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护自己?


行动君为大家分享来自知乎问答的关于“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小技巧”,帮助大家在人际交往中更从容也更自在。


■ ■ ■



姓名:君子

知乎账号:君子

介绍:其实是因为我名字里带君,所以我是君子啊~

一个逼格并不高的大学生、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生、一个对知识了解越多越发觉得自己浅薄的学习者。请多多指教~


降低对朋友的期望值,你会发现世界真美好。

其实朋友对自己更多的支持与伤害多是来自于精神上面的,好朋友往往能互相理解,能给足对方更大的包容性。正因为如此,你对朋友的期望值随着他在你心中的重要性而增加,但是期望越高,在你的朋友不能像你想象中那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像个猜忌的小情人,患得患失,甚至于会在你们的友情中埋下破裂的种子。


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我终于想通了,最初的最初,我们之所以是朋友,并不是因为他为我做了什么。我对朋友的好也并不是因为我希望他也一定要为我做什么。而到后来的不愉快,完全是因为人的贪婪。于是我试着放低对朋友的期望值,不在心里为朋友设定一个要求高度,不要求自己的付出要有回报。果然,我变得轻松,友情也回到了最初的纯粹状态,不再自我伤害。才有了今天的回答,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


但是这样一句话。你细细体验,总会有所得。


适用于闺蜜或恋人吗?


在我心里,闺蜜是接近亲人的存在,是可以把包容放到极限大的存在,所以我对闺蜜的期待值肯定相对要高一些,不然可能适得其反让我们疏远了。但我的确有意识会将期待值调整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不然双方都会很累。但我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所以人,可能也有人是不一样的。至于恋人不做回答……没经验……π_π(单身汪的世界你不懂~)


这是对回答的进一步解释,不用担心对朋友好不求回报就会更加受伤或者说降低期待就会让朋友距离变远。放低期待,并不是说对朋友不求回报,也并不代表能随意被欺压,而是说交往过程中不带太多功利性的东西,不要求朋友像做加减法一样对你的所有付出都要有回应。降低期待不等于没有期待,而是将自己对朋友的期待调到一个正确的范围。其实,期待的人会累,被期待的人也会觉得累,世间万事不过一个适度而已。


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很难做到?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但是精神上的明确就会让行动变得有效起来,我们的社会节奏那么快,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来。慢慢来,每次有小失落的时候告诉自己要知足,对你好就应该感谢,不要有过多的要求。这需要一个过程,没必要着急,但是需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下次可以有一点进步。


姓名:兆亭俞

微博账号:@兆亭俞

微信号:y333333nd

介绍:想做一个产鸡汤的人,我把鸡吃了留点汤给你的那种。


不要跟一个圈子里的人吐槽这个圈子里的人。因为日子这么长,谁也不能断定我跟你就永远这么好,不然就算受伤的不是你也肯定会尴尬。真的忍不住,就跟家人吐槽吧,他们永远不会背叛你。


不要和一个人熟的太快。当经过几晚甚至几十晚彻夜不眠的深度思想交流,并感慨相识恨晚。可能,可能,可能过后就会没啥话说了,说来说去的这几个点,把自己能释放的仅有的美好都一股脑的在之前全部释放,在往后就只能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方觉得你无聊,你也觉得对方觉得你无聊,你甚至也认同这个观点。之后的尴尬挺让人难过的。


我想表达的尴尬是,两个人就因为一方面的契合,然后聊了很多,结果后来发现他别的方面都不是自己喜欢甚至讨厌,就好矛盾。比如有时候他抛出一个自己讨厌的观点,但是他又很期待你的回答,然后怎么回复都尴尬了。


同理这个他也有可能是我。所以个人觉得还是先了解一个人全面一些,再深入交往比较好~


尽早拒绝。没空做不会做或者单纯不想做的事情就拒绝吧。T_T不然就会像我一样自己事情还没搞完就要赶去给别人擦屁股,帮多了别人还会觉得理所当然。特别是像画个图,做个logo之类的事情。说什么帮我画张嘛~你也当练习了。心里想着你的破要求之后还可能会被要求返工心情能爽溜能练好习吗!吗!


还有玻璃心的大家,少发一些无聊的朋友圈吧,一条没人点赞的朋友圈是很糟糕的,我会忍不住删了它。少发意味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姓名:一眼万年PEI
微博账号:@一眼万年PEI
介绍:行走才有风景,未知才是人生。


远离煞笔,离得越远越好!想要保护自己免于伤害,这么说吧,社会交往中为我们带来的伤害有70%以上都来自于这帮人。


请你放心,这帮人基本不会给你技能上的提升和心理上的舒适带来任何正的产出,他们只会平白地损耗你。当然,他们也不会为他们所做的这些去买单。认准了那些三观不正或严重格格不入、情商低的可怜、打心眼儿里就见不得你努力和上进的这几类人,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圈离他们远点。把“和煞笔如何正常交流”、“反煞笔三十六计”这类东西都去喂翔吧,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和他们有过多交集的。

该拒绝就要坚决。不会拒绝同样也会带来很多伤害,首先,每次都去允诺和答应别人,这样常常活在别人的预期之中,当你达不到这种预期,哪怕一次预期的不满足,你之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基本白搭,就是这样;其次,不拒绝往往是因过分的看重人缘和人脉而去“讨好”别人,或许还带有自卑心理。不断地单方面输出,相反还会降低你在他们眼中的价值和威信。


