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充实快乐的生活,并且不断达到目标?





要是因为不熟悉而不愿意去尝试没见过的事物,那生活可能错过的东西就太多啦!有时候充实的生活就是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敢于尝试,并且踏实度过每一天。


■   ■   ■


决定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颤抖了。


我首先扪心自问:你过的充实否?快乐否?要是不能坚定不移地在半秒钟内给出yes,还装啥人生导师?然后我算了下,我大概花了0.25秒。那我就开写吧 ,嘿嘿。


这篇文章先聊一些我自己的方法,再举一些身边让我觉得很牛的例子。老读者们应该发现了,我讲道理的原则是:光讲方法论不行,还得有实例和故事当佐料!

以下是我自己的方法。


1.每周留出“亮点时间”


说句实话大学生活挺辛苦的。熬夜到两三点是常事,作业写不完论文没思路更是每天的挣扎。四年下来,我的抗压能力应该是有了爆炸式的增长。


周日大概是我最恐惧的一天,因为工作日就要来临,而作业永远来不及写完。而周三则是我最疲劳的一天,觉得已经很累了又还看不到希望。


终于我下定决心摆脱对这两个日子的恐惧,方法就是给这两个让我怕的要命的日子加上“亮点”,让我对他们也可以有所期待。


吃货的亮点当然是吃。于是我和闺蜜约好,每周日一定会早起,去小镇上的农夫集市买新鲜的蓝莓,再挑一家没吃过的餐厅吃brunch。而每周三的晚饭,我则固定和好友开车离开校园,去尝试一家不同国家/文化的餐厅。


▲周日农夫市场的各种fresh berries


这两顿饭对我来说真是意义非凡。周三的我得到了在一周当中喘息的机会,周日的我也更添了工作一整天的干劲。


当然啦,你的“亮点时间”未必是美食,也可以是宅在家里看几集美剧,约好友品一杯咖啡,或是任何让你发自内心欢喜的事情。

2.以学期为单位的长期目标


有一种人,特别爱给自己定目标,什么“我要减肥十斤”“我要看二十本书”“我要每天早睡”,反正永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我也是这种人。问题在于:目标定了常常达不到或者无法坚持啊。(这里可以暂停一下,还记得你在2016年初定的年度目标嘛,完成的咋样啦?)


后来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目标太多,订了就忘。时间太短,精力不够,当然完不成。于是从两个学期前开始,我改变了策略。我不再想到一个目标就急急开始又半途而废,而是在每学期初,以学期为单位,列出我这学期需要完成的最要紧的三个目标。如果学期结束时这三个大目标能实现,即使其他那一个个小目标没有完全做到,我也没那么大的挫败感了。


比如,大三下学期我书桌前那张纸上贴的是:

  • 找暑期实习

  • 长跑100英里

  • 学简笔画


所以开学后的一月和二月,我参加各种校园招聘,广投简历。三月的时候我每天坚持画或者临摹一张简笔画,一个月下来我的画贴满了宿舍的一面墙。同时用Nike Running app测量我的跑步数据,每周两到三次长跑。


其实学期中间我还定了好多小目标,比如坚持写作,自学编程,但是大多没有实现,而学期初定下的三个目标倒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被重点对待而得到了完成。


这学期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定了三个目标:

  • 走心做好公众号

  • 学会游泳

  • 读十本书


目前游泳我已经快学会了,书在读第三本,至于公众号做得是不是走心,只好留给各位评价啦:)

3.一对一的高质量交流


人是群居动物,往往喜欢热闹。英文里有个俚语叫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就是用来形容那种生怕自己错过了集体活动,不被大家待见的情绪。但我越来越觉得,真正的高质量交流,往往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产生的。


只有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你才能心无旁骛地聆听对方的观点。只有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你才不用担心如何在群体中stand out,让大家都听你的。身边有三五知心好友,不一定都在一个圈子里,兴趣爱好可能完全不同,但你和他们都能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或茶,一聊就是几小时也不觉得累,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我建议:取消一个你周末打算参加的party,换成邀请一个好友去单独聊一次天。可以是一起吃饭,散步,登山,重要的是一对一的交流空间。说不定会有惊喜哟。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跟不那么熟的人,聊天聊什么?


