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背后的惊人数据,可预见的青年危机


说起玩游戏,想想我曾经沉迷过QQ音速(暴露年龄)和保卫萝卜,为QQ音速花过钱,因为保卫萝卜买过周边。之后的热门游戏都没怎么玩过,前不久的“跳一跳”,在拼命跳了一周后就没跳了。旅行青蛙...我反而觉得看别人玩更好玩,看他们描述自己的蛙儿子的动态,觉得特别可爱。相比起手游,我更喜欢玩狼人杀或者剧本游戏,我猜是放荡不羁爱演戏的缘故。


——戏有点多的不大肉


声音资源加载中...
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养蛙背后可预见的青年危机'),author: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NzgxMzQzMF8yNjU0MTcwNDM0',pic:'http://h.chuansong.me/xingdongpai77.jpg'}}); mv0.init();


作者:槽值 ,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主播:牟晨,个人电台:喜马拉雅FMNJ 阿木

配乐:胡66 - 空空如也


前不久,你还是满满的少女心,为了给四个声音苏到不行、长相帅过吴彦祖的男人打电话,天天攒体力、氪金买钻石、抽卡……


花钱不说,还要翻看各种攻略,思索用什么姿势给老公的朋友圈留言,他们才能把对你的好感度提高一点点。


只是没过几天,《旅行青蛙》横空出世,迅速取代了“四个纸片人”的地位,你——总裁的夫人——瞬间转型成养蛙的老母亲,少女心也变成了被思念折磨的沧桑。



“我的蛙儿为什么还不回家?” 这是你第十七次打开手机。


“自从养了蛙仔,大概就不需要男朋友了。”


“有那么多三叶草有什么用,蛙还是不回家,想他。”


“妈妈已经给你备好最爱吃的百吉饼了,你为什么还是不回家?”


这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从2018年1月10日起,开始称霸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榜单,截止目前,微博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12.5亿次。


在游戏中,你有一只宠物蛙,为他准备好粮食和装备,他就会自己去旅行。他去哪儿,不会告诉你,你也没法干涉。


你能做的,只是看着他背着行囊的小小身影,想象着他浪迹天涯的样子,等着他给你寄明信片和特产,为他的见识骄傲,为他交了新朋友而开心。


他回家之后,看着他做手工,写手账,看书,吃饭。



寂寞的是,大部分时间,蛙都不在家。他不在的日子里,你只能经历漫长的等待,时不时收割一下门前的三叶草。


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开始思念你的蛙,就像想念一个久不回家的游子。



好多人买了三叶草,给蛙换了最好的装备,却没唤回那只远行的蛙。


"好想打电话问问你的近况,却害怕你会不理我”,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情了。



这样一款简单的游戏,给人带来的成就感其实很有限,没有社交属性,更没有pk竞赛,不需要升级抗敌。但“佛系养蛙”,却让年轻人爱不释手。


在游戏中你会有细微的失落感,好像很久没有这样忧虑担心一个人了,也好像很久没有这样守护和照顾一个人了。


满心的柔情无处安放,便都给了那只蛙。云恋爱云养蛙游戏的背后,反映了空巢青年的现象。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


这个词最早来源于2016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网络调查: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


55.1%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居住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是啊,一个人生活久了,早就忘记照顾一个人的心态是什么样的了。


所以对于众多的女性玩家而言,这款游戏给她们的“母爱”找到了宣泄出口。极其低廉的育儿责任和风险,在获得乐趣的同时,不用承担压力,也很少收到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在中国,“空巢青年们”有近2000万之多。孤独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报告显示,全球独居生活人数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独居家庭。


而在中国,6年的时间,中国的独居比例就由8.9%上升至14.9%。



居住在大城市的孤独年轻人,和游戏中的蛙很像:一个人,走走停停。



想养宠物又没时间照顾、想养孩子自己还是单身狗……就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蛙儿子身上。


某种程度上,这款游戏满足了空巢青年们寻找低成本寄托的诉求。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己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游戏产业规模高达1655.7亿元。


