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一门手艺究竟有多重要?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你手上的绝活儿能让你到哪里都有饭吃,你的手艺,就是铁饭碗。


■   ■   ■


今天的文章从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开始聊起:“你有什么能力?”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我听过不少类似这样的答案:

  • “我能吃苦。”

  • “我学习能力强。”

  • “我很敬业。”

  • ……


这是能力吗?Sorry,不是。以上这些回答,本质上是“品质”、“精神”、“态度”称不上是一种“能力”。


一般来说,“能力”是要落地的,是要结合某种“工具”的,“品质”、“精神”、“态度”只有依托于你掌握的某一样工具的时候才能给你加分,换句话说,你得首先有能够创造价值的“手艺活儿”,然后要利用精神、品质、态度来打造你的差异化,没有工具作为前提,这些描述就显得比较虚。


什么是“工具”?工具是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比如微信,他就是一个工具,至于有的人用来社交,有的人用来营销,有的像老秦这样跟大学生交流,那因人而异。再比如你掌握了一门外语,再比如老秦懂PPT、PS等软件,这些其实都是工具。


而工具其实比较普遍,比如说外语可能很多人都会,但是大多数人只能做到阅读外语报纸,而有的人可以做同声传译,比如说你也玩微博发自拍照片,但是有的人可以用微博做营销。那差别在哪里,就在于你有没有钻研的精神把这门手艺做精做深,有没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足够专业的一个级别。


迷茫经常来自于能力和欲望的不匹配,所以就不要总是四处问“我该怎么办?”“我该从何做起”“我该做点什么?” 这样的问题了,要解决这种迷茫,努力的方向也就两个:


第一,你要掌握什么工具,这个工具不一定非得高大上,只要有其用处,自有其需求;

第二,你有没有一个愿意花时间精力把自己的工具做到足够专业的一种精神,或者说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


能够将工具和专业精神都做好的人,可以称为一种“手艺人”:

  • 娴于一技,是为手艺人。

  • “技”是工具,“娴”是精神态度而炼成。


说到“手艺人”,李宗盛这段《致匠心》虽说是广告,但其中的话语词句还是很耐人寻味,让很多人为那份珍贵的品质、因为专注于技艺而从容安定的内心状态所感动。



视频中的话语触动了很多人,有多少人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匠心去专注做点东西,对得起光阴和岁月。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我二十出头入行,三十年写了不到三百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

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分,跟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关联。

天分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分。

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

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

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

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

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

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每件事未必一定有意义,但总有热爱它的人去赋予其生命。——或许这就是执着于本心,顺信仰而前行的手艺人之心吧。


冯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说得好,各行各业,皆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手艺精湛,鼎鼎有名,时间久了姓和拿手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名字反没人知道了,就这一个绰号,在码头街巷那是响当当。想要如此响当当可不容易,因为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绝活儿。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这是地地道道的一种活法。


很多人抱怨现在工作不稳定,动不动就被辞退,一点没有安全感。其实所有的机构都靠不住,因为平台可能会抛弃你,可能会衰落,可能会消失……那你将自己所有的生存都寄托于某平台,你就永远不会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所以“没有安全感”这个症结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不要轻易把安全感寄托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物上。只有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最可靠,只有行动才会让你更踏实,只有内心强大才不会惧怕任何形式的抛弃。别人给的,是人情和依赖;自强独立的,才是安全感。


所以靠机构吃饭,是为别人工作,给你发工资,你就得乖乖听话,不慎犯错误,被客户骂完回去继续被领导骂。什么?不想熬夜加班?不服气奖金发的少?那你收拾东西走人吧。这不是屈服,这是现实。这叫跪着挣钱。


而手艺人呢?手艺长在自己的手上,我可以在这里生存,也可以在那里潇洒,可以为你服务,也可以跟他合作。所以靠手艺吃饭,是为自己工作,不必受制于谁,自己为自己负责,只需打磨自己,只用做好分内之事,无须讨好,无须谄媚,无须看人脸色。碰上不对路的主儿,得嘞,恕不伺候。这不是傲娇,这是底气。那才是站着挣钱。


你想想曾经的战争年代,哪有什么可依托的平台,哪有什么充分的安全感,哪有什么稳定的生活,留给世人的只有动荡不安。可是颠沛流离又怎样,手艺人走哪活哪,他们把随心刻成了匠心,在骨头和指节间安身立命。


所谓“一技在身,能抵千金”,就是这个道理。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这,就是手艺人的底气。




当然了,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手艺的重要性,而不是鼓吹大家都放弃机构工作去做个体户,不是强调你要“走”,而是强调你要“有”:


1.手艺是一种底气

手艺在手上,哪里都能吃饭,不论是在机构还是自由个体。上班不爽,没有手艺的你为什么不敢辞职?因为你今天辞了明天就得担忧生计,有手艺的人今天辞职,明天在家里就可以个人接单,绝对饿不死。


我记得我第一份工作,实习期一个月1800,在北京根本活不下去的,这种情况下有的人离开北京有的人继续海投有的人问家里要钱或借钱……但是PPT是我的手艺,我下班后在家里帮别人做个PPT作为额外收入,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没这份手艺带来的底气,我估计也逃了;