我的学妹Sophia,是我见过最会问问题的姑娘,她有一个问题list,专门用来了解别人,有点像之前特别火的 “36个问题让你和陌生人相爱”,之后我会写一篇文章,把她的这些问题和大家分享。

4.愿意接纳尝试新鲜事物的态度


我又要拿自己的吃货经历举例子了。


周三的时候我照例和朋友去吃饭,吃的是火锅。一车人里除了我和另一个朋友是中国人,另外三个中俩墨西哥人,一个萨尔瓦多人,都从来没吃过火锅。


刚开始他们还有点不确定,会仔细询问“这是什么肉?”才敢下口。后来我让他们放开胆子去吃,他们就真的吃爽了。


涮完无数盘牛肉羊肉五花肉之后,墨西哥小哥说“我的天哪,这简直是我这辈子吃过最棒的一顿饭!”另外俩妹子也有同感,还激动地拥抱了我,感谢我带他们享受中华美食。


同样的事情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大一的时候我机缘巧合参加了一个学生社团的饭局,活动是去洛杉矶市中心吃埃塞俄比亚餐。上菜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各种肉类和蔬菜摊在一大片海绵式的面包上,没有餐具,全靠用手抓。


这吃法也忒原始了点?




但吃下第一口,我就爱上了这种埃塞俄比亚美食。后来的日子里,我专门组织过off-campus trip去洛杉矶最有名的埃塞俄比亚餐厅,甚至当我暑假搬到丹佛时,第一件事也是在家附近找埃塞俄比亚美食。


我觉得:要是因为不熟悉而不愿意去尝试没见过的事物,那你可能错过的就太多啦!


这事当然不光是吃,更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的项目充满挑战但没人尝试过,做吗?新的运动没有经验,试吗?没听过名字的作家的作品,读吗?下次别再说,“哎呀这事儿我不行,我没干过。”凡事干了才知道。


下面几个例子来自我身边的姑娘小伙儿。


5.Jason:真心帮助每一个人


其实这家伙我之前写过一次,在“做一个温暖的人”里,但是没写名字。结果这货看到我夸他,居然来质问我为啥不把他的名字放上去,所以这次我决定指名道姓地夸夸他,哈哈。


话说自从他改变人生理想,不再想进投行赚大钱之后,心态真的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但凡朋友要他帮忙的,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从来没有半点犹豫。有些小事是举手之劳,有些事在我看来则挺麻烦的, 况且没有任何好处。“过去几年我听到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要帮助那些不能回报你的人。”Jason教育起我来简直语重心长。


  • “可是你得到了什么呢?”我忍不住要问。

  • “物质上可能没有什么。但是精神上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非常满意。不再斤斤计较之后,我觉得现在自己特别快乐。”



note to学弟学妹们: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都找这个学长,哈哈。

6.Chloe:关闭朋友圈大半年


Chloe姑娘在我这儿也是常客啦。一起去哥斯达黎加的时候,她告诉我一个秘密:原来她已经停用朋友圈大半年了!难怪从来不给我点赞,哼。


玩笑玩笑。我问她感觉咋样,她说“非常棒。省掉刷朋友圈的时间,可以专心做很多其他事情。其实也没觉得错过了什么。”


在Chloe的指导下我才明白原来微信设置里真的有“关闭朋友圈”这个功能!而且关了朋友圈,你依然可以发自己的状态,只是看不到别人的而已。


7.苹果姐姐:每个项目背后的仪式感


第一次听说苹果姐姐是透过豆瓣,但后来机缘巧合真的认识了。她身上可说的故事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她的公众号:AppleSister_


我觉得苹果姐姐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她一直以来做的各种有意思的项目。她爱画画,又对互联网感兴趣,就把硅谷大佬们都画了下来,还因此收获了whisper中国的offer,现在中国美国两边跑。




她爱咖啡,便走遍了世界各地的300多家咖啡馆,收集他们的logo,贴在一个板子上带着到处跑。


她喜欢用airbnb的方式出行,便开始了“365天住民宿”的项目,不断纪录她的旅行故事。



2016年1月1日,苹果姐姐在洛杉矶练习了一次瑜伽后决定坚持下去,便开始了“2016年练100次瑜伽”的项目,按时更新日记。


你可能要问,这些兴趣爱好什么的,有时间的时候做做就好啦,干嘛还这么认真,又是取名又是记录的。


要我说,是因为仪式感。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当作一个“生活实验”或者需要不断跟进的项目,配合社交网络来激励自己,这就给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一种仪式感。


往往是这样一种仪式感,让我们坚持了下来,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充实了原本平淡的生活。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挺担心题目取的太大,写不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来,但结果洋洋洒洒竟也写了三千多字,分享了几个我打心眼里认同的生活方法。


感谢看到最后的小伙伴,希望你们的2016都快乐又充实!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