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渡心人
很多时候我们支持一个人的决定不是因为他说的多么正确,也不是他采用说服力、影响力之类的话语,而就是我们因为喜欢他这个人。
受欢迎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
如何提高自己欢迎度是民间心理学家特别关注的话题。我们经常在微信公众号内看到一些如何提高自己魅力值、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之类的文章。
那么从科学角度该如何看待欢迎度
科学家看待欢迎度,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看法不一样。欢迎度是否是稳定的,一个在这个学校受欢迎的学生,去了另外一个学校也会受欢迎吗?我们普通人就会引用一些历史典故、或者电视剧情节来证明一个人的欢迎度稳定或者不稳定。而科学角度是做实验,研究欢迎度是否稳定。
喜欢和不喜欢是两个维度。
你可能在直觉上感觉喜欢和不喜欢是一对反义词,应该属于一个维度呀!然而并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同样的道理喜欢的反义词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在乎。
一个特别突出的人,有很多人喜欢他,也有很多可能不喜欢他;一个默默无为的人既没有多少人喜欢他也没有多少人不喜欢他。这两种人显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人。
因而喜欢和不喜欢是两个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科伊采用实验的方法,分别统计一个班级上每个孩子得到的喜欢和不喜欢的票数,然后按照两个维度划分。如图所示:
横坐标代表有多少人不喜欢你,你的位置越往左边,代表不喜欢你的越少,越往右不喜欢你的越多。纵坐标代表喜欢;越往上代表喜欢你的越多,越往下代表喜欢你的人越少。
我们将人分为4个区域,所有人被分为五种人。
左上角区域:喜欢你的人很多,不喜欢你人很少,这种称为被接受。
右上角区域:喜欢你的很多,不喜欢你的人也很多,这种称为被争议。
左下角区域:喜欢你的人很少,不喜欢你的人也很少;这种称为被忽略。
右下角区域:喜欢你的很少,不喜欢你的人很多,这种称为被拒绝。
中间区域:喜欢你的人不太多,不喜欢你的人也不多,他们就是所谓的一般人。
这五种类型中:一般人占比最多,被争议的人是最少的。
每个人的欢迎度类型是稳定的吗?
你在这个学校是被接受,在另一个学校也是被接受吗?
约翰·科伊从4个学校选取4种类型的孩子,一块儿玩耍;分别是:被接受、被拒绝、被忽略、一般人。每组4个人都是4种类型的孩子。因为被争议的人太少因而没有研究。
这些孩子都相互不认识,也不知道对方的欢迎度。实验开始前是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玩,之后是每周周末大家一起玩一个小时。
研究者想知道孩子们在全新的环境中,他们还是不是原来的欢迎度类型。每次聚会之后,实验者就和孩子们闲聊,就问某个孩子XXX你怎么看待他呢,统计每个组中,自己组里孩子最喜欢的人和最大不喜欢的人。
这个实验进行6周,最终结果显示:各个小组孩子们的欢迎度和他们原来的欢迎度是一致的;被接受的还是被接受,被拒绝还是被拒绝。
性格的内外向在不同的情境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受不受欢迎却非常稳定。美国有个谚语: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你在高中的社会地位,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你高中受欢迎的人,可能一辈子都过得不错,甚至身体健康都很好。
四种类型的人
1.被接受的人
他的性格可能是内向或者外向,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聚集一些人,给别人带去欢声笑语。
和别人聊天时,就是能够感知别人的情绪,能够抓住时机,得体的发言。他总是幽默感,能让别人笑,更重要的是他待人友好,大家都非常的信任他。
2.被争议的人
也就是有的人非常喜欢他,有的人非常不喜欢他。这种人不太常见,只要出现往往就是地位比较高的人。这种人可能会对上级在意,对下级傲慢无礼。
3.被忽略的人
表现的非常安静,有什么集体活动他也参加,但不是真正的参加;他在开会的时候只是坐在那儿,很少主动发言,存在感是很低的。
被忽略的人,可变性相对高一些,在一定环境中可能会变成受欢迎或者被拒绝的人,但是 不会成为被争议的人。
4.被拒绝的人
攻击性被拒绝:小时候在学校欺负同学,长大之后总是冒犯他人,这种人就是所谓的情商太低,他不知道别人不喜欢他,他以为别人喜欢他。
非攻击性被拒绝:这样的人可能出身背景与别人不太一样或者行为比较怪异,因而被别人排挤,他们能够感受别人不喜欢他们。
自称为“心理学痴”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米奇·普林斯汀(Mitch Prinstein)对欢迎度这一课题进行了近20年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期间对数百人进行了跟踪调研。
米奇将科研成果凝结为这部论证严密的戴尔·卡耐基式的著作《欢迎度:引爆个人成功与幸福的人气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受欢迎程度对于一生的影响,以及何种受欢迎方式才能赢得终生的幸福。
“我们的欢迎度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且这种影响方式往往不会为我们所察觉。某种程度而言,你也许已经将此视为事实。如今,我们回忆起中学时期那些欢迎度超高和几乎没有欢迎度可言的人时,仍旧能够唤起相同的情感,这本身不就很有趣吗?
仅仅是提起“欢迎度”一词,就能够将我们传送回往昔的青春岁月。
我们从高中毕业,结交新朋友,寻找稳定恋情,选择事业,但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自己的现状——我们的自尊、不安全感、事业的成功或失败,乃至幸福程度——仍旧部分的与我们在彼时的欢迎度高低有关。
我们青春时期关乎欢迎度的某些特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现状,仿佛这些东西永远地植根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
老规矩,留言送书~北京联合出版社新书《欢迎度》[美]米奇·普林斯汀著,评论前5赞,第二天早上10点开奖。
本书揭示了欢迎度为何能够在个体成长和人生幸福中扮演关键角色。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将彻底改变你对自身的青春期和当今人际关系的看法,并最终帮你获得成功与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