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把自家的点心做到了极致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的将它做到极致。也许你就能在未知的将来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 ■ ■


最近日本人出了一本书,

从外形你大概很难想象,

这本书竟然是关于点心的。


书名为《IKKOAN》,

是策展人南木隆助自告奋勇,

为位于东京文京区小石川的和果子店

“一幸庵”出的。


翻开书,

映入眼帘的和果子

大概首先会把你的眼睛喂饱:


一幸庵的老板叫水上力。1977年成立这家店时,他才29岁。


他出生于和果子职人之家,是家里的老四。按照日本的传统,家业让大哥继承,他只能选择独立。


从家里出去后,水上力在京都和名古屋的老牌和果子店里做了五年学徒,最后在东京小石川开了一家自己的店。


这就是一幸庵。


斗转星移,38年过后,

水上力已从当年的愣头青

成长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和果子职人。


他曾受邀到洛杉矶美术馆现场

展示制作和果子的技艺,

也曾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地

传授和果子文化,

巴黎著名的点心师

还不远万里来到日本

向他请教和式点心的制法。


因为讲究食材又不惜耗时耗力,

一幸庵的水羊羹、栗子羊羹、

花瓣年糕、樱花糕等

很快在和果子界有了一席之地,

水上力也被称为

能代表现代日本技术

最高境界的职人之一。


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

和果子好吃不到哪里去。

因为发端于茶道,

常常是和抹茶一起食用,

所以和果子都甜得发腻——


相较于味觉效果,

它承担的更多是美学鉴赏功能。

一幸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季节和气候变化推出特色果子是一幸庵的招牌。


水上力差不多是花了大半辈子时间,将“72候”融入了一幸庵的和果子中。这里的是“72候”,和我们的24节气类似。不同的是,因为日本人心思细腻,日语里描述季节、气候的词汇也尤其丰富,所以比中国竟然多出了48个节气。


这“72候”,每一候在日语里都有专有名词来描述。例如“鸿雁北”,是指每年的4月10日至14日,顾名思义,是冬去春来、大雁回归北方的日子。而“蛙始鸣”,指5月5日至9日,是说睡了一整个冬天的青蛙终于又开始鸣叫了。


《IKKOAN》里就收入了一幸庵最能与季节相呼应的和果子。例如下图的“鸿雁北”,顶部的两点金色,难道不正是归心似箭振翅欲飞的鸿雁?



而“蛙始鸣”上点缀的点点绿色

也像极了正在苏醒的青蛙,

仿佛下一秒你就能听到呱呱蛙鸣。


说起来,南木隆助之所以会为水上力策划这么一本书,还是因为他自小就对一幸庵有种解不开的情结。


南木隆助打小就爱吃一幸庵的果子。至今他仍然记得小学时有一年过生日,他不要蛋糕,只求母亲买了一块4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00元)的“天价”一幸庵羊羹。


从庆应义塾大学毕业后,南木隆助又去一幸庵买果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水上力感慨“不知道和果子的未来在何方”,于是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自己心爱的和果子做点什么。于是发起了一项众筹,最终筹集到了7倍于目标金额的资金。接下来,就有了上面的《IKKOAN》。


也因为他是学建筑出身,所以你能从这本书里感受到浓浓的日式建筑的神韵。南木隆助觉得,水上力的和果子和日式建筑甚至可以说是相通的,都能传递独特的日本美。



所以和果子到底有多美?

从下面的这些图中,

你大概能领略一二。


上面我们曾提到过,

一幸庵的和果子主要取材于四季。


事实上,

和果子包罗万象,

从山川河流,到花草鸟木

都可以成为它的制作灵感。


另一名艺术家中村肇

就曾经试图寻找和果子的灵感来源,

他的成果也已结集成册,

书名就叫《和果子》。











随着西式糕点进入日本,

和果子在日本的地位可谓岌岌可危。

因为味道上的劣势,

和果子在年轻人之间

越来越没有市场。

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

巧克力等洋零食卖得远比和果子好。


为此,

和果子职人们也是各出奇招,

在创意和造型上靠别致取胜。

2014年,

一家百年老店的和果子职人渡边康太郎

就别出心裁地用“一天”作为灵感,

做了这么一盒和果子:


“一天”里共有5款果子,

分别代表了一天里的五个不同时段。


黎明,

白白的云层里透出红彤彤的霞光:


上午,

这时候的阳光还没有正午那么刺眼,

是柔和的橙色和绿色:


下午,

日光从枝繁叶茂的树叶之间漏下:


傍晚,

橙色、黄色、粉色……

丰富的色彩,

是变化多端的夕阳:


入夜,

一轮新月,

淡淡地撒下一丝光辉。


谷崎润一郎曾经把羊羹

比作“黑暗的甜蜜的一块”,

而这块羊羹则浓缩了夜。


正所谓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从和果子里,

你几乎看见了整个世界。


■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