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又搞大事情了!偷偷摸摸注册了一个B站账号,凌晨1点25分,丢了新综艺的第一期《原来康熙也爱发弹幕》,一夜之间就燃爆了整个网络。
即便40万观众刚开始很多是为了梁家辉、梁朝伟、李晨、王凯、易烊千玺、秦海璐、刘涛......27位重量级明星而来,最后却都成了“文物”本身的自来水。
因为活起来的文物,不止震撼了我们的灵魂,还让作为后人的我们,责任感爆棚!
▼
这匹综艺黑马就是《国家宝藏》,一个名字很“土”,却燃爆了整个B站,让几十万人疯狂刷弹幕:
此生不悔入华夏。
因为我们炫的不止是技术,还有文化自信。因为这档节目,让文物活了起来。
九家国内顶尖博物馆与央视联手,每个博物馆推荐出3件镇馆之宝,再由热心观众“3选1”,投票出最喜欢的文物,最终胜出的文物将参加在故宫举办的《国家宝藏》展览。(emmm......听起来还是很土)
九大博物馆馆长,人称文博界第一天团
但亮点马上就来了,除了馆长专业的讲解,每一件镇馆之宝都配了一位专属守护人。
简单来说,就是明星引出国宝,然后用小剧场的形式,演出文物的“前世故事”。
比如李晨贴上了小胡子,演得是才华出众的宋徽宗;王凯则是第一次在台上穿起了龙袍,扮起了乾隆爷;
穿着长衫的影帝梁家辉,说着一口现学的方言,怎么看都很司马光;
第一期的三位国宝守护人
司马最喜欢的却是一条弹幕说的:
相信我,无论你是被哪位明星吸引来的,最后留住观众的都只会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不信,你看,第一个亮相的国宝——《千里江山图》。
国宝守护人李晨的小剧场,让我们知道了这幅的山水画,出自北宋年间,一位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之手,全长11.91米。
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堪称宋朝版的《航拍中国》,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年的时间,仿佛都停在了这幅山水画前,除了精湛的画功,它还展现出了泱泱国家的气势恢宏。
要不,这幅青山绿水之最,怎么会出现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中。
时间停止的秘密,就在那些颜料上。惊艳的“青山”,颜料取自最上等的宝石,渔夫“白”衣衫,则来自千年前的贝壳化石......
于是当工作人员打开画卷的那一刻,司马眼见这千年不黯淡的颜色,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让文物活了起来”。
第二位出场的“各种釉彩大瓶”,光听名字,观众就倒吸了口凉气。王凯评价地很委婉:
“它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品,因为它的内在,所以也爱上了它的外在。”
鉴于乾隆爷非常迷恋,在人家的作品上刷弹幕(题字、盖章),于是在原创小剧场里,雍正、王羲之、黄公望亲自下场,力挺观众,三维立体环绕DISS了乾隆爷的审美:
辣眼睛、没眼看、农家乐审美、你把人的作品弄成这样,都得气活过来......
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这才被称为“瓷母”。
它有多牛逼,司马简单地和大家算一笔账。瓷母从上到下,身上总共有17种不同的釉彩,烧制的温度各不相同。
比如有一种釉彩,只有在1250℃—1280℃,这30℃的区间里,才能烧出这个红色。温度高了,颜色就烧没了,温度低了,则变黑。
如果我们乐观点假设,每种釉层的烧制成功率是70%,要烧制成功这样一尊17种釉彩的“瓷母”,概率是多少呢?——只有0.23%,
这意味着几乎不可能做到。
《国家宝藏》说,当我们看到这尊“瓷母”时,仿佛都听到历代皇帝和无数工匠们之间的一种对话:这件事情真的太难做了,不可能的......
但乾隆爷真的做到了。因为他对中国匠人的手艺,充满了自信。“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如果说“瓷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匠人骄傲的实力,“石鼓”则告诉大家:
要想看一个民族有多强大,就得看它的文字。
梁家辉毫无明星包袱,留着发白的胡子,戴着一个框架眼镜,一脸惊叹地凝视着眼前的“中华第一古物”;
经历了2300年的十块石鼓上,刻着的是由大篆到小篆过渡的一种文字,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也是汉字演进历史过程的活化石。
很多弹幕都在刷,一开始看到“石鼓”亮相时,内心OS:这又笨又大的石块,有什么好当成宝的?
