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可能是因为你不对自己下狠手,这个城市就会对你下狠手吧。
■ ■ ■
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的桥段里,周星驰和另一哥们为了进秋香府上,相互比谁的人生更惨。最后那哥们用木棍把自己敲死了,并仰天长啸——谁能比我惨。
选秀节目里,有些选手们诉说自己心酸的经历,一路的不易,一定配上煽情的背景音乐。
我的内心戏经常是--老比惨多没劲,有种比谁对自己狠呀。
前段时间看欢乐喜剧人,一周推一个新节目,创作压力巨大,摄制组最喜欢记录各位喜剧大咖们在准备节目时的苦逼桥段来娱乐大众。岳云鹏最怂逼样,眯着本来就不大的小眼睛,说两天两宿没睡觉了,吃饭都是催对方吃快点;另一组说太兴奋了,三个小时后就能吃早餐了,好开心;开心麻花们说:“我们要搞笑,我们不睡觉”。
不是比谁惨,而是比谁对自己更狠。这个卖点我喜欢。
我老觉着,这个世界,一般取得些更高成绩的人,都是那些敢对自己下狠手,甚至有些“自虐”的人。
而且,真正的狠,一定是加上时间的维度的。就是长时间持续地逼迫自己,把自己的能力推倒能力边界的极致。
罗胖每天早上60秒语音,而且持续保持思想的品质,我做不到;李笑来和咪蒙几乎天天更新原创文章,虽然不同路数,几乎每篇都有干货或亮点,我做不到。关键人家的主业不是写公众号的呀。不管是出于战略思考或是商业价值,能这么坚持做下来,就是牛逼。
一个人可怕的不是有多努力,而是可以持续那么久。
说实话,相对于全职写作,我更欣赏兼职写作的人。他们平常有忙碌的事业。冯唐是职业经理人,池建强在老罗锤子科技,咪蒙有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冯大辉做着医疗创业,经营丁香园。我喜欢文字在红尘滚打,自己就是鲜活的例子,更接地气,更有行业属性;也许偏激,但有insight。不需要老拿别人的例子来证明并不适用的普世道理。我们已经听腻了真确的废话。
感谢他们提供如此鲜活和血气的文字同时,我经常在想,敲打这些文字的人,在平时忙碌的生活中,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写作。也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许是在天上座椅前排的餐桌盘上,或在时速200码以上的动车的空隙。是不是只要有一段安静的时间,有一个稳定的位子,就可以奋笔码字。
但他们一定比我忙,然而文章更新的频率还那么高。一对比,觉得自己的所谓忙碌,有些惺惺作态。
小李子奥斯卡陪跑22年,今年终于拿到了小金人;为了拍《荒野猎人》,变肥变邋遢,和熊搏斗几乎一镜到底,这是什么,这是为艺术在献身啊。我个人觉得吧,为了艺术去减肥,值得欣赏;去增肥,太特么难以接受了,好不容易拥有的六块腹肌要人为地变成圆滚滚,这太特么残忍了。
一个人为了梦想,怎么可以这么拼。而且领奖的时候没有声泪俱下诉说这些年来的不易,依然是招牌的笑容,让大家多关注气候变暖--全程无尿点啊。真想说,那些睡过小李子的女友们,你们可以更加骄傲了。
小李子那一天真配得上全世界的赞美,朋友圈被他刷屏也是乐意。不是一部《荒野猎人》,而是致敬这些年来每一部作品所表达的尽心尽力。
自己在香港的时候,天天跑去公寓楼下的健身房锻炼,什么HIIT,什么卷腹,杠铃深蹲,椭圆机,跑步机,YY着自己未来某一天穿衬衫肚子上没有凸起的弧线,而且只挑修身款的,去年就在说着等身材再好一些的时候,就去订制一套西服.......现在过去半年了,估计得订制个加大码的了。
而且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健身房里经常碰到的熟悉面孔,往往都是那些身材好,有肌肉的。这边某男胸肌隆起,六块腹肌分明,颜值爆表,痛苦地做着腹肌撕裂;那边某女前凸后翘,腿型修长,扎着马尾,在跑步机前挥汗如雨。
整个健身房,几乎是猛男靓女的秀场。他们体型已经够好,仍然对自己够狠。而身材不好的人,可能只占到20%的比例,而且,流动性往往很大。所以,新面孔往往是啃哧啃哧立志要锻炼减减肥像我这般的loser。虽然说他们才是最需要用到健身房的人,但现实是,健身成功者,才是这里的常客。
优秀也许不难,难的是一直保持这种优秀的状态。就像鸡汤所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给香港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顿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或者在校实习生培训的时候,经常放在口边的一句话是,在香港这类一线城市,你如果还用你老家的那套努力程度来要求自己的话,过个两三年,你一定会陷入窘境,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
香港的房子,本来就贵,非香港永久居民,还要交22.5%的税,800万的房子,交200万的税。去年深圳的房子已经涨疯,上海这个月又开始疯涨。女孩子还真有二次选择,可以嫁得好,男人如果不是富二代,就真完了,肯定要淘汰出城。所以,要么努力快点挣钱,要么努力快点成长,然后价值高位变现。
这几年完不成资本或者自我价值的原始积累,只能一直在路面爬行,无法完成人生或职场第二轮的起飞或转型。这点就像融资,不能迅速拿到A轮融资,就肯定出局;拿到了A轮,相当于完成原始积累,能不能活下去不知道,但至少有资格上牌桌,能和对手比划两下了。
你不对自己下狠手,这个城市就会对你下狠手。
出于业务拓展和自我成长的需要,除了自己一直忙碌的境外保险业务外,近期加入了一家前途看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总部在深圳,有一段时间是早上过关去深圳,晚上跨境回香港。公司发展速度很快,隔段时间就有阶段性的突破进展,大家都很忙,也很兴奋。公
司每隔一周都要开例会,那天看CEO早上到晚开了一天的会,和不同部门的团队沟通,从资产端,到风控部,金融部,营销部等等。现场和上海北京的电话会议同步。提出问题,想解决方案。 整一天的头脑风暴。创业真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抓住一个机会,是要拼命的。这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未来不去上市敲个钟,都对不起这般辛苦。
最后来句鸡汤吧--我们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在这些变态的城市,过上平凡的日子。
■ ■ ■
P.S:“作者Spenser,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微信号:spenseran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