新回到我们身上。无论是面对的力量,还是前进的勇气。
希望看完今天的这篇文章,你也能和我一样获益良多。
——今天打着石膏看到好文章的小编谭大湿
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过人类的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叫做「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的信念指的是:我们将一些事物或者其后果想象成非常可怕,非常糟糕,以至于绝对无法承受和面对的程度。比如——
“我必须每晚七点准时回家吃饭,否则我妈会打死我的!”
“我不能失去他,没有了他的话我将再也不可能得到幸福了!”
“我这次一定要考上,否则我的人生就全完了!”
在当事人的认识里,这些事情的后果会非常严重,但事实上,这些后果所谓的“严重”之处,仅仅只在于当事人的“感觉”。
也就是当事人会把问题想象的很严重,在经历后果时会把过程“想象”的非常的恐怖。
比如那个必须每晚七点准时回家吃饭的女孩。
有一天她一看表七点十分了竟然还没到家,她会在一路上非常忐忑、恐惧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后她面对着怒气冲冲的母亲,她妈妈非常愤怒朝她吼叫:“干什么去了你!!!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给我老老实实说清楚!”
这个女孩这时害怕到了极点,战战兢兢的说:“妈……对……对不起!我今天加了会儿班所以晚回来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她的妈妈接下来会继续训斥她几句,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也一直不给她好脸色。
直到吃完饭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个女孩才终于感觉自己解脱了。回想刚才的经验,她感觉“自己像是刚从地狱走过一样,太可怕了!”
看到这里,读者的感觉会有两种:
一种是:不就是被她妈妈吼了几句而已啊,这有什么可怕的?
一种是:感觉和我的经历好像啊!那个女孩回到家的时候一定怕死了!我能体会到她的感受。
有这两种感觉的读者之间是很难相互理解的,第一种读者会认为只是被吼了几句而已,那又能怎样?
而第二种读者也切实的的确会在那样的情境下“感觉”非常可怕。
这两种读者无法相互理解,根本原因在于,第二种读者对于“被妈妈吼”这件事情的认知是「模糊化」的。
「模糊化认知」指的是我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是非理性的、模糊的、不合逻辑的。
多数时候我们是用下意识的、本能的反应替代了主动的认识,我们用直觉的感受替代了理性的思考。
比如上面的例子,那个女孩对“被妈妈吼”这件事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笼统的“这件事非常可怕”上,而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这件事是可怕的?哪里可怕?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和伤害?
如果这个女孩子仔细去分析这件事情就会发现,“被妈妈吼”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很多时候只是妈妈的表情和话语唤起了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可怕感受。
也就是说,当下的恐惧只是过去恐惧的“重现”,而这种重现显然是不合理的。
妈妈的愤怒并不会伤害到她,她也不再是过去那个无法照顾自己的小女孩了。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有着一些模糊化认知,这些认知往往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本人却又深信不疑。
有时候这种模糊化认知,也是无意识之间我们自己制造的,比如:
小刘中午没帮你带饭,你就说小刘这人真不行啊;
你这次考试没考好,你就说我真是个废物!
你刚毕业拿不定主意考研还是工作,你给咨询师说:我现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路渺渺,后路茫茫,我分不清自己该进入黑暗丛林中搏杀,还是该继续默默修炼提升自己的实力,老师,你说人生的方向,究竟该如何去选择呢?
我上面举的最后这个例子其实在咨询中非常的常见。
很多人都不会直接的去就事论事,而是一定要上升一个高度,试图去和你讨论一些很大的概念,一些戏剧化的形容。
但其实正是他们自己的这种表达方式迷惑了他们自己。他们不想着怎样经营好自己的关系而要和你讨论什么是真爱;他们不投入的做事而是要和你纠结人生的意义;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先努力工作一阵子非要和你讨论职业规划。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热衷于把沟通的维度上升一层,根本原因在于:这能带给我们一种安全感。
你告诉一个大学生:你先好好工作一两年,努力闯一闯,试的多了,也许慢慢就能找到合适的方向。
别一上来就给自己定很多的计划,没有经历,对自己不了解,做再多的计划都没用。你这样说其实这个大学生根本听不进去。
因为他始终很焦虑,这种焦虑是来自于对未来不确定和未知的恐惧,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他想象不出自己五年后在做什么。
但是,当他在讨论职业规划,人生的意义等这些更大的概念的时候,他就能够根据一些规则或者讨论的结果而想象出未来;根据职业规划,他能知道自己三年后也许在什么位置上。由此,他的焦虑就被缓解了。
但是这种缓解,本质上也只是一种“自欺”。他只是通过这种自欺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我知道自己未来会怎样”的假象。
但是很多时候,也有不少的人会因为这种假象而限制了自己,他们不敢偏离自己最初的规划半步,因为一旦做出规划之外的选择,就意味着他要重新面对未知。
但是人生的机遇,也往往都是来自于对未知的探索。
我们要谈的「具体化思维」,就是针对模糊化认知的利器。
具体化思维指的是:将对事物的认知与描述明确化,具体化,力求以准确的认知与表达,代替模糊的、非理性的认知。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其实非常的简单。但困难的地方也正在于它的简单。
我想看到这里的读者还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解了什么是具体化思维,所以不需要多言,他们就已经能够清楚了,该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具体化思维理解问题。
