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正能量,一定很孤单吧?


我相信,对自己要求“时刻做个开心果”的你来说,扮演着善良的、热情的、开朗着的你。或许不用天长日久,只消一周就会身心疲惫。


有时候你也会对自己说,真的好累,其实自己也没那么开心,或者可以说用快乐来填补悲伤,这本身就一直在伤害自己呀。


其实人际交流本来的目的,应该是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希望通过此文,你可以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相信真实的iliby


声音资源加载中...
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你这么正能量,一定很孤单吧'),author: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NzgxMzQzMF8yNjU0MTY5Njc3',pic:'http://h.chuansong.me/xingdongpai77.jpg'}}); mv0.init();

文 | 丛非从

来源 | 丛非从(ID:congnotcong)



总会无意识地要求自己


我身边有很多正能量患者,有的甚至到了癌期。我常开玩笑把他们叫做正能量癌患者。


因为很多的时候,他们都会无意识地要求自己:


要开心。要坚强。要正能量。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开心。要做小太阳,充满正能量。不要给别人填麻烦添堵添乱。


不要影响氛围也不要影响别人的心情。要把自己好的一面给大家,藏起自己的不好。要保持自己正能量的状态,时刻做别人的开心果。


仿似开心、积极、阳光、好形象、坚强、正能量才是对的,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追求的。悲伤、消极、糟糕形象、脆弱都是应该尽量消除的。


所以每当放假的时候,下班的时候,聚会的时候,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想尽办法去开心,去唱歌,去旅游,去聚会,去购物……他们也,真的很开心。


可是,当你做这些的时候,你真的是由衷地,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开心吗


每次节假日与下班后,你都去充正能量,每次与人群相聚后,回到家你难以言表的失落,却分明告诉你——你充的是假正能量。


所以人们发明了一个很好的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节后抑郁症


很多人都喜欢表现自己。在人群中,每次你都努力表现,带着刻意或无意,展示了最好最阳光最棒的部分,让人觉得你好棒,好开朗。或者表现了你很善解人意的部分,让人觉得你很善良,很热情。


可是每次回到家,你难以言表的孤独,又在告诉你,你认识那么多人,可没有一个人在你心里,没有一个人跟你是亲近的。


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个词来形容你:


留守成年


我想,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时候:


越是快乐,越是悲伤。越是欢乐,越是失落。越是表现,越是孤独。


当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这样的。




情感流动的方法


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失恋了,突然就找到我。按照传统思路,我带他去看了部喜剧片,《羞羞的铁拳》。别人难过的时候,要哄他开心嘛。


出来后,我笑得人仰马翻,他说好难受。我才意识到,这不仅是部搞笑片,更是部关于背叛、欺骗、爱上别人的电影。


作为一名下不了班的心理咨询师,我赶紧找个安静的咖啡馆,借着灯光昏暗,音乐忧伤,做了一点疏导,让他大哭了一场,才感觉舒畅多了。而我也终于感觉跟他没了隔阂。


人内心的悲伤,无法通过快乐来排解。在有悲伤的时候,越是要求自己快乐,悲伤越是被堵住,感受就越是明显。


所以越是用快乐来填补悲伤,悲伤就会在快乐离开后强烈反弹。


悲伤被堵住了,你跟别人之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连接。人与人之间是通过感受的表达来连接的。也就是:


我有一种情绪,萦绕在心间。你看到了它,理解了它,我们之间就产生了连接。如果你能替我表达了出来,我们之间就产生了亲密。


这就是共情——世间最好的心理治疗处方


我有一种情绪,萦绕在心间。如果我不能表达它,你也不能看见它,我们两个一起回避了它,我们之间就只能有一种捅不破的隔阂,你走不近我,我走不近你。


情感被堵住,隔阂就产生了。情感被分享,能量就流动了。情感被堵住的情况很多。


理性会堵住情感


你会见到很多理智的人,知道很多事情该怎么做,知道怎么利益最大化,能给你很多建议。但是你就是感觉靠近不了他,因为他的感受被堵住,没有表达。


反向会堵住情感。明明是这种感受,却非要表达另外一种。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也感受不到他。妈妈怕伤害孩子,在难过的时候强颜欢笑,孩子感受到的并不是快乐,而是感觉不到妈妈。


而情感流动的方法却只有一个:选择真诚




你能接的住我的快乐吗


当我发自内心真正快乐的时候,我把快乐分享给你,你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我就会感觉跟你很亲近。


比如我中奖的时候,发奖金的时候,梦想实现的时候,交了新朋友的时候……


如果你被我的快乐感染,由衷地跟着我一起快乐,替我感觉到快乐,我就会更快乐。这时候我的快乐就在流动了。


但是如果你没有接得住我的快乐,我的快乐将被堵住


比如你嫉妒我,看不上我,或者你对快乐有禁忌,你可能就会说出:切,这有什么的。有什么好嘚瑟的。不过是侥幸罢了。一定是因为走后门……这时候你发现你的快乐就像是被浇了冷水一样,瞬间凝固成空气的形状。


