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会饮篇》里讲一个小故事,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给人们讲了一则寓言:
很久以前我们都是“双体人”,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由于人类的傲慢自大,众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两半变成“半人”,于是人类只得一生苦寻另一半。
“半人”的状态是一种不完整的状态,即人类本身是不完整的。先哲们认为这就是“爱的起源”,爱是源于人类的孤独和不完整,源于人类需要充足的陪伴。
也因此,为了可以获取充足的陪伴,人们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付出,去交换,去牺牲和妥协。
01
朋友H则是为了获取他人的陪伴,在友情之路上不断妥协、不断失去自我的典型代表。
H是我在旅行的时候认识的,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身上已经贴了“独立”“勇敢”的青年女性标签,自己一个人从落后的小镇独自到陌生的城市打拼,果断、勇敢、清澈、自信,俨然活出时代新女性的模样。
然而在酒过三巡之后,她给我们讲了她堆积在心底的过去,那是一段完全不同于现在她的“她”,是旧版本的她。
旧版本的她,由于原生家庭陪伴的缺失,性格软弱且孤独,而这一份孤独也导致她一直认为自己不完整,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她为了获取他人的陪伴,一直在妥协和示弱。
小学时,为了找个人陪她一起上学,每天上学前都要绕好远的路途去找同伴……
初中时,为了不被班级里面的女生团体落单,她陪着她们去逃课去网吧……
高中时,为了不被班级里面的人孤立,她明知道同学在集体反抗老师仍旧选择默默不敢发声……
大学时,为了不被舍友孤立,她在宿舍中基本不说“不”……
“现在回过头看,那个时候为了可以得到别人的陪伴,基本上已经发展成取悦人格了,虽然心里也知道那样子是不对的,可是更加害怕失去陪伴,觉得没有人陪伴的自己,很另类,很不完整。”
旧版本的她和新版本的她相差太多,以至于我们都一脸惊讶的想要她继续抖落出更多的故事。
导致她从旧版本更新到新版本,源于一场失去。是的,是失去。一个过分追求陪伴的人最终在失去中获得彻彻底底的陪伴。
尽管她小心翼翼维持着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是她的妥协和示弱并不能取悦所有的人。大三的时候,她由于选择考研的原因,很多宿舍活动无法参加,渐渐地,她被无声地孤立。
她天生软弱的性格让她无法向她们问一句被孤立的原因,而是选择一个人承受那些单独的日子,自己一个人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自己一个人在宿舍里面听歌看电影……
后来,那些单独的日子让她心里变得更加强大,也让她意识到有人陪伴固然是幸运且充足的,但没有必要为了谋求他人的陪伴失去最真实的自己,处处妥协于他人,自己一个人应该活得像一支完整而有力量的队伍,勇敢地向前作战。
02
有人为了在友情中获得陪伴,处处妥协自己,努力的去扮演自己所不喜欢的角色;也有人在爱情中,为了留住对方的陪伴,把自己往低处里面委身,去迎合对方的喜好丑恶。
周柏豪有一句粤语歌词特别戳人:“离开假使因性格,性格任你选。”小M则是为了留住对方的陪伴,则是这句歌词的忠实践行者。
小M这次真的彻底分手了。当她跟我们讲说她分手的时候,我们各自在群里面发了一个特别敷衍的抱抱表情。
然而当她紧接着抛下“我以为只要尽力做好他心中喜欢的那个角色,就可以保证这段感情长长久久,没想到,在这段感情中我除了失去自我,活成一个依附者之外,没有半点的收获。”
我们开始相信她这一次,是真的,彻底分手了。不是一时赌气的意气用事,也不是唱着合合分分的戏码。
人们说在感情中女生很容易丧失智商,对于小M来讲,她更容易失去自我,她的生活与选择全部都围着对方来转,对方往哪个方向走,她就往哪个方向走。
为了可以和对方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放弃她心之所向的城市;
为了可以和对方下班一起回家,辞掉自己心爱的工作,找到一份薪水低但是离他近的工作;
为了不让对方不开心,推辞掉所有与异性朋友的聚会;
……
“说到底,还是害怕被抛弃,剩自己一个人单独面对陌生的城市、面对人潮汹涌的街头、面对没有人气的家。”
但现在不这么想了,比起为了留住别人的陪伴,去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到头来还不能让对方满意,还不如遵循着自己的内心。
辞职、投简历、去自己一直想去的dream city,从渴求他人的陪伴到开始进行自我的追求。
03
情场内、职场外,也有一些人为了得到他人的陪伴,使劲儿迎合他人。混进一个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圈子、附和别人一个一个自己并不赞同的观点。
丽莎是我大学认识的朋友,她就是在职场中,为了得到其他的同事陪伴,隐藏住自己所有真实的性格,一味的倒戈在大队伍中的人。
她开始跟着同事去参加一个又一个她不喜欢的局……
她牺牲掉每周难得有放松的周末,跟同事去参加深夜聚会,尽管她一点儿都不喜欢……
她收起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以别人的主见为自己的主见……
而这种迎合并没有让她获得同事真正地陪伴,反而有同事开始在背后说她没有思想和观点,喜欢混圈子,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
她在一次和老板两人单独出去拜访客户的时候,在客户面前侃侃而谈、有观点有亮点的她让老板特别惊讶,并且问她为何有时候会听到大家谈论她没有自己的观点呢?