要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没欠谁的,我也理应被爱。慢慢增加自己的资本去提高底气,适当的时候就去拒绝。而且有意思的是,拒绝很多时候换来的不是关系的疏远,而是自己的价值和个性的体现,从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不去议论他人的是非。生活中很多血淋淋的实例都验证了“祸从口出”这四个字。是的,没几个人喜欢自己被别人在背后议论。你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别人同样也会去议论你。


两个人聊天谈及第三者时,不该说的就憋说,不该问的就憋问,实在要做什么表示,顶多呵呵哒就完事了,无需搭上评论。或许你不经意说了某句关于某人的话,100个听众会有100种理解,谁又能保证传到当事人耳朵里的就还是你的本意呢?

当面的争论大部分是无意义的。首先,每个人只能够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经验视野中获得一点自己的理解与见识。我们的眼界、价值观、人生观啥的都不一样,我们能讨论出个毛线来?很多时候顶多大家争论变成争吵,吵着吵着又回到了争论的原点,然后又是各执己见。所以,追求他们的观点与我们的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谓的争论永无胜者。卡耐基说过:“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要是赢了,还是输了。”


自己强大了,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们想要停止伤害,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我们做得多完美,伤害还是不会停止。对于那些有的没的,shake it off!!!


正是那些不曾善待我们的人让我们变得更强。于我们自己,关注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去为之努力,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少碰鸡汤多读书,找对适合自己的圈子,多交那些谈心能谈到一起去的好哥们,足矣。


冯慎行

已出版电子书《情不自禁:知乎冯慎行自选集》


情绪是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想在人际关系中保护自己,就要了解如何运用情绪武器。有些小技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需要表达情绪的时候,说出来比演出来更有效,尤其对熊孩子和心智不成熟的人。很多时候,“我不高兴”,比你在他面前摆1024个失落和厌恶的表情,更容易让他有所行动。


看不懂你的表情的人,可能真的不理解你的情绪,直白的表现出来就可以。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愤怒或厌恶的表情,如果几次三番的影响你,直接骂走就好了,他们肯定能听懂骂人的话。


不方便表达情绪的时候,寻求对视,在对视的时候演出半秒的表情足以。短暂的眼轮匝肌运动,足够对方无意识的获取你的不满,从而不自觉的受到影响。


学习几种情绪的表演方法,有时候,装出来的愤怒也足够支持一段时间。主要是眼轮匝肌的动作,那些或锋利、或尖锐、或忧郁的眼神都可以练出来。伪装的表情虽然会被识破,但是大部分时候足以以假乱真。


试着运用躯体的情绪,有些人不会咬表情的钩,但是躯体的动作既隐蔽,又容易产生作用。感觉厌倦的时候,稍稍偏转一下朝向,对方的目光不可能一直集中在我们的脸上,很可能发现我们的变化,接收到我们的情绪而停止对话。


多准备几套情绪策略,用来应付不同的场合。我们所谓的不机灵,通常由于单调的情绪策略。同样是恼怒,是发泄还是接受,是抑制还是转移,我们的情绪策略要分的出梯度。这样对待不同人、不同事,才好因地制宜。


在团体中,不要不表达情绪,也不要最会表达情绪。没有情绪的人是不会受到重视的,再忍气吞声也不行;情绪最丰富的容易使人厌烦,再高兴也不要张牙舞爪;别人高兴你悲伤,那就是自己害自己了。


和人交流中,能做到共情,但必须适度才行,否则被牵制还不自知。共情有助于我们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但是沉溺其中,则会丧失独立的认知,容易陷入对方设置好的情绪陷阱中。能识别并控制的共情程度比较合适。


对话之间,给自己留两到五秒的蓄力时间,话赶话会被对方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牵着鼻子走。稍稍的休息和平复,足以调节大部分的情绪;五秒左右的酝酿,也可以召唤出愤怒、厌恶这种基本情绪。


愉快的时候,降低自己的期望。和初识的朋友相谈甚欢,对新来的同事评价颇高的时候,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期望。只有在最开始,拨开他们的晕轮,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才可能在减少坠回尘俗的痛苦。


紧张和失落的时候,试着把注意从现实移开,想象自己被接纳、或者愿望的事情即将达成。紧张的时候,现实可能对我们造成继续的伤害,不如退回来先改善自己的状态。


情绪不佳、身体不适的时候,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感觉不好的时候,情绪会把我们的注意带歪,从而经历更多不顺利的事情,友好的会面可能会变成恐怖的战场。


跟着感觉走,感觉很讨厌的人可能真的很讨厌。情绪在我们见到对方第一面的时候就开始为我们把关。虽然自动化的加工可能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但是大部分情况,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人,肯定表现出了某些特质,让我们不能接受。谨慎的保持距离肯定没有错。


先要有稳固的自己,才会有稳定的情绪。情绪可以保护自己,但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对能力所及、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期待都不能确定,如何让情绪有效的建筑防线呢?所以说,人际关系中,稳固的自己最为重要。


■ ■ ■


文字整理 | 行动君


热门推荐