网络游戏是容易让人上瘾的产品,一度被冠以“电子鸦片”的称呼。但一直沉迷于升级打怪的玩家,偶尔也会感觉到累。正因如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无聊”小游戏爆红。


之前,名叫《围住神经猫》的手机游戏刷爆微信“朋友圈”,它是由南京一名美术员和程序员在一天半内完成的,游戏玩法很简单:点出一个圈圈把神经猫围起来,看谁需要的步数少。


仅仅三天,就获得了上亿的点击率。



还有一款游戏在发布之后不久,飙升到各大下载排行榜前位,叫《疯狂伐木工》(Timberman)。


游戏的玩法同样简单:点击屏幕的左右两边即可进行砍树,注意不要碰到树枝即可。



为什么这些游戏简单到无聊,却让人这么上瘾呢?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多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安全和成就的物质。


这些物质统称为“快乐激素”(Happines Hormone),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包括:能让人产生快感的多巴胺、为人们带来激情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产生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产生勇气的催产素等。



正常情况下,大脑不会分泌快乐激素,但当人取得某一项挑战的成功时,大脑就会分泌一些这样的激素来进行鼓励。


比如多巴胺,它与大脑中的奖赏机制密切相关。在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时,很容易就能获得成就,这时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会引起满足感和幸福感,调节人的情绪。


这种激素分泌的量和挑战难度相关,挑战难度越大,成功后收获的喜悦就越大。


无聊游戏比大型单机游戏更容易让人上瘾的原因就是:大型游戏要成功,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努力太大了,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而无聊游戏,虽然快乐激素不会大量释放,但不用通过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欢乐。


你的小青蛙,只要寄给你一张简简单单的明信片,就足以让你在朋友圈炫耀了。旅游好久终于回家的他,待在家里吃上3个小时的饭,就能让你露出慈母般的微笑。



另外,是否沉迷于无聊游戏与玩家本身的特质也有关系。冲动性的相关研究发现,冲动性指数较高的人,比较容易在互联网、电子游戏、烟草、赌博、暴饮暴食等方面上瘾。


而指数较低的人,则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放纵行为。影响人冲动性的,无非是两条,基因遗传或家庭教育。同时,家庭教育的影响远大于先天遗传。


所以,你无法用“我就是这样的人”来解释自己为啥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科学们还发现,无聊游戏可以帮助大脑偷懒,减轻生活压力。这种无聊游戏操作简单,重复性太强,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减压的好方式。


网络神曲的流行,也是这种原理,因为曲式简单而重复,听着很容易让人产生愉悦感,于是《老鼠爱大米》、《江南style》、《忐忑》等歌曲风靡一时。


英国伦敦肖尔迪奇,一名妇女正在看手机。/ 视觉中国


研究人员在研究无聊游戏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通过神经影响技术,研究玩家的大脑,也在帮助开发可以提升记忆力,或是其他能力的游戏。


他们还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游戏,让人类的大脑更加强大,更加灵活,更加健康。也许在未来,这些游戏会变得更加有用,不只是让人沉浸其中。


也许未来,患者看病的时候,医生会建议他玩两周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一款电子游戏呢!毕竟,养儿防老,养蛙治“病”呀。


参考文献:

[1]东方网. 刷爆朋友圈的养蛙游戏,让我知道了「当妈」有多难[Z]. 2018-01-22

[2]夜叶. 我玩了几天养蛙游戏,发现它火的部分原因是它会“抖包袱”[Z]. 36氪. 2018-01-22

[3]从易. 那只吃饭睡觉的青蛙 其实是孤独的空巢青年[N]. 新京报. 2018-01-23

[4]王洋,朱广思. 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N]. 心理探索. 2016-05-31

[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z]. 国家统计局

[6]游戏大数据调查报告[J]. 中国消费者, 2017(8):32-33.

[7] 王梁, 武晓伟.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何在——基于网络游戏区别于传统游戏之特点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青年



赠书:《观复猫》手账本



“你有沉迷过的游戏吗?”

参与话题讨论,留言区随机抽选一名小伙伴获得赠书,第二天10点开奖。(因快递停运,本周赠书将统一顺延至年后寄出)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笔写文,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寻找共鸣,治疗你所有不开心。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