2.手艺是一种自制

什么活儿能接什么活儿不能接,质量到了什么地步可以交给客户,出了错怎么办……没有领导给你指导给你分担,都得你个人承担和把关,这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一个好的手艺人;


3.手艺是一种精神

或者就说是匠人精神吧,如果你做任何一个活儿都能像手艺人那样细致、精致,而不是当被逼迫的任务,其实不论你在哪里,你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一般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宝。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分内工作的态度都是给主管交差,怎么可能做出彩儿来。


每个手艺人作为单个个体的力量可能确实有限,但集合起来的能量还是摧枯拉朽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让那些有独门手艺的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也让不同空间的个体在同一时间汇聚成为现实。


所以,还是少抱怨社会,少读成功学,多花点时间学点落地的东西、练精一门手艺,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绝活儿。很多人总说铁饭碗好,那你说什么是铁饭碗?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你手上的绝活儿能让你到哪里都有饭吃,你的手艺,就是铁饭碗。


然后我就知道,下一个立即要迎上来的问题就是:


第一问:“老秦,你觉得我应该学习什么手艺?”


首先请你要明白,这个手艺是需要你自己结合你的专业、兴趣、环境、天赋、需求甚至运气等因素去定位的,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的,而不是别人说学啥就学啥,你必须承认有些东西这辈子都不是你的菜。


你觉得对于PPT这些工具的学习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能规划出来吗?我是从一个小县城考到西安的学子,对于电脑操作,我就会开关机;对于PPT,我还在问幻灯片、PowerPoint和PPT的区别;对于PS,只听说过能把我的头换到施瓦辛格的身体上。新媒体?拜托,那个时候别说微博还不流行,QQ我才刚刚申请到。这样见识水平的一个人,能够定下自己未来要做PPT达人、PS高手、新媒体讲师的目标吗?当然不可能。


要不是当初我参加了那个职业生涯该规划大赛,由于要答辩才接触了PPT,我真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和PPT打交道。所以你我都一样,需要的是尝试,是在各种行动中去发现。


成长,是尝试出来的。青年,就应该在尝试中去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上帝不需要你一下子成功,他只需要你保持尝试,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尝试的;等待的生命就是等待死亡。


第二问:“我也折腾了很久了,就是没有发现自己的专长,你觉得什么手艺最好?”


如果第一条你确实没有发现,那请先别着急扔掉你的自己的专业,你的专业里一定会涉及到工具的学习。


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所谓“最好”的专业,@秋叶 大叔说的好:

  • 上世纪六十年代,你哪个专业都不如去种田,那时贫下中农才是根红苗正;

  • 放你在上世纪七十时代,你哪个专业都不如去当兵,那时是解放军最亲;

  • 放你在上世纪八十时代,你哪个专业都不如去做工人,那时叫铁饭碗;

  • 放你在上世纪九十时代,流行的是一个词叫“下海”。没错,下海的都是今天你们哭着喊着要抢的公务员岗位。


在中国研究哪个专业好不好,不如好好思考每一次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动下带来的宏观经济变化,这种导向变化才会导致十年内的行业发展机会,找对了行业,管你是什么专业,都能找到发展机会。


比如如果你相信电子商务会全面普及,那么物流行业大发展是必然的;你是学数学的,你就应该提前贮备物流运输算法的知识;你是学IT的,你就应该提前贮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你是学金融的,你就应该提前贮备物流担保金融的知识;你是学财会的,你就应该提前贮备物流行业应收应付款的流程;你是学机械、电子、电气的,你就应该留心物流行业运输设备的变化;你是学Hr的,你就应该留意物流行业对紧急人才的招聘条件和挖人模式;你是学营销的,你就应该关注不同物流行业推广业务的手法……


所以,笨蛋才问自己的专业好不好,聪明人只关心自己的专业在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里有没有机会。


第三问:“那我找到了学习方向,手艺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挣钱呢?”


其实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很多同学的功利心。比如有一次遇到一个学员,全部的课程还没学完呢就追问我:“秦老师,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接PPT美化的活儿的?你怎么收费的?能不能帮我介绍几个活儿?……”


我建议他先好好学习课程,打好基础和专业性,别急着想挣钱,因为挣钱不是这个阶段该想的事情。他却回了一句:“不能挣钱我干嘛学它?”


大家想想,一开始老秦我是先免费帮人改PPT,后来改的多了,技术不错,“老秦是PPT高手”这样的说法传开了,才慢慢开始收费,慢慢开始增加费用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是一开始我不是免费帮人改PPT而是直接收费,还以专业人士的标准收,肯定会被人认为我疯了或傻了,更别提有后来的诸多进展了。


在没有展现一流的专业功底之前,你是没有资格要价的,谨记:先做一流的人,再拿一流的回报。


祝你每天进步一点点,祝你早日通过“手艺”把自己解放出来,做一个永远有安全感的自由人。


■   ■   ■


后台回复关键词“壁纸”

即可获得行动派原创的手机壁纸啦!

【二月壁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