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是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肯舍弃,那么即便他囤积了一些财富,却依然会被生活所累。
■ ■ ■
在回城上班的车上,收到了一封微博私信。发私信的姑娘说是已结束了春节假期,上班都好几天了,依然进入不了状态。其实心里是很着急的,也想把事情都做好,但总是很焦虑,对新的一年很畏惧,年初定的计划一点进度都没有。
姑娘还很是诚实地向我展示了她的一系列计划,大到职业发展、择偶标准、理财目标,小到减肥买衣服,都事无巨细,令人惊叹。看着十分壮观,想着如真能做到这些条条框框,必定能成一个完美的人。
我想的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样的事,我曾经也做过,花整个晚上谋画一年的蓝图,恨不定下的十几项里,每一项都写个十条才放心,生怕自己度过无计划的一年。
我在今年初,也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虽说没有姑娘那么详尽,但数起来也足有超过30条了吧,其中,关于读书一项,有就15条。当然,我比姑娘幸运的是,这些计划都有所动静,我巴不得每天都读一本书,不放下每一点空闲的时间,夸张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书。想想到了年底,没看300本,也有200本了吧。我一度为我计划的进度感到自豪。
过年假期,本是打算带十几本书回家的,但由于收拾行李时忘掉一部分,带回的只有两本书,一本是《宇宙之爱》,另一本是《蒋勋说唐诗》。
第一本由于是繁体竖板的书,读起来非常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地看,起初也十分难受,读了几页后,渐渐平静,才发现,这种认真读书的感觉非常好。另一本唐诗的书,就更美妙了,由于不想一晚上就看完,就一天读几页,空里的窗子外就能看到外面的月亮,星星。在此情景之外,更能体会李白当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心情了。哪些曾经只知道一两句的诗,一下子就清楚了。
有一次,我正在看书时,爸爸开始练字。他自从去年开始练字后,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无板形的字,已达到了有形体的水平。我问他在练之前是否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目标,他说没有,只是认定了要练好字就天天练就是了。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尽量避开其它的一些杂事就行了,多留时间做这件想做的事。
回想我定的那些计划,仿佛每一件是我想做的事,但每一件事又能被其它事情打乱。想要更高效、更有品质的生活、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而因为计划的太多,却又不得有接受更多的信息,面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无尽的琐事。像是一条本是宽阔的马路,却没在分左右通行规则。
假期的好几天,我专门什么也没做,去家乡的小河边、马路上,田埂边。村里的破屋走走看看,小时候栽的树,钓鱼的小塘,挖菜的小田。每当来到这些开阔的地方,心中也会顿时开朗起来。哪些在都市里因忙碌和密集产生出的纠结、焦虑,在这些地方,一点都没有。与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点一点地舍弃哪些曾苦苦追求事物的过程。仿佛是一台电脑,进行了一次扫垃圾的处理,一点点地释放出更多容量,放下这里的蓝天、白云、清水还有宁静的心。
又似是已堵塞的马路,撤消了来回挡道的车辆。
在一个晒太阳的午后,把日记本上在年前写的一条条的计划进行了删减,生活、工作、学习的三个大项目标全部减到只剩三条。我并不太相信,所以的事只要努力就能做好,更不想把自己逼到成为一个面面俱到的人。舍弃某些目标,让其它迫切要做的事的通道更宽畅。不能无底限地压榨有限的时间,而是要留一些闲地,以让生活有一些缓冲。
我想,姑娘自己心里也明白,其实现在她内心的焦虑和烦燥跟过这个年,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只是因为停顿后再次来上班,赫然发现新的一年已经过去2个月了,然而所定的计划和目标确没有一个有动静,而时间却在一秒也不停地向前走。急躁和不安,不停地袭来。我给姑娘的建议是:舍弃一些年初计划。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建议,但的确实是真心诚意给出的。这些没有动静的计划要么是不那么重要,要么是她自己根本没有执行力,既然如此,何不放开它们呢?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是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肯舍弃,那么即便他囤积了一些财富,却依然会被生活所累。”
舍弃一部分的计划,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留出时间和精力,找到当下你想做又能做的最重的一件事。怕什么时间来不及,怕什么梦想无限,完成一个有一个的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