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真人版天线宝宝,只能看见黑白灰,却给这个世界涂上了最绚烂的色彩





缤纷多彩的世界,从来都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心去感悟的。你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你的生活色彩。


■ ■ ■


他能听见不同颜色产生的音乐,

可他只是个全色盲。


第三只眼

I Can Hear


他像一个萌萌的天线宝宝,

出现在纽约市街头。




跟所有人一样,

他知道天空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

可他看见的却只有暗灰。




他知道柠檬是亮黄的,

看上去却像一块块鹅卵石。




他知道霓虹灯应该是彩色的,



他知道纽约繁华热闹,

可他能看见的,只有水泥之城。




黑,白,灰,

这就是一个全色盲,

能够看见的所有色彩。

你一定以为他的世界无聊透了,

可是没关系,那些看不到的颜色,

会通过他头上那根长长的天线,

变成一个个音符,钻进他的耳朵。




打从出生开始,上帝就跟Neil Harbisson开了一个大玩笑:先天性全色盲。可小Neil不知道,他以为“自己能够看见各种颜色,只是分不清楚”。直到11岁时,经医生诊断,被确认为全色盲患者,并且无法被治愈。


他开始明白为何同学们会嘲笑他的袜子;明白为什么人们口中的彩色电视,在他看来依旧黑白;明白蓝色的天,红色的玫瑰,隔壁座女孩的美丽裙子,为什么都是灰色。


年少的Neil开始近乎偏执地拒绝黑白颜色以外的衣服;学音乐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黑白两色分明的钢琴......


他常常一个人发呆,梦想着移民到奥利弗·萨克斯笔下的色盲岛,那里所有人都对色彩毫无所知,他们的世界一样非黑即白,只有在他们之中,他才可能不再不知所措。




转眼到了16岁,Neil做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学画画。“你连颜色都分不清,瞎学什么画画?”Neil只是说:“我只想明白,颜色到底是什么。”


可学画画对帮助理解颜色是什么,似乎完全无用。他开始寻找其他方式,用耳朵?用嗅觉?2003年,21岁的Neil考上英国德文郡达汀顿艺术学院,主攻编曲。


偶然间Neil去听了计算机科学家Adam Montandon的演讲:《用技术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会后Neil与Adam进行了细致的交流,Neil诉说了自己对于色彩的强烈渴求,提出是否有可能让他不通过眼睛,感知到色彩。


Adam知道可见光的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波长频率,在被探测识别之后,通过电脑数据转化,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

▲图为西方七音符,各音符能够代表不同的颜色


Adam决定通过这个原理,研究一个装置,帮助Neil听见颜色。花了两周,Neil和Adam研究出了“eyeborg”——一个普通的摄像头,一台笔记本电脑,再加一副耳机。简单甚至简陋。


扎腰带,


塞上电脑,用来分析转化颜色数据。


戴上摄像头和耳机,

Neil就成了可爱的天线宝宝。

天线上连接的摄像头,用来读取色彩频率;

耳机则用来听取由色彩转化而来的声音。



“听”只不过是第一步,只有记住每种颜色的音频和声波,才能通过声音来辨别色彩,颜色的声音才有意义。


每天背着一部5公斤的电脑令他腰酸背痛,声波对耳膜造成的频繁冲击,更是令他头疼欲裂。Neil无法随时戴着它出门。


可靠着这个笨重的玩意儿,Neil画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幅自己能够“看见”的彩色画,还是“有声”的。




eyeborg每优化一次,

能够识别的颜色数量成倍增加,

6,12,24,48......

当摄像头靠近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

伴随耳边此起彼伏的音乐声,

Neil感到兴奋,像个小孩一样捣鼓每一样商品,

他头一次听到这么多颜色。




通过eyeborg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小芯片取代了手提电脑,耳机也省去了。

原理则与原来相同:由摄像头感知颜色频率,

通过“天线”传导至脑后的芯片进行分析转化。




再直接将声音由头骨传送至耳朵。

比最原始的eyeborg更轻便,也更fashion。




能识别的颜色也逐渐增加到了360种,

颜色太多,需要花许多时间记录,

Neil就拿着颜色不同的纸片,

每天坐在工作室,

一遍又一遍地,举起,放下;




时间一长成了条件反射,

最后甚至成了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

他开始享受逛街逛超市的感觉,

走在路上,随时都能来一场电子音乐盛宴。




一次偶然的机会,

Neil在路上遇到了查尔斯王储,

王储对他头上的天线很感兴趣,

他突发奇想,对着查尔斯王储说了一句:

“我能听听你的脸吗?”

回到家的Neil把他记录下的声音与颜色,

做成了独特的“声音肖像”。

(用脸、眼睛、嘴唇等的颜色谱曲)



此后Neil在路上遇到一个人,

就会想去听听他们的脸,

然后记录收集,制成“声音肖像”。




最奇妙的是,没有任何两张脸

代表的声音是相同的,即使是双胞胎。




小小的声音肖像看着简单,

对Neil来说并不容易。

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声音,

稍有偏差,所谓的声音肖像就不再独特。




必须靠着小摄像头,

一点点听笔下的颜色慢慢填充,

一幅画常常花上几个小时。


在制作了300多张声音肖像之后,

Neil开始挑战自我——听歌作画。

听贾斯汀比伯的《Baby》,

画出来的作品“又粉又黄”。




莫扎特的《昙花》,

听起来的颜色有些老土,大红大绿。




每一张音乐画作,

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层颜色要填充,

每张画作都得画上几天。

维瓦尔第,史特拉文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巴赫......

他把他听到的颜色,

把一个个音符都画了出来。



许多位名人的演讲,

也都变成了跳跃的色彩,呈现在人们眼前。

奥巴马、布什、肯尼迪,

希特勒、马丁路德金。




Neil走过50多个城市,

用耳朵听完每个城市的颜色,

他想告诉人们,

一个全色盲眼里,各个城市也色彩缤纷。



英国护照上不允许出现电子设备,

但Neil坚持跟官员解释:

他们看到的“天线”是他大脑的延伸,

甚至是他身体的新的器官。

最终官员们认可了他的护照,

Neil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法的“电子人”。



2012年,Neil决定将芯片植入脑中,

eyeborg正式成为他身体的“小器官”,

不必再每天拆卸。




每天早晨戴着洗头,


用这第三只眼挑选“好听”的衣服,


再仔细挑选袜子,

穿戴整齐,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2015年,Neil在故乡巴塞罗那

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

当屏幕上剧院的穹顶,

随着孩子们的歌声、乐器声逐渐显现颜色,

这就是他听见的颜色,

这就是Neil的色彩世界。




掌声响起的那一刻,

Neil有些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颜色,是他幼时不曾奢望的概念,

而现在,他听见了。


▲图片来自google,视频来自youtube



“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编曲的电子音乐。”

人生也是。

Neil harbisson的人生,

是一幅会唱歌的画。

用声音作画,用颜色谱曲,

这个世界存在着无限可能。


■ ■ ■


【2016行动派梦想盛典】终于要实现啦!

2016年1月23日,厦门,

行动君在梦想盛典与你不见不散。


阅读原文,参与行动派大Party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