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淘宝,我们的心态是买!买!买!然而面对Kindle时,我们的心态却是下!下!下!我们究竟是真正的获取自我需求了,还是只流于虚假的自我满足?
■ ■ ■
每次将买来或好大劲找到的电子书投进kindle时,我是怀着淡淡欣喜、满满的自我肯定,以及下次坐车时一定好好读读这本书的决心的。
今天,这个号称可以装上千本书的移动书屋,竟然告诉我,储存空间已满,要爆炸。
以前每天出门都带着它,排队等车通勤路上,刷完手机以后也能想起来摸一摸。但是这么多的书,阅读进度条达到100%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小说(还是少女的, 摔!)。还有一部分进度条不到10%,更多的,是扔进去再也没打捞出来的书。经常满怀欣喜的下载书扔进去以后被提醒这本书已经存在。
抱着炸了的kindle,我开始了反省。
抬抬头!
宿舍的书架和桌子上堆满了书,日语英语韩语古汉语,文学严肃不正经,逻辑心理学电影杂志,书山一堆堆,不断升高,却鲜有用心反复阅读的。
低低头!
下意识刷刷微信,看到干货,“嗬,这多适合我这有文化人儿啊,果断收藏,有时间一定认真研读”,这般想着的同时开始迫不及待地刷八卦。几百条收藏,真有哪天专门空出来开一门”微信收藏课“?
下下下!
iPad、iPod、手机、电脑、网盘、播客……现在都处于快炸的状态:
【电影】几个人推荐了,可以堵车的公车上看,下下下;
【英文播客】看起来逼格不低,可以睡前磨耳朵,下下下;
【TED】25分钟,正好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还能练听力,下下下;
【App】似乎对学习/健身/效率很有用,可以等烤冷面的时候刷刷,下下下;
【公开课】这个系列是自己的兴趣,寒假没事来看看,下下下;
【单词list/口语书】好像很有用,蹲坑的时候可以背两个单词,下下下;
【论文】看起来和小报告有这么一丢丢关系,下下下……
还有学英语各种原版小说,各种资料下下下,可就是从没入过脑……
好像下到自己的设备里,就等同于进入自己脑子里一样,下载一完成,成就感达成!
然而,事实是——
等车的时候只想听郭德纲;
吃饭时只想看生活大爆炸或爸爸去哪儿;
在车上只想看小说;
等烤冷面的时候只能和寝室妹子一起吐槽一起笑;
寒假啊,当然只能呆被窝;
为了所谓的“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闲暇时间”学习,最终浪费了大把精力大把青春,把正常的学习工作时间给耽误了。
更严重的,是我的焦虑,也像爆炸开的kindle一样,不知在哪个出发点就金花四射,溢的满处都是。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却又总控制不住通过下下下和收藏来缓解自己的罪恶感。我只不过想“努力”点。最终,只是看起来或“骗”自己“努力过”。没办法,谁让你你读书少啊。
前段时间不挺流行一句话嘛“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还有那句著名微信公号体: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很忙罢了。
以前我们不这样啊!
很怀念高三十轮复习把政史地所有书撸地翻云覆雨的。更早些看杂志,儿童文学一个月只有一本,那一个月真是反复把玩,拉屎都在翻啊翻;而现在,静下心来看两遍、三遍的书、电影又能有多少呢。
尝试冥想来简化自己的想法,是自己“思想的瀑布”不要过度分散,不要流的湍急且狼狈。
把所有设备里下载和收藏的内容清理简化,kindle装少量书,不看完不准买新书,电影不看完不准下第二部。
遇到优秀干货,直接读完,而不是收藏后置;
明确目标,一周内必须看完某本书,必须看完某部电影,尽量避免multi-tasks。
少想点,少受现在“女神式成功”-不仅长得美有马甲线,顶级名校,懂投资懂理财懂心理,会那么七八种外语,还得做微商-的影响。
在这越来越浮躁的人世,我只能忠告自己,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好儿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