另一类是虽然在理智层面上知道了具体化思维是什么,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个具体化究竟要如何去做,怎样在生活中实践。
不仅仅是今天我们谈的这个具体化思维,其实很多概念都是这样的,那些理解了和没理解的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偏偏这些鸿沟又是难以用语言构建去跨越的。
对于理解了的人来说,怎么去运用,这很自然。就像我们不需要再想怎样把饭夹到嘴里,下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就那样去做了。
但正因为是自然而然的就做到的,所以我们也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怎样做到的。而且对于不同的概念,事物,怎么具体化也不存在着统一可用的步骤和顺序,所以更难表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书、文章,写的很好但并无卵用的原因,因为我们无法构建出能跨越理解障碍的桥梁)
我可以提供一个可参考的点,也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我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在讨论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怎样实现目的?比如:
有个人说:“我很烦,烦死了烦死了烦死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那么这个表述是很模糊的。
很多人都是这样只认识到自己“很烦”这种情绪本身,而没有继续深究,于是他们就一直持续着这种很烦的状态。
其实他可以问自己:“我在烦恼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他会发现他在烦恼的是:“天气很热,今天不想上班,想撸猫但是猫又不在。”
当他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之后,就会发现他只要请假回家开空调撸猫烦恼就不在了。
又比如:我们在文章开篇举的那个每晚七点必须回家吃饭的女孩,她需要问自己的是:为什么这么恐惧?
找到恐惧的原因,发现这种恐惧的不合理之处,恐惧自然也就会逐渐消退了。
再比如:有一个人很烦恼:工作好难啊!给的时间又短,好心累!不想做不想做不想做啊啊啊啊啊啊啊!!!!!
但如果他将注意力放在「怎样将工作目标实现」上,逐步将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较小单位,而不是继续深陷在不好的感受中,那么这种烦恼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是对应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具体化思维所能够给我们带来三个维度上的好处:
1
破除认知误区,重新认清事实。
「具体化」的思考和沟通,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独特思维方式,一个惯于以这种方式思考的人,在一开始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惯于模糊化思考的人。
过去我们惯于用模糊化的思维思考的时候,我们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是错误的,狭隘的,偏激的,看看网上那么多为了热会热点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的人就知道了,“非黑即白”的他们永远无法理解怎样的认识才叫“客观认识”。
2
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明确自己的需求。
在心理咨询中,很多的来访者叙述思想、情感、事件时常模糊不清,很多的矛盾和不合理,令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这种复杂化会令来访者的思想中充满了很多矛盾的、冲突的观念,由此就会导致他们无法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
而具体化技术,能够令我们将问题梳理清楚,不再混乱。
3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将问题具体化时,就意味着问题可以被解决了。
因为把问题具体化,就意味着我们开始面对和正视问题了,很多时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只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只是在抱怨,烦躁,逃避,而一直没有「开始」。
没有开始,当然不可能有解决。
其次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当我们对问题的认知是模糊的时候,往往会认为问题很困难、无法达成,而不愿意去做;当将问题具体化,分拆了之后,大的问题就被分解到易于接收,可以解决的程度了。
其实所谓的具体化思维,说白了也不过是要我们尊重事实,就事论事。
是“我有两个朋友人品不好”而不是“朋友都是垃圾”
不是“我绝对不能让父母生气”而是“在不有损我个人意志的情况下我不会惹父母生气”
是“我反对Boss贪污”而不是“所有的Boss全都不是好人”
不是“所有的保姆都素质低,不是东西”而是“杭州纵火的保姆是个坏人”
是“《富春山居图》这个电影不好”而不是“佟大为辣鸡!”
不是“人生好没有意义啊!”而是“我「现在」感体会不到意义感、觉得很无聊”
「具体化」,就是选择多走一步。不是停留在你大脑所构建的世界里,而是去看清楚,现实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遇见不讲道理的人你怎么办?”
评论告诉我们
小编荧荧会来翻你牌子哟:)
本周抽送新书
《隐性逻辑》
送给留言区点ZAN第一的小伙伴
第二天10点准时开奖
-END-
编辑 | 谭大湿
校稿 | 流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本期主播-
温柔:95后金牛座女汉子,卖的了萌,耍的了酷,谈的了人生,聊的了梦想。想用声音温暖独一无二的你。个人电台:荔枝FM1923090,个人微信:CY950422
-作者-
风墟:心理咨询师,个人微信号接收付费咨询:lianjizhe1874,微信公众号:炼己者id:fengxuwake
-没看够?这里还有-
支持行动派新书,参与微博话题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