她略带委屈地说:“是害怕一旦自己太过于有个性,会融不进去同事们的圈子,会得不到别人的陪伴。”
“你若是一直活在他人的眼光底下,那你渐渐地就会失去掉真实的自己,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开心和喜欢,可是你思考过自己的真正的价值吗?思考过自己真正想成为什么人吗?
丽莎说,回去后,老板给她发了一段长长的微信,也正是这段微信,让她开始不再活在他人的眼光下,不再为了得到他人的陪伴去改变真实的自己。”
04
人是社会关系下的产物,也因此有不少人的一生就是寻找陪伴的一生,他们觉得“单独是可耻的”“自己一个人代表着不合群”.
于是为了在友情中、爱情中、职场中得到陪伴,会去做很多自己原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都太过于追求他人的陪伴,而忽略了自我的追求。
不仅人是这样,有一个包包也是这样,当他被主人抛弃在机场的时候,它开始陷入慌乱、担忧和惆帐中。
它开始自我怀疑:没有主人陪伴的包包还是完整的包包吗?它觉得人生最难走的路不是雨中的十字路口,不是大热天被狗追,而是穿越包包们异样的眼光。
于是为了可以得到他人的陪伴,它开始走上一条“寻找他人陪伴之旅”,可是即使它愿意以帮助对方作为陪伴交换,流浪狗、蜗牛、小鸟还是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它;再后来,它努力打工赚钱从橱窗里面买回来了桃红包,桃红包却想着离开它。
就在包包因为向外界寻找陪伴失败而感到难过、失望的时候,路边的街头艺人引起了它的兴趣……它开始换上艺人的衣服,站在街头耍起技艺来,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来看,但没关系,它仍旧卖力地表演,尽管在露天的街边,时不时要风吹雨打,但也没关系,它仍旧尽情地表演。
慢慢地,一个人、两个人变成一群人,它也从独立表演变成一个包包马戏团,走到更加宽阔的舞台、更加遥远的地方去表演。
当包包低声下气甚至以交换的要求去请求对方的陪伴时,它不但没有得到对方的陪伴,反而还遭到对方的嫌弃,而当它放弃寻求对方的陪伴,进行自我价值的寻找时,它依靠自己的能量赢得了他人的陪伴。
然而历经一切的包包对于“是否有他人陪伴这件事情”早已经释怀,因为它认识到“你不会拥有谁就完整,也不会失去谁就不完整,你本来就是完整的。”
这是一个包包的故事,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包包流浪的故事,而是火星爷爷的自传。
▲火星爷爷在TED上的演讲
因为身体的不方便,从小到大,我经历过无数的单独时刻,被经意或不经意地留下,需要独自面对未知的一切。
我希望用这本《包包流浪记》告诉所有人,单独的日子里不必慌张,也不需要过分要求他人的陪伴,每一个单独的日子都是生命的礼物。
于是他联合国际级的插画师,采取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法,历经7年,打磨故事和插画,巧妙地融合西方和中国风元素,将包包的存在最小化,却把包包的故事最大化,温暖励志,让所有人都可以在故事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包包流浪记》简体版
也很幸运,包包不仅拥有了一整个马戏团,它还囊括了动漫届奥斯卡”金龙奖“金奖、德国红点设计奖等16项国际大奖。
▲《包包流浪记》获奖名单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他人的陪伴固然是一件特别幸运且满足的事情,但是没有人陪伴,独自一人,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自我怀疑,过力的向外界寻找陪伴,或迟或早,那份陪伴都有可能会被别人抽取回去,只有学会自我追求,向自己内心寻找陪伴,活得丰盈,才是给予自己最强有力的陪伴。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出现被人不喜欢、被人不需要、被人抛弃的时刻,至于那些时刻,我们就权且当成是上天馈赠的礼物,然后耐着那一份单独,找到最清澈的自我,等着所有的温柔和美好如期而至。
包包在穿越他人的眼光后,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精彩,我相信你也可以。
■ ■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