如果我悲伤的时候,我能把悲伤分享给你,你感受到了我的悲伤,并理解了它,你静静地陪我一起悲伤,允许我悲伤,我的悲伤就会流向你,你就会替我消化它,我的悲伤就流动起来了。


比如我孤独的时候,自卑的时候,挫败的时候,绝望的时候,失落的时候……有个人倾听、陪伴,并理解,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当我悲伤的时候,如果我不能允许自己悲伤,我就无法表达悲伤


如果你不能允许自己悲伤,你就不会允许我悲伤,你就会安慰我别悲伤,用“别想那么多”、“开心点”、“带你看电影去”等话来堵住我,这时候悲伤就成为了我们之间的禁忌,无法流动。


一个人能量流动的状态,就是快乐的时候快乐,悲伤的时候悲伤。


这时候他跟人建立了连接,感受到的就是喜悦,而不是快乐。一种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力量和感动,一种从内而外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是:


还好有你


能量流动的人就是有活力的,喜悦的,幸福的。他能做自己,他身心一致。




如果自私就没人喜欢我了


而一个人一旦有了“不能悲伤”的禁忌,他就开始了身心不一致的分离。


我们课里有个同学也是如此,来了就疯啊闹啊,就热情啊帮助别人啊,让人感觉他真好。


直到第3天,当我铺垫了很多后,尝试揭开他真实的面孔:你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友善呢?明明内心很计较。


他极度抗拒,像个溺水的人在挣扎一样。


我问他:计较又能怎么样呢?

他说:计较就很自私。

我问他:自私又能怎么样呢?

他歇斯底里地大吼了一声:自私就没人喜欢我了。


然后开始了默默抽泣。原来,他是那么的怕被不喜欢了,所以使劲的隐藏自己的计较与自私。


他不允许自己自私。所以他就把自己自私的那一面完全隐藏起来,表现得特别无私。一点都不计较,给我们一个过于热情善良的假象。可也总给我们距离感。


而人之所以身心不一,就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里感受到了分享和敞开的危险


敞开自己,如果被接住了。那是流动的,亲密的,通透的,舒畅的。如果没有被接住,那就是危险的,毁灭的,无自尊的。


这种危险,来自于我们潜意识里的认识:


悲伤会打扰到别人,是不被欢迎的。消极是负能量,是不被欢迎的。哭泣是软弱的表现,是不被欢迎的。自私是坏人的表现,是不被欢迎的。软弱的人都该死,是不被欢迎的。

……


而这些认识,则来自于我们的早年经验。在我们小时候,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的爸爸妈妈根本承受不了,他们自己都不允许自己有,也不允许你有。


所以他们不会看见你的负面,不会允许你的负面。每当你有软弱和悲伤的表现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阻止你:


强行打断。不许哭。使用命令、控制、威胁等方式强行阻止你的悲伤和软弱。


婉转打断。带你去玩游乐场,看看这个那个。打断你的悲伤,强迫你注意别的。




你要找回你自己


我们习得了正面感受是安全的,被喜欢的。负面感受是危险的,不被欢迎的。


所以我们总是愿意表现出好的一面,不愿意表现出坏的一面。总是喜欢表现出开心一面,不愿意表现出难过一面。总是喜欢表现出坚强的一面,不愿意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久而久之,我们忘记了自己其实是有悲伤的,忘记了自己也有脆弱。我们即使自己知道了,也不愿意欢迎它,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我们习惯了把快乐留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我们习惯了把坚强留给别人,把脆弱留给自己。


可是每个人都有悲伤时刻,每个人都有软弱时分。你不展示它,不分享它,你就隐藏了真实的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真诚,你有了很厚的保护壳,是不真诚让你跟别人之间有了隔阂。


也许你不能跟每个人都分享你的悲伤,那是祥林嫂。


可是你可以跟愿意接纳的人去敞开,去分享。你只需要跟几个人建立亲密连接,一生就够了。


愿意接纳你的人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你可能:丧失了分享自己的悲伤和软弱的能力


只有找回这种能力,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爱,找到真正的温暖,找到滋养,找到补充,找到活力,也找回你自己。


愿你不仅有正能量和坚强,更有悲伤和脆弱。愿你不仅能去吃喝玩乐,更有地方可以大哭一场。也求你别再正能量,我也想看到你的脆弱和悲伤。


今日主播:七七,爱装高冷的伪甜美系。个人微信guoweijie6423。 

 ☝  配乐:牛奶咖啡--快乐星猫


赠书:《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今日话题,“当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么表现?”

快来留言区一吐为快!照例点赞数第一的小伙伴会获得赠书1本,次日10点开奖。


*作者,丛非从,一个好玩、深邃又实用的心理咨询师,研究关系、情绪和成长,著有《自我成长的力量》《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等。他的微信公众号是congnotcong,赶紧去把你落在那的灵魂捡回来吧~


■   ■   ■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观影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