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这种方法读书,收获很大





上学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我们:多读书,读书好,好读书。可往往我们不懂如何用高效快速的方法获取书中的知识。那么,今天行动派小伙伴邹鑫童鞋就以他个人的读书经验来给大家举个栗子~


■   ■   ■


读书从心态上说有两种,一种是非功利的,一种是功利性的。


【非功利阅读】比如说阅读小说,其实为的就是个享受,就跟看电影一样,我不管剧本怎么写的,特效怎么做的,只要我看的爽就行了。

【功利性阅读】阅读商业书籍、工具书,则是功利性的,阅读之前就希望从中得到新观点、新方法、新启发,读完之后就希望有所成长,所以看本书跟上堂课差不多,累!但是有必要。


我们做功利性的阅读是为了什么?


  • 为了谈资?就像别人都看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自己没看过多恐慌啊!

  • 为了获取信息和观点?不断的往脑袋里塞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就像得了暴饮暴食症,非得把自己吃成一个走不动路的大胖子。

  • 为了成长?身边有些人每年不停的读书、不停的上课,每堂课都会有作业,所以把自己搞的很忙,读书计划、学习计划没完成就充满了负罪感,我想问你把自己搞这么忙是在逃避什么吗?


我们很容易忽略读书的另一个作用:触发自己的行动,于是感觉读了很多书,仍然没成长,读书的同时触发行动有几个好处。


其实,大多数人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触发了自己很多行动,但往往是合上书本,就把这个想法抛到脑后了。比如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会想到要用主题阅读的方式读写作相关的书,可合上书本的时候,这个想法也就慢慢淡忘了。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读书的一个小方法,暂且命名为“知行合一读书法”吧:


Step1 选出清单页


通常我会选择书的最后一页,这里会有一张空白页



Step2 随时想到的行动,都写到清单页里


阅读中只要触发了某个行动,我就立刻翻到最后一页把它写下来,一本书读完往往能积累15个行动左右



Step3 重新审视,删掉一时冲动的想法


每次放下书的时候就可以去行动了(而不是把全书读完才去行动),在此之前,我会审视一下这份清单,问自己:我仍然想执行这个行动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毫不犹豫的删掉它,每删掉一条,都是在节省我的时间。



除此之外,对于我觉得特别好的书,我还会画出一张思维导图,帮助我结构化书里面的点,通常画在书的第一页空白位置,如图:



这样一来,有输入(思维导图,书里的各种信息),有输出(书后的行动清单),读书更加知行合一。


结语


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两个字:平衡


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想法和行动的平衡,还包括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阅读的平衡,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的书架和书单:


  • 是不是畅销书太多了?该看点冷门高分书?

  • 是不是商业书太多了?该看点推理小说?

  • 是不是鸡汤书太多了?该看点工具书?


动态平衡是为中道。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