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余光中的葬礼,在这5本书里,是彩色的


历史不会爬行,只会跳跃。


声音资源加载中...
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乡愁》-纪念余光中先生'),author: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NzgxMzQzMF8yNjU0MTY5MTYx',pic:'http://h.chuansong.me/xingdongpai77.jpg'}}); mv0.init();

主播 | 晋一 & 音乐 | 朴树-送别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的上午9时,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因病于高雄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0岁。


余光中先生的辞世,让我拿起了书架上多年未翻的《听听那冷雨》,还记得这是高中班主任送的第一本书。也正是这本书,让迷上了散文的一切,开启了文艺青年的启蒙。也爱上了雨幕下的晦涩。


只是不想,如今再次打开,居然是用以缅怀。



余光中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


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余先生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往返于两岸多国,却依然从未有过“归属感”。


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


他是一名“孤独”的游子,跨越了十个年代。一首诗,便是一分乡愁,离家的凄苦成了他的标签,于是许多人借着他的乡愁,走进了各自的乡愁。


 60后的父辈下海漂泊摸索复兴的道路,陷入了乡愁;


 70后的长辈仰望着城市中生长的高砖水泥,陷入了乡愁;


 80后的前辈迁乔移居重写了家乡的经纬,陷入了新的乡愁;


 90后的新生一辈,可能还不懂乡愁。


只留下那一方年迈的土地,在为悄悄溜走的时间买单。



其实我们懂得思乡愁情,确要归功于余光中先生,是他掀起了全民的孤独,又让这份孤独在全民中传递。乡愁不再只是一个人独处的思绪,反而因为人群,渐渐消解了这种苦楚。


人书俱老,物我毕竟未相两忘,能和世上最温柔的情感对话,是一种小确幸。


在梦中,我穿着彩色的衣服参加你的葬礼。

让你看见,除去风吹黑发、雪满白头,

还有你为我们描绘出的心的色彩。


既然乡愁未解

余光犹在


那我们书中再见余光中 


 01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是余先生四十三岁到四十六岁之间的文集。


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从抒情的《听听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钱的境界》,从书评、序言到诗论、乐评,都是他第三次旅美回台以迄迁港定居之间的心情与观点。


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文言与白话交融,是中国散文史上璀璨的奇葩。



 02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本书精选了余光中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作,有《听听那冷雨》《沙田山居》等入选语文课本的经典之作,有回忆父亲的感人至深的《失帽记》等忆旧之作,也有作者游历欧美时期对西方文化及自然遗迹的记游之作。


反映了余光中这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散文艺术的多面性,既有浸淫欧美文化多年的思考与体悟,又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怀乡与幽思,也有洒脱和幽默的性情的自然流露。呈现出他融诗人、作家、翻译家为一体的斜杠身份。



 03 

《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乡愁诗人”余光中的诗歌集代表作。


书中收录了《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白玉苦瓜》等59首原版无删节诗作,主题横跨乡愁、情感、人生、命运,展露出开阔的意境。


读完《白玉苦瓜》,你会了解到一个更为纯粹与完整的余光中,一个你所不熟悉的天才、顽童、浪子与旅人。



 04 

《分水岭上》



书以《分水岭上》为名,表示在那之前,作者的文集常将抒情文与议论文合在一起,但从此泾渭分明,就要个别出书了。


这本评论集,评析内容包含新诗、古典诗、英美诗、白话文、小说、综论等,虽为特殊场合而执笔,却十分认真写成。

二十年后,作品仍然不失讽时的价值,显然经得起时光的浪淘,没有被文学史淘走。



 05 

《日不落家》



《日不落家》一文是本集的书名所本,是余光中第四本纯抒情文集。


晚年他一直写作不辍,一来是因为仍觉生命可贵,母语最美,不可轻言放弃,二来因为热心的评论家与读者仍然错爱,三来相信不断写作能解江郎才尽的咒语。


《日不落家》尽管没有其他写女儿作品的诙谐自嘲,戏谑笑傲,却感慨更深,沧桑更长,不但对四个女儿更加疼惜,还加上对妻子善尽慈母之职的赞叹,因此在人伦的格局上当更为恢宏。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旧大陆是祖国,新大陆是异国,岛屿则是台湾。


那么,

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三个时期,

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你此刻又处于人生中的哪个时期呢?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