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基础的工作中也要有最极致的追求





古人早就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有着长远发展的人或事,都是在基础工作中做好才有的结果。所谓的一夜成名,并不真实。


■   ■   ■


在一场分享活动结束后,做为执行活动人员之一,我是最晚离开现场的一人。离开时遇到另一个行业同是需要做一活动安排的朋友。她跟我说起曾经她做过的一些活动的经历。


她说,那些事其实都基础的事,不过每次都是很认真的完成。比如说提前去现场熟悉状况,按正式活动走完流程,确认每一件东西应该放的位置。


我知道她是一个很能干的姑娘,听到她说的这些更加的欣赏她。“只是我不知道,这些最基础的工作的一部分,就算做的再多,是否对个人能力和整个工作有提升的可能?”她有些疑惑的问到。


我理解她问题的意思,并不是她总是要追求风光表面的工作成绩,也是担心这些所谓的小事消耗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她的问题。




我想起一个人,一个给我剪头发的理发师。在我去年把长头发剪成短头发时,很忐忑的去了一家理发店。或许是曾经剪头发时,遇到太多没话找话的、千方百计推销产品的理发师。


这次为避免这些情况,我一坐下就跟来帮我剪头发的人说我牙痛,所以一会不方便讲太多话。他听到后,并没有失望的表情,只说好。


他也并没有拿出一堆的图册让我选剪发的样式。很平静的问我希望怎么改变自己的头发,有哪些期待?有哪些要求?在我向他描述之后,每说一个想法,他都很认真的确认:“你是希望头发最短只剪到齐肩是吗?你是希望头发的线条更自然而不卷曲是吗?”在他确认好我的需求后,就开始动手了。


因为是第一次剪短发,实在是不敢看镜子,于是只得有一阵没一阵的闭上眼睛。我能感受到我的头在一点点的变轻,这个变轻的过程是细微的。在此过程中,理发师真的没有跟我讲过一句话,我开始在镜中注视他的表情动作。


在他拿着剪头挑起头发时,并不像曾经看过的人那样的机械的被动。他几乎是一根一根的在剪着。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每一根头发都被 认真地处理和对待。尽管他剪头发的时间是其它人的二倍。


我真的是第一次对一个理发师刮目相看,他本可以采用批量处理的剪法的,他也本可以推荐我用一些药水来快速达到线条直顺的,但是他都没有。因为这个,我记住了他。后来,第二次去找他剪头时,他已经不在别要店里打工了,他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他的工作室在一个很漂亮的大楼里,确切的话,哪里并不像一个剪头发的地方,更像是朋友们喝茶聊天的场所。他还是不常跟客人说话,客人剪头发时可以听歌、看书、或是什么都不干。


一次跟他的其它人客人聊天时,问他们为什么会一直选择这个并不推销自己的人剪头发呢?“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很认真,你的每一根头发他都都能照顾好,他不强求你做什么,而是高度要求自己技能,每剪一刀,都是最极致的自我追求。”他们都这样回答。


也许有人会说,理发师的工作还算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并不能算是基础工作。如果说我认可以的理发师的工作态度不能证明我的主题的话,那么我曾经的一个“煮粥”的同事李先生,应该是在基础工作中做到极致的典范了。


我的第一份外贸工作是在一个工厂,在我去哪里上班时,我的同事之一李先生十分受领导器得。他做事特别细致,我们业务员传达给生产部分的资料,经过他的手总能具体、详细。当时我们的产品是生产鞋子,在大批量生产前是需要做一些样品测试。


比如需做不同材料的拉力试验、不同材质的配比效果,不同号码的生产流程,这些事经过李先生的手,都有特别清晰报告出来,为大货生产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一次同事聚餐中,我很好奇问了其它老同事,这位李先生是如何能有这么细致的样品试验职能,是否是入行很多年了。同事姐姐告诉我,他在二年前是食堂的煮粥工人。我大为吃惊,接下来便听到了李先生的“传奇煮粥史“。


当时工厂里的工作人员上上下下加起来足有一千多人,工厂食堂提供早餐,早餐中有很重要的一样食物就是粥。李先生煮的粥总是供不应求。起初厂里老板以为量太少,不够吃。


但是大家反应不是因为少不够吃,而是太好吃,至于大家恨不得早中晚都只吃粥。起初老板并不相信一点粥能有多好吃,亲自品尝后也爱上吃粥了。便亲自寻问李先生煮粥的方法。


李先生在向老板分享煮粥经验时,拿出厚厚的一个笔记本,上面一页页记载着他煮粥的过程。大家简单的认为,煮粥嘛,不就是加水加火开火就行了。但李先生方法是:在厂里预算允许的情况下, 买了十来种不同的米,先做小批试验。在不同米的同样时间浸泡后煮的味道、不同火候的味道、同一火候不同用时的味道,一一记下来。


每一种米选择 一种最佳的浸泡时间、最佳火候、最佳煮的时间,记在本子上。后来,升级的做法是,同一种情况下,用不同容量煮出来的味道也做实验记录,用大瓦缸、铁锅、高压锅煮出来哪种更好,一一实践。


当我听完这个过程里,简直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煮粥工作,竟然在李先生做起来,几乎成了一个科学试验,竭尽全力的去做到他能想到的极致。


古人早就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有着长远发展的人或事,都是在基础工作中做好才有的结果。所谓的一夜成名,并不真实。


理发师的专业认真,不在乎多花时间与精力对待他手上的每一根头发,他从一个打工的理发师变成有自己工作室的老板,如今要预约才能见到他。煮粥的李先生后来成了外贸订单样品测试的负责人,每一批销往国外的鞋子都需要他的对比报告才能大批量产。


我想,他们并不是在最初就立下鸿头大志,而是在每一件经过的工作中,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对待,在自己当下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