看完梁家辉演绎的“前世故事”,当那一句话响起:“很多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
眼泪,唰地一下流了下来。
大家也忽然明白了,节目组为什么请香港人,演绎陕西的父子故事。
即便我们有着不同的方言,但汉字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根、共同的精神。
“很多国家的文字都已经消失了,但是汉字的魅力,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每天都使用文字,不会觉得有多伟大,可是中国方言那么多,如果没有文字,该怎么交流?
人在它的面前真的很渺小,但是为了它,人又可以是非常的伟大。”
除了惊艳世人的国宝、大牌明星演绎,司马认为《国家宝藏》最抢风头的,是节目组邀请和文物发生过交集的普通人,演绎的那出“今生故事”。
他们是痴迷颜色的“好色之徒”,中央美术学院老师,冯海涛,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仇庆年老先生。
从左到右:冯海涛老先生,仇庆年老先生
看着冯海涛老师用笨方法,先描五遍底稿再一层一层上色,只为了还原《千里江山图》的十分之一;
仇老为了一包颜料,亲自去矿区采石,枯燥的研磨动作,每天花8小时,要磨整整二十天;
主持人张国立由衷的感慨:“一千年前,咱们这老祖宗就是这样,把这幅画就“啪”一声,拍到了我们面前,告诉了我们做事最朴实的道理: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他们还是一群热情的故宫志愿者。这位高大帅气的男孩叫张甡,干的是企业战略咨询,却当了五年志愿讲解员,号称“瓷器问不倒”。
“永宣时期的青花它是蓝里发黑”、“每一件误差在0.5厘米以内”、“值钱十万而不可得”.......
一脚踏进文化殿,或者你还未见其人,就听到他的讲解声。五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次数245次,累计服务时间490小时,上千位观众都记住了这位大男孩;
他骄傲地说:“真的,从来没有什么观众能把我问倒过。”
张国立好奇:
“当志愿者,只因为热爱吗?”“还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需要有人去守护和弘扬。”
志愿者团队只有两个共同点:热爱、传承
这群普通人,还是一辈子守护故宫的家族。1931年日军侵华,东三省沦陷,那个时候故宫博物院刚刚成立六年,上百万件国宝面临被洗劫的风险。
于是那时候的故宫人,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冒险将一万三千箱的国宝南迁。
他叫梁延炜,石鼓就是由他一路护送着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而抗战胜利后,又由他儿子毫发未损地护送回北京。
最后,守护这个石鼓的重要任务,又落到了他的孙子的肩上。
他们一家小孩的名字,也是超级戳人的一大伏笔,这个惊喜,司马留给大家自己感受
现在,69岁的梁金生,每天依旧骑着自行车去故宫上班。故宫现存的186万余件文物,就是他花了7年,一件一件数出来的。
五代人,共同守护着故宫文物,这是他们做了一辈子的事。因为文脉不能断,文化不能丢。
“你别看,传承这个词,听起来很大。靠的是一个个人,一对对父子,一个个家庭,用身体力行做出来。”
梁家辉的一句话,立马让我眼眶红了。那么多的国家宝藏、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其实都离不开你和我。
因为恰恰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才能让文物活起来。
这档节目,在凌晨悄悄上线,40w+次播放,豆瓣评分飙到9.4。大家丢掉揉成一团的纸巾,一个一个字地敲下好评:
“央视真的是一出手就让人服气。”
“非常优秀的节目。”
“综艺是它的外壳,可内里却是严肃认真的文化。”
“对本国历史,应该略有所知,犹必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
“立志每个博物馆都要去一下。”
不过还是有人质疑:节目明明不够完美,服化也不足够细致讲究.......
而且这些东西你永远都不可能买回家,它们也不会被明码标价,为什么大家还是看得这么燃?
“因为你可以为他背后的故事叹为观止,你可以感慨我们老祖先的东西有多么的无与伦比,然后来惊叹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值得人骄傲。”
第一期节目,也就刷了三遍......
正所谓,良工造物,大匠诲人。
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爱上我们民族自己的历史,不再把博物馆当成一个走马观花的景点。它不止震撼了我们的灵魂,还让作为后人的我们,责任感爆棚!
因为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题材,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能拍!
*图片来自豆瓣,gif来自《国家宝藏》,版权归其所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